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後每股淨資產

調整後每股淨資產:是指在上市公司披露的財務報告中會分別看到每股淨資產和調整後每股淨資產指標。每股淨資產代表了每股股票的帳面價值,即股票的一種靜態含金量,該指標越高,含金量就越大,反之則越小。調整後每股淨資產指標計算是將期末淨資產扣除變現能力較差的三年以上應收款項和部分費用性質的資產(不會有任何變現價值和帶來任何收益而期末仍反映在資產負債表資產項目上)作為計算基礎,計算出的調整後每股淨資產指標比前者更能代表和反映每股股票的帳面真實含金量,為投資決策提供更準確的判別幫助。

介紹

在上市公司披露的財務報告中會分別看到每股淨資產和調整後每股淨資產指標。
我們知道每股淨資產代表了每股股票的帳面價值,即股票的一種靜態含金量,該指標越高,含金量就越大,反之則越小。

算法

其計算公式為:每股淨資產=年度末股東權益/年度末普通股股份總數,年末股東權益也就是年末淨資產;那么與調整後每股淨資產有何區別呢?依據中國發布的年報披露格式中的相關規定,調整後每股淨資產計算公式為:調整後的每股淨資產=(年度末股東權益-三年以上的應收款項淨額-待攤費用-長期待攤費用)/年度末普通股股份總數,公式中應收款項淨額包括應收帳款、其他應收款、預付帳款、應收股利、應收利息、應收補貼款。可見,調整後每股淨資產指標計算是將期末淨資產扣除變現能力較差的三年以上應收款項和部分費用性質的資產(不會有任何變現價值和帶來任何收益而期末仍反映在資產負債表資產項目上)作為計算基礎,計算出的調整後每股淨資產指標比前者更能代表和反映每股股票的帳面真實含金量,為投資決策提供更準確的判別幫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