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胎教

語言胎教

父母用優美的語言和胎兒對話,反覆進行,可以促進胎兒大腦的發育。懷孕第7個月的嬰兒有明顯的聽覺和感受能力,不僅能對父母的言行作出一定的反應,還能在腦子裡形成記憶。給腹中的寶寶進行語言胎教,就是要使胎兒不斷接受語言波的信息,訓練胎兒在空白的大腦上增加語言的“音符”。可以和孩子說話、唱歌、父親也可以隔著腹壁給寶寶講故事。

定義

語言胎教語言胎教

孕婦或家人用文明、禮貌、富有感情的語言,有目的地對子宮中的胎兒講話,給胎兒期的大腦新皮質輸人最初的語言印記,為後天的學習打下基礎,稱為語言胎教。

時間

語言胎教語言胎教

從科學家們研究的胚胎發育過程中可了解到,胚胎在受孕後的前8周內是胚,直到第9周后,即從懷孕後第3個月開始才能稱之為胎。此時的胎兒已經五臟俱全、初具人形,各個器官日趨完善,處於胚胎髮育的最關鍵時刻,具備了接受教育的初步條件。胎兒接受外界刺激和教育的首要條件,即感覺器官的發育,特別是聽覺器官,它是胎兒最容易與外界溝通的感覺器官。胎教的內容主要是對胎兒進行聽覺剌激的訓練。胎兒的聽覺器官大約在妊娠2個月時便開始發育了。雖然胚胎這時還很小,但在妊娠的第2個月末,他們的外耳、中耳及內耳就已形成雛形,有了基本的形態結構;到了大約妊娠4個月時,便對來自於外界的聲音有所感知;從妊娠6個月起,具備了聽到聲音的條件,來自於外界的聲音刺激會使胎兒產生生理性反應,如眨眼、心跳加快、打呵欠及轉動頭部等;妊娠第7個月時,大腦發育基本完成了主要腦溝和腦回的構造,從此時起聽覺器官可通過聽神經與大腦建立聯繫。如果給予胎兒適當的聲音刺激,胎兒的聽覺器官便會把聽到的信息傳到大腦,並且將其儲存起來,構成記憶。人們對聲音是否能傳入子宮羊水裡讓胎兒聽到總有些懷疑。關於這一點的解釋是,雖然外界的聲音傳入要穿過母腹的子宮壁及羊水等障礙,但只是強度被減弱,而頻率、聲調及韻律則不會發生明顯的改變,依然可順利傳送給胎兒。因此,只要是能透過母體的聲音胎兒都可以感覺到,且人體體液和血液傳導聲音的能力要比空氣大得多。外界聲音信息不斷剌激,促使胎兒的聽覺器官快速發育,大腦與感覺器官之間的聯繫更為廣泛,更為精確,因此在胎兒出生後的將來,使他們的生理髮展收到奇妙的效果。胎兒在4個月左右時,內耳道聽覺器官已初步形成。到了6-7個月時,孕婦的腹壁和子宮壁逐漸變得薄起來,胎兒的身體也越來越大,貼在子宮壁上,外界的聲音很容易便傳到子宮內,使胎兒能夠聽到並做出相應的反應。因此,可從這個時候對胎兒進行語言胎教。

作用

孕婦或家人用文明,禮貌,富有哲理的語言,有目的地對子宮中的胎兒的講話,給胎兒期的大腦新皮質輸入最初的語言印記,為後天的學習打下基礎,稱為語言胎教。動物的腦從內側往外分為古皮質舊皮質,新皮質三部分。古皮質起著爬蟲類腦的作用,舊皮質起著哺乳類腦的作用,唯有人類有別於其他動物的新皮質特別發達,新皮質是用來學習知識和進行精神活動的,一生(包括胎兒期)可儲存在1000萬億個信息單位。醫學研究表明:父母經常與胎兒對話,能促進其出生以後的語言方面的良好教育。如果先天不給胎兒的大腦輸入優良的信息,儘管性能再好,也只會是一部沒有儲存軟體的“電腦”,胎兒會感到空虛的。

方法

朗誦抒情法

在音樂伴奏與歌曲伴唱的同時,朗讀詩或詞以抒發感情,也是一種很好的胎教音樂形式。1、朗誦抒情法的作用 據專家介紹,胎兒在母親肚子裡長到4個月大時就有了聽力,長到6個月時,胎兒的聽力就發育得接近成人了。這時進行胎教,確實能刺激胎兒的聽覺器官成長,促進孩子大腦發育。2、如何進行朗誦抒情法 許多孕婦進行朗誦抒情法胎教時,卻是直接把錄音機、收音機等放在肚皮上,讓胎兒自己聽音樂。這是不正確的。因為此時胎兒的耳蝸雖說發育趨於成熟,但還是很稚嫩,尤其是內耳基底膜上面的短纖維極為嬌嫩,如果受到高頻聲音的刺激,很容易遭到不可逆性損傷。現代的胎教音樂也正是朝著這個方向發展。在一套胎教音樂當中,器樂、歌曲與朗讀三者前後呼應,優美流暢,娓娓動聽,達到有條不紊的和諧統一,具有很好的抒發感情作用,能給孕婦與胎兒帶來美的享受。適宜孕婦採用的音樂胎教方法還有許多,每一位孕婦可以根據自我的具體情況而採取相應的胎教音樂方法。寶寶幾歲可以閱讀?最新的研究顯示,胎兒在七八個月大的時候,胎腦就可以捕捉到外界的信息,所以胎兒是有記憶的,如果準媽媽定時念故事給腹中的寶寶聽,可以讓胎兒有一種安全與溫暖的感覺,孕婦若一直反覆念同一則故事給胎兒聽,會令其神經系統變得對語言更加敏銳。

對話胎教法

1、對話胎教實施月份:懷孕第8個月直至生產前,是施行閱讀胎教的最佳時機。醫學研究發現,胎兒的意識萌芽大約發生在懷孕第7~8個月的時候,此時胎兒的腦神經已經發育到幾乎與新生兒相當的水平,一旦捕捉到外界的訊息,就會通過神經管將它傳達到胎兒身體的各個部位。此時,胎兒腦外層的腦皮質也很發達,因此可以確定胎兒具有思考、感受、記憶事物的可能性。2、對話胎教練習方式:選一則你認為讀來非常有意思、能夠感到身心愉悅的兒童故事、童謠、童詩,將作品中的人、事、物詳細、清楚地描述出來,例如:太陽的顏色、家的形狀、主人公穿的衣服,等等,讓胎兒融入到故事描繪的世界中。故事要避免過於暴力的主題和太過激情、悲傷的內容,選定故事內容之後,設定每天的“說故事時間”,最好是夫婦二人每天各念一次給胎兒聽,借說故事的機會與胎兒溝通、互動。3、注意事項:(1)為了讓母親的感覺與思考能和胎兒達到最充分的交流,最好是保持平靜的心境並保持注意力的集中。(2)在念故事前,最好先將故事的內容在腦海中形成影像,以便比較生動地傳達給胎兒(3)如果沒有太多的時間,只能匆匆地念故事給胎兒聽,至少也要選擇一頁圖畫仔細地告訴胎兒,儘量將書畫上的內容“視覺化”地傳達給胎兒。“視覺化”就是指將鮮明的圖畫、單字、影像印在腦海中的行為。研究發現,每天進行視覺化的行為,會逐漸增強將訊息傳達給胎兒的能力。(4)在選擇胎教書籍時,不要有先入為主的觀念,自以為寶寶會喜歡哪些書籍,儘量廣泛閱讀各類書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