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話伬

評話伬

評話和伬藝,是福州的傳統曲種,評話伬則是由評話與伬唱相結合的曲種。

主要概述

評話和伬藝,是福州的傳統曲種,評話伬則是由評話與伬唱相結合的曲種。福州評話,以福州方音講述並有徒歌體唱調穿插吟唱的獨特說書形式,流行於福州五區八縣及台灣省和東南亞的福州籍華僑集居地;伬唱,則以唱為主,是福建省五大曲種之一,流行於福州語系地區。 福州傳統曲種評話伬藝體現著古老的閩都風情,是由評話和伬唱相結合的曲種。流行於福州五區八縣及台灣省和東南亞的福州籍華僑集居地的福州評話是以福州方音講述並穿插徒歌體唱調的獨特說書形式;而流行於福州語系地區的伬唱則是以唱為主的曲種。

評話伬評話伬

作品介紹

這是福州評話與伬藝結合而成的邊緣曲種。抗日戰爭時期出現,但屢起屢敗。福州市曲藝團成立後,保留這一曲種。1979年改編的評話伬《十五貫》,作多檔演唱,語言通俗,連演帶評,生動活潑,被省、市電台錄音播出。1979年,評話伬《梁山伯與祝英台》,雙檔評話伬《皇恩浩蕩》、《蓮花湖》、《漁船花燭》等亦受歡迎。30年前由福建省民間文化優秀傳承人、福州市文明建設顧問的方炳桂先生改編的福州評話伬《小夫妻三戲星期七》唱進中南海,獲得好評。然而,和許多傳統地方曲藝一樣,福州評話伬也面臨著失傳的危機。原來1000多本的福州評話伬原有曲目,如今剩不到幾百本。其中長期演出的伬藝曲目約有20本,從事伬唱的表演者也僅有50多人。

主要特徵

福州評話伬,不僅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還被中國曲藝界稱為“人文活化石”。為此,福州市撥款成立的全國首家從事地方曲藝傳承教習的事業單位——福州評話伬藝傳習所,當下正承擔著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曲藝人才培養的重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