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課練化學:九年級

課課練化學:九年級

《課課練化學:九年級》是2008年延邊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鍾書。

內容簡介

面對新世紀的挑戰,全社會都在關注教育,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呼喚特色教輔資料。為此,我們特聘請上海、黃岡、海淀、啟東百位名師聯袂精心打造了“鍾書金牌系列叢書”——《課課練》、《金試卷》。我們在設計、編寫過程中,力求突出以下幾點:

一、準確定位。該套叢書與教材同步,既有課內的強化訓練,又有課外知識的拓展延伸;既注重基礎知識的考查,又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體現了新課標的要求,有較強的前瞻性和權威性。

二、科學安排。叢書嚴格遵照新課標的要求,遵循少年兒童的認知規律,著眼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每課按“基礎鞏固”和“能力提升”進行編排。

三、精心選題。叢書注重選題的典型性、針對性和新穎性,在保留了一定經典題型的基礎上,吸收了上海、黃岡、海淀、啟東等地近丌牟的教研成果,注意創設新情景,注重培養新思維,更重視人文精神的薰陶,激發興趣,提高能力。

四、翔實解答。每題均有準確答案,有些題目詳細給出解題思路和過程,讓學生能在解題過程中舉一反:,如名師伴讀。

教育是一項神聖而嚴肅的事業,承載著民族振興和國家富強的重任,不允許有一絲一毫的疏忽和懈怠。因此,我們每出一本書、每編一道題時都要問自己是否做到了對讀者負責,對教育事業負責”,“是否讓我們的學生和家長花每一分錢都能夠得到最大的價值”。為此,我們每年都對叢書進行全面修訂,並格外注重每本圖書的編校質量,力求完美。我們認為只有堅持做到了這些,叢書才有存在的意義,才會有發展的可能。

圖書目錄

緒言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第一單元 走進化學世界

課題1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課題2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

第1課時

第2課時

課題3 走進化學實驗室

單元檢測

第二單元 我們周圍的空氣

課題1 空氣

課題2 氧氣

課題3 製取氧氣

單元檢測

第三單元 自然界的水

課題1 水的組成

課題2 分子和原子

第1課時

第2課時

課題3 水的淨化

課題4 愛護水資源

單元檢測

第四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

課題1 原子的構成

課題2 元素

第1課時

第2課時

課題3 離子

課題4 化學式與化合價

第1課時

第2課時

單元檢測

第五單元化學方程式

課題1 質量守恆定律

第1課時

第2課時

課題2 如何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

課題3 利用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

單元檢測

第六單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課題1 金剛石、石墨和C60

第1課時

第2課時

課題2 二氧化碳製取的研究

課題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1課時

第2課時

單元檢測

第七單元燃料及其利用

課題1 燃燒和滅火

課題2 燃料和熱量

課題3 使用燃料對環境的影響

單元檢測

期中檢測

期末檢測

參考答案

一 常見物質的顏色 (一)、固體的顏色

1、紅色固體:銅,氧化鐵

2、綠色固體:鹼式碳酸銅

3、藍色固體:氫氧化銅,硫酸銅晶體

4、紫黑色固體:高錳酸鉀

5、淡黃色固體:硫磺

6、無色固體:冰,乾冰,金剛石

7、銀白色固體:銀,鐵,鎂,鋁,汞等金屬

8、黑色固體:鐵粉,木炭,氧化銅,二氧化錳,四氧化三鐵,銀粉(碳黑,活性炭)

9、紅褐色固體:氫氧化鐵

10、白色固體:氯化鈉,碳酸鈉,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碳酸鈣,氧化鈣,硫酸銅,五氧化二磷,氧化鎂

(二)、液體的顏色

11、無色液體:水,雙氧水

12、藍色溶液:硫酸銅溶液,氯化銅溶液,硝酸銅溶液

13、淺綠色溶液:硫酸亞鐵溶液,氯化亞鐵溶液,硝酸亞鐵溶液

14、黃色溶液:硫酸鐵溶液,氯化鐵溶液,硝酸鐵溶液

15、紫紅色溶液:高錳酸鉀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氣體的顏色

17、紅棕色氣體:二氧化氮

18、黃綠色氣體:氯氣

19、無色氣體:氧氣,氮氣,氫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氫氣體等大多數氣體。

溶液的酸鹼性

1、顯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鹽溶液(硫酸氫鈉、硫酸氫鉀等)

2、顯鹼性的溶液:鹼溶液和某些鹽溶液(碳酸鈉、碳酸氫鈉等)

3、顯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數的鹽溶液

敞口置於空氣中質量改變的

(一)質量增加的

1、由於吸水而增加的:氫氧化鈉固體,氯化鈣,氯化鎂,濃硫酸;

2、由於跟水反應而增加的:氧化鈣、氧化鋇、氧化鉀、氧化鈉,硫酸銅;

3、由於跟二氧化碳反應而增加的: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鋇,氫氧化鈣;

(二)質量減少的

1、由於揮發而減少的:濃鹽酸,濃硝酸,酒精,汽油,濃氨水;

2、由於風化而減少的:碳酸鈉晶體。

物質的檢驗

(一) 、氣體的檢驗

1、氧氣:帶火星的木條放入瓶中,若木條復燃,則是氧氣.

