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衛風·碩人

詩經·衛風·碩人

碩1人其頎2,衣錦褧3衣。齊侯之子,衛侯之妻。東宮之妹,邢侯之姨,譚公維私4。
手如柔荑5,膚如凝脂,領如蝤蠐6,齒如瓠7犀8。螓9首蛾眉,巧笑倩10兮,美目盼11兮。
碩人敖敖12,說13於農郊。四牡14有驕,朱15鑣鑣16,翟17茀18以朝。大夫夙退,無使君勞。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19濊濊20,鱣21鮪22發發23,葭24菼25揭揭26。庶27姜28孽孽29,庶士有朅30。

注釋

1.碩:《詩·邶風·簡兮》:“碩人俁俁,公庭萬舞。”《詩·衛風·考盤》:“考盤在澗,碩人之寬。”《詩·秦風·駟》:“奉時辰牡,辰牡孔碩。”《詩·唐風·椒聊》:“彼其之子,碩大無朋。”《詩·豳風·狼跋》:“公孫碩膚赤舄几几。”《詩·小雅·車舝》:“辰彼碩女,令德來教。”《詩·小雅·大田》:“播厥百穀,既庭且碩。”這裡用為高大之意。
2.頎:(qí奇)徐鍇《說文系傳》:“頎,頭佳貌。”這裡用為頭俊美之意。
3.褧:(jiong炯)《詩·鄭風·豐》:“衣錦褧衣,裳錦褧裳。”古代用細麻布做的套在外面的罩衣。
4.私:《詩·衛風·碩人》孔穎達疏引孫炎曰:“私,無正親之言。”中國古時女子稱姊妹之夫為私。
5.荑:(ti題)通“稊”。草名。一種像稗子的草。《詩·邶風·靜女》:“自牧歸荑。”《孟子·告子上》:“五穀者,種之美者也,苟為不熟,不如荑稗。”《晉書·元帝紀》:“生繁華於枯荑。”《後漢書·方術傳》:“炳複次禁枯樹,樹即生荑。”這裡用為草名之意。
6.蝤蠐:(qiú求.qí其)天牛的幼蟲。天牛科。黃白色,身長足短,呈圓筒形。蛀食樹木枝幹,是森林、桑樹和果樹的主要害蟲。此處藉以比喻婦女脖頸潔白豐潤之美。
7.瓠:(hù互)瓠瓜。一年生草本植物,爬蔓,夏開白花,果實長圓形,嫩時可吃。如:瓠齒:整齊、潔白的牙齒。《詩·小雅·南有嘉魚》:“南有樛木,甘瓠累之。”《詩·小雅·瓠葉》:“幡幡瓠葉,采之亨之。”
8.犀:《漢書·馮奉世傳》:“器不犀利。”《後漢書》:“雖有犀舟勁楫,…,有須者也。”這裡用為鋒利、堅固之意。
9.螓:(qín秦)蟲名。古書上指像蟬的一種昆蟲。蟬的一種。體小,方頭,廣額而有文彩。如:螓首(婦人的額頭,方廣如螓);螓首蛾眉(額廣而眉彎。用以形容婦人容貌的美麗)。
10.倩:(qiàn欠)《廣韻·霰韻》:“倩,巧笑貌。”《字彙·人部》:“倩,美笑貌。”這裡用為形容美人含笑的樣子之意。
11.盼:《說文》:“盼,目黑白分也。”《字林》:“盼,美目也。”這裡比喻為美目流轉之意。
12.敖:《詩·邶風·柏舟》:“微我無酒,以敖以游。”《詩·小雅·桑扈》:“彼交匪敖,萬福來求。”《荀子·富國》:“天下敖然。”《禮記·曲禮》:“敖不可長。”《商君書·墾令》:“民不敖,則業不敗。”《說文》:“敖,出遊也。”《漢書·食貨志》:“邑亡敖民。”《漢書·丙吉傳》:“不得令晨夜去皇孫敖盪。”本意為閒遊、漫遊之意,這裡用為散漫之意。
13.說:(yue悅)《詩·召南·草蟲》:“我心則說。”《詩·北風·靜女》:“說懌女美。”《詩·鄘風·定之方中》:“星言夙駕,說於桑田。”《詩·小雅·頍弁》:“未見君子,憂心奕奕。既見君子,庶幾說懌。”《論語·學而》:“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雍也》:“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禮記·中庸》:“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說。”《孟子·梁惠王上》:“王說曰。”這裡用為喜悅之意。
14.牡:《詩·邶風·匏有苦葉》:“雉鳴求其牡。”《詩·小雅·北山》:“四牡彭彭,王事傍傍。”《詩·魯頌·駉》:“駉駉牡馬。”《老子·五十五章》:“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論語·堯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於皇皇后帝。”《儀禮·喪服傳》:“牡麻者,枲麻也。”《大戴禮記·易本命》:“丘陵為牡。”《漢書·五行志》:“陽奇為牡。”《說文》:“牡,畜父也。”這裡用為雄性的馬匹之意。
15.幩:(fén焚)這裡用為纏在馬口兩旁上的綢子之意。
16.鑣:(biāo標)《詩·鄭風·清人》:“清人在消,駟介鑣鑣。”《詩·秦風·駟驖》:“輶車鸞鑣,載獫歇驕。”這裡用為美盛之意。
17.翟:(dí敵)《詩·邶風·簡兮》:“左手執龠,右手秉翟。”《詩·鄘風·君子偕老》:“玼兮玼兮,其之翟也。”張衡《東京賦》:“冠華秉翟,列舞八佾。”《新唐書》:“舞人十六,執羽翟,以四為列。”翟羽。古代樂舞所執雉羽。
18.茀:(fu弗)《國語·周語》:“道茀不可行。”《說文》:“茀,草多也。從艸,弗聲。字亦作芾。”本意為野草塞路之意。這裡用為雜亂之意。
19.罛:(gu孤)《國語·魯語上》:“水虞於是講罛罶。”《爾雅·釋器》:“魚罟謂之罛。”《文選·左思·吳都賦》:“同罛共羅。”《說文》:“罛,罟也。”這裡用為一種大魚網之意。
20.濊:(huo或)象聲詞。宋吳潛《和人賦琴魚》:“扁舟煙雨歸去來,臥聽魚槎聲濊濊。”這裡用為形容水聲之意。
21.鱣:(zhan沾)這裡用為大鯉魚之意。
22.鮪:(wěi委)鱘魚和鰉魚的古稱。陸機《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鮪魚,色青黑,頭小而尖,似鐵兜鍪,口在頷下,其甲可以磨姜,大者不過七八尺。大者為王鮪,小者為叔鮪。”
23.發:《易·豐·六二》:“豐,其蔀日中,見斗,往得疑,疾有孚,發若,吉。”《詩·小雅·蓼莪》:“南山烈烈,飄風發發。”高亨今註:“發發,疾風聲。”《詩·小雅·四月》:“冬日烈烈,飄風發發。”這裡用為形容詞,形容魚尾擊水之聲之意。
24.葭:(jiā家)通“遐”。《詩·召南·騶虞》:“彼茁者葭。”《後漢書·文苑傳·杜篤》:“忿葭萌之不柔。”這裡用為疏遠之意。
25.菼:(tan坦)《詩·王風·大車》:“大車檻檻,毳衣如菼。”這裡用為初生的荻草之意。
26.揭:修長的樣子。
27.庶:《詩·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詩•齊風•雞鳴》:“會且歸矣,無庶予子憎。”《詩·檜風·素冠》:“庶見素冠兮。”《左傳·襄公二十六年》:“(伍舉)懼而奔鄭,引領南望曰:‘庶幾赦余。’”《論語·先進》:“回也其庶乎!屢空。”《爾雅·釋言》:“庶,幸也。”《玉篇·广部》:“庶,幸也,冀也。”這裡用為希冀之意。
28.姜:《國語》:“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水經注·渭水》註:“岐水經姜氏城為姜水。”這裡用為地名姜水之意。
29.孽:(niè聶)《楚辭·天問》:“帝降夷羿,革孽夏民。”王逸註:“孽,憂也。”《玉篇·子部》:“孽,憂也。”這裡用為憂慮之意。
30.朅:(qie怯)《詩·衛風·伯兮》:“伯兮朅兮,邦之桀兮。”《楚辭·九辯》:“車既駕兮朅而歸。”這裡用為離去之意。

