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關愛照亮他們的未來

在有關“單親孩子”的採訪中,老師和少教所管理人員的擔憂不絕於耳。 與此同時,輿論在報導“單親孩子”犯罪事實的同時,不應誇大渲染,否則無異於對其成長環境的污染。 這其實是一種歧視性態度,對“單親孩子”來說是不公平的。

在有關“單親孩子”的採訪中,老師和少教所管理人員的擔憂不絕於耳。在他們看來,單親家庭中的許多“單親孩子”聰明伶俐,卻堪稱前程未卜。在現實生活中,父母殘缺或畸形的愛,一些同學、夥伴的歧視,來自社會的過度警惕,已經成了他們成長道路上無形的“坎兒”。
“單親孩子”=“問題少年”?

提到單親家庭,一般人直覺認為是指離異家庭。但隨著家庭、社會結構的多元化,正常家庭可能因為各種因素而變成單親,如離婚、配偶死亡、配偶工作居住兩地、甚至未婚先孕等等。由於單親家庭的成因及各人本身所擁有的內外在資源的不同,面對單親的感受及調適也就有所不同。

單親家庭的形式古已有之,然而單親家庭概念的提出,卻產生於歐美國家對當代婚姻現實狀況的考察:歐美國家六七十年代的離婚高峰促成了大量離婚式單親家庭的出現。我國從改革開放至今,由於快速增長的離婚率,離婚式單親家庭比重逐漸上升,由此而引發的單身父母的心理狀態、生活狀況,單親家庭子女的心理成長及教育等一系列問題,越來越為心理衛生學家研究關注。

父母勞燕分飛,對自身來說可能是一種解脫,但對孩子而言,如同在傷口上撒了一把鹽。大量的事實和研究表明,單親家庭的孩子會因缺少父愛或母愛而變得心理失衡,常常感到孤獨、自卑、低沉,這種被扭曲的心態會影響其情感、意識和品格的發展,並因此出現一些不良行為。但同其他所有孩子一樣,“單親孩子”也具有聰穎可愛的天資、活潑天真的本性、好學上進的心愿、喜交朋友的心理……。

社會學家們的調查也表明:非常態的家庭並不意味其親職教育必然存在許多困難或不利條件;而正常完好的家庭在子女教育上的優越性也只是相對的。“單親孩子”能否形成健全健康的人格,很大程度上由家庭、學校、社會環境等多種因素共同決定,“單親孩子”同樣可以塑造成出色的人才。

最佳化環境 拒絕歧視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性、人生理想的啟蒙教育場所,也是未成年人生活時間最長、最重要的生活環境,因此,最佳化家庭環境是塑造未成年人健康心理和行為的首要因素。不少飽經離異痛苦的父母,為彌補離異給孩子帶來的心理創傷,對孩子百依百順,有求必應,不知溺愛會嚴重妨礙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長。冷淡、粗暴、放任不管與溺愛一樣,同樣會極大地妨礙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長。因此,任何不適當的教育方式,都是導致各種單親家庭子女性格缺陷的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其消極影響是不可低估的。

與此同時,輿論在報導“單親孩子”犯罪事實的同時,不應誇大渲染,否則無異於對其成長環境的污染。天津市社科院法學研究所所長周路認為,“單親孩子”犯罪問題不應被過分強化,把“單親孩子”等同於“問題少年”,是一種不負責任的社會輿論,也是一種偏見。其實,教育方法不當的完整家庭,出現“問題少年”的比率更高。現在輿論上有這樣一種習慣,一旦有青少年觸犯法律,就要看一看他是否生活在單親家庭,將他的犯罪原因向這方面靠。這其實是一種歧視性態度,對“單親孩子”來說是不公平的。

增加理解 獻出愛心

據報導,成都某民辦學校曾拒收“單親孩子”,要求家長離婚學生必須轉學。報導援引學校董事長的話說:學校這樣做的目的是儘量給所有學生營造一個最好的、健康的心理生理成長環境。絕不能因為“問題學生”砸了學校的品牌。一些中國小在校生在父母的影響下,怕自己受影響、被“拖累”,對同學中的“單親孩子”另眼相看。這種觀念的傳遞, 無形中為“單親孩子”的成長製造了一種異常氛圍,給已有心理壓力的他們帶來了更大的傷害。

哈佛女孩劉亦婷的成功告訴人們,“單親孩子”同樣可以擁有輝煌的未來,關鍵在於家庭、社會和學校是否向他們伸出關愛之手。請多給“單親孩子”一些關懷和幫助吧,用我們的關愛照亮“單親孩子”的未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