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八堂課

內容簡介

《詩經八堂課》全書以“風雅中國”之序言開頭,點出《詩經》風雅精神的優美與千年傳承。正文分八講,既有《詩經》的起源、基本概念、與當時社會之關係,又有對《詩經》三大組成部分“風”“雅”“頌”的詳細講解,最後點明《詩經》“群經之首”的歷史地位。

作者簡介

劉冬穎,黑龍江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歷史文獻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屈原學會理事、中國詩經學會理事、黑龍江省國學學會副會長。

目錄

序: 風雅中國,源自《詩經》
第一課 素樸之音:《詩經》之前的《詩》
一 《詩經》的語言魅力
二 《詩經》中的詩是怎樣採集的?
三 《詩經》的作者是什麼人?
第二課 風雅長存:《詩經》中的基本概念
一 “六義”是什麼意思?
二 “言志”與“美刺”之說
三 “雅言”的標準讀本
第三課 重章疊唱:《詩經》與音樂的關係
一 詩樂合一——《詩經》的音樂性
二 “中和之美”——《詩經》的禮樂思想
三 禮崩樂壞——詩樂的“新聲”
四 賦詩言志——《詩經》音樂性的消失
五 弦歌不輟——歷史上的《詩經》吟唱
第四課 詩寫歷史:《詩經》中的社會生活
一 “七月流火”的農業生活
二 “抱布貿絲”的經濟生活
三 “桑間濮上”的婚戀生活
四 “零雨其濛”的戰爭生活
第五課 里巷歌謠:十五《國風》與地域文化
一 《國風》之名與藝術成就
二 《國風》是民歌嗎?
三 十五《國風》的風土人情
第六課 正讀二《雅》:《雅》詩與貴族精神
一 《大雅》中輝煌的民族史詩
二 《雅》展現的豐富世界
三 《雅》中的貴族生活
四 《雅》詩“正變”與天命觀念的嬗變
第七課 煌煌《頌》聲:三《頌》與禮樂文化
一 《周頌》與周人農業立國的精神
二 《魯頌》與周禮的流傳
三 《商頌》中的商民族傳說
第八課 群經之首:《詩經》不只是詩集
一 孔子為什麼大力推崇《詩經》
二 漢代解釋《詩經》的四家
三 兩千多年的學子課本
附錄:《詩經》名篇選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