2、氫氣:在玻璃尖嘴點燃氣體,罩一乾冷小燒杯,觀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燒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變渾濁,則是氫氣.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變渾濁則是二氧化碳.

4、氨氣:濕潤的紫紅色石蕊試紙,若試紙變藍,則是氨氣.

5、水蒸氣:通過無水硫酸銅,若白色固體變藍,則含水蒸氣.

(二)、離子的檢驗.

6、氫離子:滴加紫色石蕊試液/加入鋅粒

7、氫氧根離子:酚酞試液/硫酸銅溶液

8、碳酸根離子/碳酸氫根離子:先滴稀鹽酸再滴澄清的石灰水(也可不滴入澄清石灰水)

9、氯離子:硝酸銀溶液和稀硝酸,若產生白色沉澱且不溶於稀硝酸,則是氯離子

10、硫酸根離子:先滴加硝酸鋇溶液再滴入稀硝酸/先滴加稀鹽酸再滴入氯化鋇

11、銨根離子:氫氧化鈉溶液並加熱,把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紅色石蕊試紙變藍證明是銨根離子

12、銅離子: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若產生藍色沉澱則是銅離子

13、鐵離子: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若產生紅褐色沉澱則是鐵離子

(三)、相關例題

14、如何檢驗NaOH是否變質:滴加稀鹽酸,若產生氣泡則變質

15、檢驗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鹽酸,若產生氣泡則含有石灰石

16、檢驗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澱,則含有NaCl。

17、檢驗三瓶試液分別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向三隻試管中分別滴加Ba(NO3)2 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澱,則是稀H2SO4;再分別滴加AgNO3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澱則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

18、澱粉:加入碘溶液,若變藍則含澱粉。

19、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氫氧化銅,若生成磚紅色的氧化亞銅沉澱,就含葡萄糖。

國中化學之三

1、我國古代三大化學工藝:造紙,制火藥,燒瓷器。

2、氧化反應的三種類型:爆炸,燃燒,緩慢氧化。

3、構成物質的三種微粒:分子,原子,離子。

4、不帶電的三種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質組成與構成的三種說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的;

(3)、一個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一個碳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

6、構成原子的三種微粒:質子,中子,電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種原因:(1)工業“三廢”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3)農藥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氣體的三種方法:排水法(不溶於水的氣體),向上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向下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

9、質量守恆定律的三個不改變:原子種類不變,原子數目不變,原子質量不變。

10、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的三種方法:

增加溶質,減少溶劑,改變溫度(升高或降低)。

11、複分解反應能否發生的條件:反應物為可溶性鹽。生成水、氣體或者沉澱

12、三大化學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氣中的三種氣體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燒發白光的物質:鎂條,木炭,蠟燭(二氧化碳和水)。

15、具有可燃性,還原性的物質:氫氣,一氧化碳,單質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種氣體是:氫氣(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種化學性質:可燃性,還原性,毒性。

18、三大礦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氣。(全為混合物)

19、三種黑色金屬:鐵,錳,鉻。

20、鐵的三種氧化物:氧化亞鐵,三氧化二鐵(即氧化鐵),四氧化三鐵。

21、煉鐵的三種氧化物:鐵礦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見的三種強酸:鹽酸,硫酸,硝酸。

23、濃硫酸的三個特性:吸水性,脫水性,強氧化性。

24、氫氧化鈉的三個俗稱:火鹼,燒鹼,苛性鈉。

25、鹼式碳酸銅受熱分解生成的三種氧化物:氧化銅,水(氧化氫),二氧化碳。

26、實驗室製取CO2不能用的三種物質:硝酸,濃硫酸,碳酸鈉。

27、酒精燈的三個火焰:內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燈有三禁:禁止向燃著的燈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燈去引燃另一隻酒精燈,禁止用嘴吹滅酒精燈。

29、玻璃棒在粗鹽提純中的三個作用:攪拌、引流、轉移

30、液體過濾操作中的三靠:(1)傾倒濾液時燒杯口緊靠玻璃棒,(2)玻璃棒輕靠在三層濾紙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緊靠燒杯內壁。

31、固體配溶液的三個步驟:計算,稱量,溶解。

32、濃配稀的三個步驟:計算,量取,溶解。

33、濃配稀的三個儀器:燒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種遇水放熱的物質:濃硫酸,氫氧化鈉,生石灰。

35、過濾兩次濾液仍渾濁的原因:濾紙破損,儀器不乾淨,液面高於濾紙邊緣。

36、藥品取用的三不原則:不能用手接觸藥品,不要把鼻孔湊到容器口聞藥品的氣味,不得嘗任何藥品的味道。

37、金屬活動順序的三含義:(1)金屬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電子變成離子,它 的活動性就越強;(2)排在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酸里的氫,排在氫後面的金屬不能置換出酸里的氫;(3)排在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後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