譯文

高大的人啊頭俊美,衣有錦緞但還崇尚麻紗衣。她是齊侯的子女,是衛侯的愛妻。她是太子的胞妹,還是邢侯的小姨,譚公還是她的妹夫。
她的手就象柔軟的小草,她的膚色就象那凝結的玉脂。她的脖頸潔白豐潤,她的牙齒象那瓠瓜的籽。豐滿前額彎彎的眉,迷人的笑好漂亮啊,美妙的眼睛眼波流動。
高大的人兒啊很散漫,她最喜悅在農郊。四匹壯馬驕首立,馬嚼上飄著大紅綃,插著雜亂的雉羽去迎朝陽。大夫見她肅然而退,她也不讓君王多操勞。
黃河之水浪滔滔,北流之水嘩嘩響。施設魚網水聲鬧,鯉魚鮪魚鬧翻騰,疏遠的荻草很修長。希冀那姜水心憂慮,希冀那讀書郎有離去。

說明

這是一首讚美山歌,讚美的是衛莊公夫人莊姜。《左傳·隱公三年》載:“衛莊公娶於齊東宮得臣之妹,曰莊姜。美而無子,衛人所為賦《碩人》也。”為什麼要讚美她呢?僅僅是因為她的美貌和富有就值得讚美歌頌嗎?其實不是如此。歌的前三段均是讚美之辭,而點題卻是落在末尾上。喧鬧的水聲使她心緒煩亂,她一方面希冀那姜水(愛情源泉)緩緩流來,澆灌她已乾枯的愛情心田,另一方面但她又希冀那個讀書郎快走,遠遠地離開她,不要擾亂她寧靜的生活。最後這一段充分表現出她的這種矛盾心理。
人們為什麼要說這個事?而且還要編成歌吟唱?其實整首山歌所讚美的是她恪守一定的社會行為規範,選擇的是最佳行為方式,儘管她渴望愛情,渴望被愛,但她卻壓抑了內心的衝動,沒有去亂愛、泛愛。比起春秋時期衛國衛靈公的夫人南子來說,莊姜也就顯得高尚得多了。這在當時淫亂之風盛行的衛國是很難得的一個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