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濕建材

調濕建材是一種利用調濕材料對水蒸氣的自動吸放作用調節室內空氣濕度的建築牆體材料,主要成分是調濕材料+膠結料。 調濕塗料中多孔層顏填料的表面狀態、孔道結構及孔道表面活性位決定塗料的吸水能力,這可從孔道毛細管凝聚吸附和表面吸附兩方面分析。 因此,開發新型的調濕材料勢在必行,比如國內的硅藻泥材料。

調濕建材是一種利用調濕材料對水蒸氣的自動吸放作用調節室內空氣濕度的建築牆體材料,主要成分是調濕材料+膠結料。
調濕建材對水蒸氣的吸收與釋放取決于于其表面的水蒸氣分壓力及周圍環境空氣的水蒸氣分壓力,只要將調濕建材套用於圍護結構內表面,它便能自動調節室內濕度,調濕過程連續、無能耗。

調濕原理

多孔層顏填料比表面積大,內部富含孔道,通過毛細管作用吸附水,為塗膜提供水出入“通道”。溶劑可以是有機溶劑和水,充當塗料介質的作用,也可無溶劑,製成粉末塗料或光固化塗料。助劑包括乳化劑、潤濕分散劑、消泡劑、觸變劑、增稠劑、成膜助劑等,能改善塗料狀態,改良塗膜的某些性能或賦予某些特殊功能。成膜物在調濕塗料中充當粘合劑或載體作用,使塗層形成連續相,決定了塗料的成膜方式和塗膜的主要性能,在潮氣傳輸中起重要作用。VanderWel,等[38]認為聚合物與水接觸時,水分子與聚合物中的—O—、—S—、—N—等形成氫鍵,增強了吸濕能力。聚合物極性越大,吸水能力越強,非極性聚合物吸濕量幾乎為零,分子鏈上極性基團的種類和數量決定了吸濕能力;吸濕強度也與聚合物結構有關,分子越規整越不利於吸濕;膜的緻密程度也會影響塗膜的吸濕能力,連續性越好,膜越緻密,越不利於水分子滲透,連續性越差,毛細管作用越強,越利於水分子滲透。塗層的結構和表面性質決定著吸放濕能力。無機聚合物含極性基團多、膜欠緻密,有利於調濕。溶劑型塗料所用聚合物樹脂在乾燥過程中,隨溶劑揮發,自乾或交聯而成連續緻密的網狀聚合物膜,吸濕性欠佳。聚合物乳液的成膜是通過毛細管作用,使乳膠粒逐步靠攏、合併而成巨觀連續微觀不連續的膜,遇水則形成氫鍵、擴散和毛細管滲透作用,單體種類和用量相同時,乳液形成的膜較有機溶劑聚合物形成的膜吸水性更強。調濕塗料中多孔層顏填料的表面狀態、孔道結構及孔道表面活性位決定塗料的吸水能力,這可從孔道毛細管凝聚吸附和表面吸附兩方面分析。多層孔顏填料的外表面和內部大孔的內表面吸附水分子可用BET多分子層吸附理論解釋,中孔和微孔滲透水的行為可用毛細管凝聚理論解釋。使用添加劑是為了改善塗料的潤濕分散性、沉降性、流平性和黏稠性等,大多含親水成分,如親水樹脂、改性油脂、表面活性劑、高沸點醇或醇醚類溶劑,其中的極性基團與樹脂、顏填料中的極性基團形成氫鍵,有利於提高塗層的吸水性。

調濕建材研究現狀

中國調濕材料研究的現狀

事實上,任何無機或有機多孔材料都具有或多或少的吸放濕性能,生物質材料尤其是木材在我國古代就已經得到了相當廣泛的套用。最近十多年來,人們開始注意到了傳統材料(包括無機材料及生物質材料)的調濕性能。直到現在,一些傳統材料依然作為調濕材料而進行改進使用。傳統材料的吸放濕量有限,即平衡含濕量低,尤其是放濕能力較弱。同時,還存在著吸放濕速度慢,耐久性和耐腐蝕性較差的問題。因此,開發新型的調濕材料勢在必行,比如國內的硅藻泥材料。

國外關於調濕材料研究現狀

國外關於調濕材料的研究遠遠領先於國內,日本的研究又遠遠領先於其他的國家,尤其在基礎理論的研究上更是擁有相對先進的理論基礎,在所能查閱到的資料看來,歐美的國家對調濕材料的機理做的研究遠不如日本來的詳細和具體。目前,日本所選用的濕度調節建材有硅藻土、沸石、海泡石、蛭石、水鋁英石等等。目前,具有濕度調節建築材料的種類有地板、牆體隔板、天花板、牆體材料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