論語讀詮

論語讀詮

《論語讀詮》是2005年四川巴蜀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丁紀。

內容介紹

《論語》是一部道理書。其所說道理,非一種之道理,乃道理賅遍、無出其外者;而其所以言說此惟一之道理者,又非“托之空言”,乃落於實事實情,又足以泛應曲當。在對於《論語》的這一根本認識基礎上,作者以朱子《論語集注》為楷模,以“讀者”為自我身份期許,逐篇逐章、逐句逐字地對《論語》進行品味、尋繹,一掃清人解經習氣,獨會儒家哲學之大綱領。比如,(一)儒家之道作為天下共由之道,而不僅僅作為儒門之特別教義;(二)此道理之本體可以直觀直擊,莫隱莫遁;(三)直觀此道理者乃本心天明,昭昭靈覺,不昧而難欺;(四)道理本體發動不已,發動為用,則處處落實,而為秩序規矩,而為理路統緒;(五)規矩、統緒皆是用,用處不但見體,作用亦是成體;(六)然與應然不一,所以然與所以應然不異;等等,對於這樣一些儒家哲學大綱領,作者通過《論語》,隨時印證,隨時揭明。

《論語》又是一部信仰書,作者以為:“夫子之學,君子之學也。”基於此一認識,作者極不滿於世人讀《論語》取一種與己漠不相關、與聖賢離心離德之態度,而要求讀《論語》者,採用對鏡照己、診病去非的原則,不斷對照《論語》中所說道理,審量自家是否識得根據、合得根據。所以,讀的是《論語》,工夫對象卻是自家的一派心地。而工夫有兩大面:一面是行,為學、為政、為禮等莫不是行;一面是省,起念起意、用思用智等莫不有省。行與省莫不足以致其誠敬,而其歸宿又莫不能會極於天人一體之樂。作者在本書中,每求與先聖心心相印之樂趣,正是由於對這樣一種工夫進境的信受。

作者並不以“解釋”為自己之本務或急務,但是,對於一些章節的“解釋”,也能自出機杼,雖置於兩千多年之《論語》解釋歷史中,亦可謂饒有新意,而作者亦自可抱相當信心。如總章一一一,作者以為,夫子所謂“再斯可”,並非對“再思”之無條件的肯定稱賞,而含有對“一思”之要求,從而使此章成為孟子一思即善、一入即得思想之先導。又如總章三〇三,作者以為,夫子所謂“舉爾所知”,有為天子遺賢之意。又如總章四三五,作者以為,夫子所謂“性相近也,習相遠也”,非為性、習作兩定義語,乃謂性、習兩般作用而作用相反也,而受此兩般作用者,非性非習,人也,全章其意則若曰:人與人相近,性使然也;人與人相遠,習使然也,從而,孔孟性論之異的聚訟似可以稍息。

另外,本書品相典重雅致,藏家頗可購而庋藏之。

目錄

序 作為讀者和作為解釋者
著作體例說明
篇一 學而
篇二 為政
篇三 八佾
篇四 里仁
篇五 公冶長
篇六 雍也
篇七 述而
篇八 泰伯
篇九 子罕
篇一O 鄉黨
篇十一 先進
篇十二 顏淵
篇十三 子路
篇十四 憲問
篇十五 衛靈公
篇十六 李氏
篇十七 陽貨
篇十八 微子
篇十九 子張
篇二O 堯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