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昭君

詠昭君

《詠昭君》是唐代詩人汪遵創作的一首詠史絕句。這首詩通過“昭君出塞”的典故,歌頌了王昭君的貢獻,同時諷刺了朝廷的無能。

詩詞介紹

詠昭君點擊查看大圖
詠昭君
【朝代】:
【作者】:汪遵
【文體】:絕句
【全文】:
漢家天子①鎮寰瀛②, 塞北羌胡③未罷兵④。
猛將謀臣徒自貴, 蛾眉⑤一笑塞塵清。
【注釋】:
①漢家天子:指漢元帝劉奭(前75~前33)。
②寰瀛:上天和大海,泛指天下。
③羌胡:指北方的少數民族,主要指匈奴。
④未罷兵:指漢元帝時期匈奴內部發生矛盾以致分裂。
⑤蛾眉:指王嬙,即王昭君
【格律】:
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

作者簡介

汪遵(約唐僖宗乾符年即公元877年前後在世),字不詳,宣州涇縣人。(唐詩紀事作宣城人。此從《唐才子傳》),生卒年均不詳,約前後在世。初為小吏。家貧,借人書,晝夜苦讀。工為絕詩。鹹通七年,(公元八六六年)擢進士第。遵詩有集《唐才子傳》傳世。
他的詩絕大部分是懷古詩,有的是對歷史上卓越人物的歌頌;有的是借歷史人物的遭遇來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情緒;有的是歌頌歷史上的興亡故事來警告當時的統治者;有的直接反映當時的現實生活,這些詩都有一定的思想意義。
全唐詩》錄存其詩一卷(第602卷)。

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詠古的七言絕句,作者以“昭君出塞”的典故為題材,高度讚頌了王昭君為了促進民族團結融合所做出的巨大貢獻,辛辣的諷刺了漢元帝朝廷中文貪武懦不能為國效力的政治狀況。

相關資料

昭君出塞
西漢到了漢宣帝當皇帝的時候,漢朝又強盛了一個時期。那時北方的匈奴由於內部相互爭鬥,結果越來越衰落,最後分裂為五個單于勢力。
其中有一個單于,名叫呼韓邪,一直和漢朝交好,曾親自帶部下來朝見漢宣帝。漢宣帝死後,元帝即位,呼韓邪於公元前33年再次親自到長安,要求同漢朝和親。元帝同意了,決定挑選一個宮女當公主嫁給呼韓邪單于。
後宮裡有很多從民間選來的宮女,整天被關在皇宮裡,很想出宮,但卻不願意嫁到匈奴去。管事的大臣很著急。這時,有一個宮女毅然表示願意去匈奴和親。
她是誰呢?她名叫王嬙(qiáng),又叫昭君,長得十分美麗,又很有見識。管事的大臣聽到王昭君肯去,急忙上報元帝。元帝就吩咐大臣選擇吉日,讓呼韓邪和昭君在長安成了親。
單于得到了這樣年輕美麗的妻子,又高興又激動。臨回匈奴前,王昭君向漢元帝告別的時候,漢元帝看到她又美麗又端莊,可愛極了,很想將她留下,但已經晚了。
據說元帝回宮後,越想越懊惱,自己後宮有這樣的美女,怎么會沒發現呢?他叫人從宮女的畫像中再拿出昭君的像來看,才知道畫像上的昭君遠不如本人可愛。為什麼會畫成這樣呢?
原來宮女進宮時,一般都不是由皇帝直接挑選,而是由畫工畫了像,送給皇帝看,來決定是否入選。當時的畫工給宮女畫像,宮女們要送給他禮物,這樣他就會把人畫得很美。王昭君對這種貪污勒索的行為不滿意,不願送禮物,所以畫工就沒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實地畫出來。為此,元帝極為惱怒,懲辦了畫工。
王昭君在漢朝和匈奴官員的護送下,騎著馬,離開了長安。她冒著塞外刺骨的寒風,千里迢迢地來到匈奴地域,做了呼韓邪單于的妻子。
五美吟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借林黛玉之口對中國歷史上五名美女的吟詠,其中有一首評論“昭君出塞”的“明妃”:
明妃
絕艷驚人出漢宮,紅顏命薄古今同。
君王縱使輕顏色,予奪權何畀畫工?
[注釋]:
1.明妃——即王昭君。晉人避司馬昭之諱,改稱明妃或明君。
2.出漢宮——指和親事。參見《青冢懷古》詩注。
3.“予奪”句——為什麼把決定權交給畫工呢?予,賜予,加寵。奪,剝奪,棄置。畀,給。 
在此詩中曹雪芹辛辣的諷刺了漢元帝親近女色疏遠國事的昏聵治國態度,同時也對王昭君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