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稅務師行業“十二五”時期發展指導意見

為促進註冊稅務師行業“十二五”時期健康、快速發展,2012年4月20日,國家稅務總局以國稅發〔2012〕39號印發《註冊稅務師行業“十二五”時期發展指導意見》。該《意見》分、“十二五”時期註冊稅務師行業發展基礎和機遇,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大力推進註冊稅務師行業法制體系建設,全方位拓展業務範圍,鼓勵支持行業發展方式創新,進一步強化行業監管,大力推進行業人才隊伍建設,切實加強行業協會建設8部分。

國家稅務總局通知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註冊稅務師行業“十二五”時期發展指導意見》的通知
國稅發[2012]39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畫單列市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國家稅務總局稅務幹部進修學院:?
為了促進註冊稅務師行業“十二五”時期健康、快速發展,現將《註冊稅務師行業“十二五”時期發展指導意見》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執行。執行中遇有問題,請及時報告國家稅務總局(納稅服務司)。
國家稅務總局
二○一二年四月二十日

指導意見

? 註冊稅務師行業“十二五”時期發展指導意見
 “十二五”時期是稅收事業科學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註冊稅務師行業實現轉型升級的重要時期。註冊稅務師行業作為提供涉稅鑑證和涉稅服務的中介行業,經過多年的規範發展,已經成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稅收制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為了科學規劃註冊稅務師行業發展藍圖,實現註冊稅務師行業跨越發展,按照國家稅務總局《“十二五”時期稅收發展規劃綱要》的部署,制定本指導意見。
一、“十二五”時期註冊稅務師行業發展基礎和機遇
 (一)“十一五”時期的成就奠定了發展的堅實基礎
“十一五”時期,在廣大註冊稅務師和稅務師事務所、各地註冊稅務師協會以及各級稅務機關的共同努力下,註冊稅務師行業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開拓進取為動力,以推進誠信建設為導向,以提高執業質量為抓手,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為“十二五”時期實現跨越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行業規模持續擴大。截止“十一五”末期,全國稅務師事務所總計4231家,業務收入80.1億元,服務納稅人約238萬戶次,從業人員84567人。其中,執業的註冊稅務師31894人;具有其他中介執業資格的從業人員3455人。
——行業法律規範體系和執業準則體系初步建立。《註冊稅務師管理暫行辦法》出台為行業法律規範體系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以規範涉稅鑑證業務開展、保證鑑證質量為契機,初步建立起由基本準則、具體準則和操作指南構成的符合行業特點的執業準則體系,為註冊稅務師行業執業行為標準化、規範化提供了依據。
——行業涉稅鑑證業務快速發展。所得稅彙算清繳納稅申報、資產損失稅前扣除、企業虧損稅前彌補三項鑑證業務開展取得突破性進展,鑑證金額和調增、調減的應納稅額逐年大幅增加,切實維護了國家稅收利益和納稅人合法權益。在稅務機關支持和行業協會努力下,鑑證範圍和領域不斷拓展,鑑證比重逐年擴大。
——行業社會信譽明顯提升。通過業務培訓和誠信建設,行業服務納稅人的職業勝任能力明顯增強、執業水平顯著提高,逐步贏得納稅人和稅務機關的認可和信賴。納稅人為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履行好納稅義務,積極尋求並依託註冊稅務師提供專業服務。各級稅務機關從征管改革需求出發,不斷嘗試利用註冊稅務師的專業服務,作為完善納稅服務、構建和諧稅收征納關係的重要補充。
——行業協會自身建設得以加強。各地協會注重自身建設和服務意識培養,不斷強化行業培訓和行業宣傳,使得行業社會認知度和社會影響力顯著提升。
註冊稅務師行業在快速持續發展的同時,也遇到一些制約行業發展的問題,如:行業管理體制不夠明確,行業相關制度尚不完善,行政監管制度體系建設滯後;涉稅鑑證業務地區開展不平衡,涉稅服務市場占有率低;行業高素質人才缺乏,註冊稅務師隊伍發展不能適應業務拓展需要;行業監管有待加強,涉稅中介服務市場秩序有待規範;稅務師事務所內部機制建設有待加強,行業協會服務意識仍需進一步提高。
(二)“十二五”時期註冊稅務師行業發展面臨的機遇
“十二五”時期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世情、國情、稅情將發生深刻變化。隨著經濟發展方式的加快轉變和社會管理的加強與創新,將會促使稅務機關和納稅人越來越多地選擇藉助註冊稅務師行業的專業優勢,不斷提高稅法遵從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把推動服務業發展作為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的戰略重點,提出推進服務業規模化、品牌化、網路化經營,規範提升商務服務業,大力發展會計、審計、稅務等專業服務的要求,為註冊稅務師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
 (三)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服務科學發展、共建和諧稅收為主題,以提高納稅人稅法遵從度為目標,以強化監管和規範發展為主線,推進行業法制建設,完善行業管理體制,創新行業發展模式,拓寬行業服務領域,強化行業質量監督,充分發揮行業在構建和諧稅收征納關係中的重要作用,促進註冊稅務師行業科學健康發展。
