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院煎茶

《試院煎茶》是北宋詩人蘇軾的作品

基本信息

【名稱】《試院煎茶》
【年代】北宋
【作者】蘇軾
【體裁】七言古詩

作品原文

試院煎茶(1)
蟹眼已過魚眼生,颼颼欲作松風鳴(2)。
蒙茸出磨細珠落(3),眩轉繞甌飛雪輕(4)。
銀瓶瀉湯夸第二(5),未識古人煎水意(6)。
君不見,昔時李生好客手自煎(7),貴從活火發新泉(8)。
又不見,今時潞公煎茶學西蜀(9),定州花瓷琢紅玉(10)。
我今貧病長苦飢(11),分無玉碗捧蛾眉(12)。
且學公家作茗飲(13),磚爐石銚行相隨(14)。
不用撐腸掛腹文字五千卷(15),但願一甌常及睡足日高時。

作品注釋

(1)試院:考試的場所。
(2)颼颼:風吹松林的聲音,形容水沸聲。
(3)磨茶時茶葉的粉末、白毫紛紛落下。
(4)倒在碗裡的茶湯旋轉著,上面飄著白色的餑沫。
(5)銀瓶:銀制煎水湯瓶,點茶的用具。
(6)湯瓶以金者為上,銀者次,故問為什麼說“銀瓶”點茶為第二呢?
(7)李生:指李約。溫庭筠《採茶錄》說“李約性能辨茶,常曰:‘茶須緩
火炙,活火煎。’”
(8)新泉:新鮮的泉水。
(9)潞公:即文彥博,北宋大臣,封潞國公。西蜀:泛指四川省。
(10)定州:今湖北定縣。宋時的定州窯燒的瓷器,異常珍貴。
(11)苦飢:飢餓磨難。
(12)分無:即無緣。玉碗捧蛾眉:即“蛾眉捧玉碗。”蛾眉,代指美女。意為美女奉茶。
(13)公家:指官長。
(14)磚爐:燒炭火的爐子;石銚:一種有柄、有嘴的煮水器。
(15)撐腸拄腹:腹中飽滿,比喻納受得多。文字五千卷:借用盧仝的詩句:“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不需有滿腹的學問,只要有一甌好茶,能吃飽睡足就好了。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大文學家、藝術家、茶人。嘉祐進士,曾在密州、徐州、湖州、杭州、穎州任職,官至禮部尚書。其文汪詳恣肆,明白暢達。所作茶詩甚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