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第三種形上學:建設性後現代主義哲學研究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學林出版社; 第1版 (2002年3月1日)
平裝: 213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7806682864
條形碼: 9787806682869
尺寸: 20 x 13.8 x 1 cm
重量: 240 g

內容簡介

本書對後現代主義所蘊含的積極的、肯定的建設性向度,作了專門的分析和介紹,以幫助讀者全面理解和認識後現代主義,並促進國內學者對後現代主義的全面、深入的研究。

媒體評論

序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誕生於本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後現代主義哲學對當今世界哲學和文化的影響與衝擊是非常巨大而深遠的。這種影響的深刻性在於它不僅引發了人類對我們一直引以為豪的現代性包括現代哲學,現代精神,現代世界觀、倫理觀、價值觀以及與之緊密相關的現代思維方式等一系列問題的反思和批判,而且更為重要的是,還引發了人類對自己的前途和命運的深深憂慮,並由此而導致了一場規模空前的塑造和建構一種新的、更為合理的、積極和健康的後現代世界的運動。因此,如何從理論上對這場波及全球的後現代主義哲學進行全面而深刻的分析和研究是當今中國哲學界所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然而,哲學上的後現代主義並不是統一的流派,各位思想家的觀點互有差異、分歧、對立,甚至水火不相容。它們的共性在於對現代性不滿並立志超越它。解構(否定、消解)與建設(重構、肯定)是其中最為典型的兩種根本對立的後現代主義哲學
形態。目前,國內對前者的研究已經取得了可喜的階段性成果,無論是整體研究,還是個別評價,都有明顯的成績。但是,對於建設性後現代主義哲學的研究則剛剛起步,仍然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吳偉賦同志的新著《論第三種形上學——建設性後現代主義哲學研究》以這種新湧現的哲學為研究課題,彌補了我們對後現代主義哲學研究的一個空白點,無疑具有一種開拓性的理論意義,有助於更加全面地把握後現代主義哲學的複雜性、多樣性,有助於形成對後現代主義的完整和全面的認識。
粗讀全書,我感到《論第三種形上學》一書有以下幾個鮮明的優點。
第一,材料翔實,思路清晰,為我們提供了一幅關於建設性後現代主義哲學的清晰畫面。作者結合解構性後現代主義哲學,以整個西方哲學發展史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為參照系,藉助於大量原文資料展開了對建設性後現代主義的研究;從時代背景、科學條件、理論淵源、代表人物等方面,探索了建設性後現代主義的來龍去脈;在此基礎上,特別著重考察了它的哲學觀,評述了它對現代性的深刻揭露和批判,探討了它的超越現代性的一系列拯救方案。從這些論述中,我們不難發現,作者對這一新的哲學流派的歷史、現狀和發展趨勢以及基本的哲學思想都有一個比較全面而系統的了解和把握。
第二,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指導,理論起點高。如上所述,作者分析和評價建設性後現代主義的一個重要參照系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從馬克思主義哲學出發,作者對這種哲學的基本觀點進行了仔細的剖析,提出了頗為中肯的評價:指出了“第三種形上學”在總體上是不能成立的,以大衛·格里芬為代表的建設性後現代主義對現代哲學的指責是有問題的,他們的理論所賴以為據的兩個理論假設是站不住腳的。另一方面,作者也強調指出,這種哲學優於那種解構性或破壞性後現代主義哲學,它包含著許多真理性的顆粒,提出了不少發人深思、富有啟迪意義的見解。此外,作者對與之相關的理性和非理性、人類中心主義和自然中心主義這兩個問題的評論,具有相當的理論深度。這表明,作者不僅具有較好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和較紮實的西方哲學功底,又具有較強的獨立研究能力。
第三,行文流暢、簡明、準確。相信這將會給讀者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建設性後現代主義內容龐雜,集宗教、科學、靈學、哲學為一體,神秘主義色彩非常濃厚,所引用的很多證據不但涉及很多科學前沿的理論問題,而且也涉及了很多宗教領域中的深奧問題,這使得我們理解和把握其哲學思想有一定的困難。而作者則能用自己的語言把建設性後現代主義的很多深奧、晦澀的哲學命題與觀點一一化解,克服了“食洋不化”的毛病,這是非常可貴的。
綜上可見,《論第三種形上學》一書確實是一部具有一定理論深度和可讀性的學術著作,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當然,它也不是完美無瑕的。如對格里芬等關於自然也具有主體性、經驗和感覺的觀點的論述和批判還不夠詳細、深入,關於對物質的本質的解釋也不易讓人清楚明白等等。這些都望能在再版中進一步完善。
夏基松
2001年12月16日於杭州

目錄

引論
第一章 從理性多元化向整體理性的轉變
第一節 什麼是真正的“後現代”?
第二節 建設性後現代主義哲學的產生
第三節 建設性後現代主義發展概述
第二章 一種全新的哲學形象
第一節 思辨的後現代主義
第二節 方法論——超越門戶之見
第三節 “實用主義”的價值指向
第三章 現代性和反理性
第一節 對現代性的基本評判
第二節 自我毀滅的現代哲學
第三節 現代科學:“祛魅”的科學
第四節 現代精神和現代社會的本質
第四章 超越現代性:後現代拯救方略(上)
第一節 第三種形上學:萬有經驗論
第二節 基本經驗論和“深刻的經驗主義”
第三節 自然主義有神論
第四節簡評
第五章 超越現代性:後現代拯救方略(下)
第一節 後現代科學:附魅的科學
第二節 後現代精神和後現代社會
第六章 結論和啟示
第一節 對建設性後現代主義的總體評仂
第二節 對兩個重要問題的評論
英文參考文獻
中文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