38、溫度對固體溶解度的影響:(1)大多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不大(3)極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小。

39、影響溶解速度的因素:(1)溫度,(2)是否攪拌(3)固體顆粒的大小 (即與溶劑的接觸面積大笑)

40、使鐵生鏽的三種物質:鐵,水,氧氣。

41、溶質的三種狀態:固態,液態,氣態。

42、影響溶解度的三個因素:溶質的性質,溶劑的性質,溫度。

43. 使銅生鏽的三種物質:銅,水,二氧化碳

常見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空氣:氮氣(N2)和氧氣(O2)

2、水煤氣:一氧化碳(CO)和氫氣(H2)

3、煤氣:一氧化碳(CO)

4、天然氣: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生鐵/鋼:(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鐵鏽:(Fe2O3)

常見物質俗稱

1、氯化鈉 (NaCl) : 食鹽

2、碳酸鈉(Na2CO3) : 純鹼,蘇打,口鹼

3、氫氧化鈉(NaOH):火鹼,燒鹼,苛性鈉

4、氧化鈣(CaO):生石灰

5、氫氧化鈣(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體(CO2):乾冰

7、氫氯酸(HCl):鹽酸

8、鹼式碳酸銅(Cu2(OH)2CO3):銅綠

9、硫酸銅晶體(CuSO4 .5H2O):藍礬,膽礬

10、甲烷 (CH4):沼氣

11、乙醇(C2H5OH):酒精

12、乙酸(CH3COOH):醋酸

13、過氧化氫(H2O2):雙氧水

14、汞(Hg):水銀

15、碳酸氫鈉(NaHCO3):小蘇打

物質的除雜

1、CO2(CO):把氣體通過灼熱的氧化銅,

2、CO(CO2):通過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

3、H2(水蒸氣):通過濃硫酸/通過氫氧化鈉固體

4、CuO(C):在空氣中(在氧氣流中)灼燒混合物

5、Cu(Fe)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FeSO4(CuSO4): 加 入足量的鐵粉

8、NaCl(Na2CO3):加 入足量的鹽酸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鋇溶液

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鹽酸

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鈣溶液

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鋇溶液

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銀溶液

14、NaCl(KNO3):蒸發溶劑

15、KNO3(NaCl):冷卻熱飽和溶液。

16、CO2(水蒸氣):通過濃硫酸。

化學之最

1、未來最理想的燃料是 H2 。

2、最簡單的有機物是 CH4 。

3、密度最小的氣體是 H2 。

4、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物質是 H2 。

5、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

6、化學變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原子 。

7、PH=0時,酸性最 強 ,鹼性最 弱 。

PH=14時,鹼性最強 ,酸性最弱 。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 N,K,P 三種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 尿素 。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質是 金剛石 。

10、最早利用天然氣的國家是 中國 。

1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 。

12、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 鋁 。

13、空氣里含量最多的氣體是 氮氣 。

14、空氣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氮 。

15、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 煤,石油,天然氣。

16、形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元素是 碳

有關不同

1、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不同:是因為 碳原子排列不同。

2、生鐵和鋼的性能不同:是因為 含碳量不同。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 分子構成不同。

(氧氣和臭氧的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分子構成不同;水和雙氧水的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分子構成不同。)

4、元素種類不同:是因為質子數不同。

5、元素化合價不同:是因為最外層電子數不同。

6、鈉原子和鈉離子的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最外層電子數不同

十一 有毒的物質

1、 有毒的固體:亞硝酸鈉(NaNO2),乙酸鉛等;

2、 有毒的液體:汞,硫酸銅溶液,甲醇,含Ba2+的溶液(除BaSO4);

3、 有毒的氣體:CO,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十二 實驗室製法

1、實驗室氧氣: 2KMnO4=====K2MnO4+MnO2+O2↑

MnO2

2KClO3=======2KCl+3O2↑

MnO2

2H2O2=======2H2O+O2↑

2、實驗室制氫氣

Zn+H2SO4===ZnSO4+H2↑ (常用) Fe+H2SO4===FeSO4+H2↑

Mg+H2SO4===MgSO4+H2↑ 2Al+3H2SO4==Al2(SO4)3+3H2↑

Zn+2HCl===ZnCl2+H2↑ Fe+2HCl===FeCl2+H2↑

Mg+2HCl===MgCl2+H2↑ 2Al+6HCl===2AlCl3+3H2↑

2H2O===(通電)2H2+O2

4、 實驗室制CO2:

CaCO3+2HCl==CaCl2+CO2↑ +H2O

十三 工業製法

1、 O2:分離液態空氣

高溫

2、 CO2:高溫煅燒石灰石(CaCO3=========CaO+CO2↑)

3、 H2:天然氣和水煤氣

高溫

4、 生石灰:高溫煅燒石灰石(CaCO3=========CaO+CO2↑)

5、 熟石灰:CaO+H2O==Ca(OH)2

6、 燒鹼:Ca(OH)2+Na2CO3=== CaCO3↓+ 2Na OH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