(四)基本原則
“十二五”期間,註冊稅務師行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堅持以提高稅法遵從度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規範和推動註冊稅務師行業發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稅法遵從度。通過加強註冊稅務師管理工作,促進行業規範發展,既維護稅法嚴肅性,保障國家稅收權益,又幫助納稅人增強納稅能力,履行納稅義務,維護其合法權益。
——堅持強化監管和支持發展並重。強化監管是手段,科學發展是目的。通過實施監管,加強對行業發展方向的規劃、指導,建立、健全覆蓋稅務師事務所和註冊稅務師執業準入與退出、日常管理、監督檢查等各環節的行業監管體制機制,完善行業執業規範和各項監管制度。通過實施行業做大做強戰略、領軍人才培養戰略、知名品牌戰略,鼓勵稅務師事務所做強做優、做精做專,引導稅務師事務所模式創新,推進稅務師事務所整合轉型,確保行業規範、健康、可持續發展。
——堅持行政監管和行業自律相結合。加強行政監管是維護行業秩序和保障行業發展的重要基礎,行業自律是促進行業持續穩定發展的內在動力。各級稅務機關要認真履行行業管理和監督職責,及時研究解決行業管理中出現的問題,促進行業規範運作、科學發展。行業協會作為社團組織,應主動接受稅務機關的指導、監督,加強行業自律管理,協助會員拓展業務,引導會員誠信執業。
——堅持政策引導和市場調節並舉。行業的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支持和推動。各級稅務機關要鼓勵、引導納稅人尋求具備合法資質的稅務中介機構提供服務,依法支持註冊稅務師行業健康、規範發展。完善市場競爭機制,調節涉稅服務供給,實現資源合理配置。通過正當、有序競爭,促使稅務師事務所不斷提高服務水平。
——堅持誠信建設和黨建統戰工作協同發展。加強行業誠信體系建設,不斷提升行業的誠信度和公信力,把誠實信用理念貫徹到行業專業服務中,使行業成為受社會尊重和納稅人信賴的專業服務組織。進一步加強行業黨建、統戰工作,不斷提高行業整體素質和參政議政能力,為行業健康、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五)發展目標
為了實現行業跨越式發展,到2015年底,基本實現以下主要目標:
——行業規模實現較快發展。力爭實現行業收入總額翻一番,註冊稅務師資格人數、執業人數和行業從業人數分別達到12萬人、5萬人和12萬人,稅務師事務所數量達到6000家的目標。稅務師事務所重組、轉型運轉順利,涉稅鑑證業務範圍進一步擴大,涉稅服務高端業務、新興業務比重進一步提高。
——行業法制建設和管理信息化建設取得明顯成效。行業立法工作有所突破,監管規範體系和執業準則體系建設趨於完善,行政監管考核機制和行業信息管理系統有效建立。
——行業人才隊伍素質得到明顯提升。完善行業人才選拔評價標準,健全行業人才培養使用機制,拓寬行業人才培訓渠道,提高行業人才職業勝任能力,著力培養一批業務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行業領軍人才。
——行業各項建設取得明顯進展。行業協會組織機構建設進一步完善,行業自律能力和服務意識進一步提高,行業黨建、統戰工作進一步加強。
三、大力推進註冊稅務師行業法制體系建設
 (六)完善行業法制體系
積極推動註冊稅務師行業立法進程,完善行業法律法規和制度體系,修訂《註冊稅務師管理暫行辦法》,滿足行政監管和行業自律工作需要。
(七)建立行業行政監管制度體系
制定註冊稅務師行業行政監管制度體系架構,明確各級稅務機關監管職責、監管內容、監管方式、監管措施,建立行業行政監管目標管理、考核機制,實施有效的行政監管。
(八)完善行業執業準則體系
借鑑其他行業有益經驗,進一步強化註冊稅務師行業執業準則體系建設。逐步完成涉稅鑑證類、涉稅服務類、質量控制類執業準則及操作指南制定工作,為註冊稅務師執業提供標準和依據。
(九)健全稅務師事務所內部管理制度
充分借鑑國內外相關行業有益做法和經驗,完善稅務師事務所內部管理制度,確保稅務行政監管要求和執業水平不斷提高,為稅務師事務所長期健康發展打好基礎。
四、全方位拓展業務範圍
 (十)最佳化業務發展戰略
通過對市場需求和行業能力的調查與研究,制定行業業務拓展策略。鼓勵、引導稅務師事務所開展特色業務,開發涉稅服務高端市場。研究探索政府購買服務可行性,拓寬政府購買服務渠道,倡導協會通過品牌推介等方式拓展業務領域,擴大業務範圍。
(十一)進一步拓展涉稅鑑證範圍
——在鞏固原有涉稅鑑證業務基礎上,對納稅清算,各類資格、涉稅事項認定,以及加計扣除、特別納稅調整等,在切實維護納稅人合法權益的前提下,探索納稅人委託註冊稅務師進行專業鑑證。
——對需經稅務機關審查批准和稅法規定由納稅人自行申報稅務機關備案的重大事項,凡屬專業性強、管理難度大、有利於防範稅收風險、加強稅收征管的,在切實維護納稅人合法權益的前提下,探索納稅人委託註冊稅務師進行專業鑑證。
——加強與法務部門的溝通與合作,拓展註冊稅務師參與涉稅司法鑑定的業務領域,協助司法機關和當事人對司法案件中重大、疑難的涉稅事項進行專業鑑定。
(十二)進一步拓寬涉稅服務領域
——對涉及納稅服務、稅源管理、納稅信用等事項,探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委託稅務師事務所提供涉稅服務的可行性。
——鼓勵、引導稅務師事務所開發涉稅服務高端市場,開展涉稅服務特色業務。爭取五年內,在新股發行、資產重組、股權轉讓、年報審計等上市公司有關業務,企業重大重組、資本運作業務,跨國公司、中央企業、大型民企等重點納稅人的涉稅風險管理、戰略諮詢、產業規劃業務,預約定價、稅務調查、特別納稅調整涉外稅收業務方面有所突破。
五、鼓勵支持行業發展方式創新
 (十三)支持稅務師事務所特色化發展
——大力推動行業做大做強。鼓勵稅務師事務所合併重組,進行戰略性整合;引導不同資質等級稅務師事務所,開展與其服務能力和服務對象規模相適應的服務;促進註冊稅務師行業形成大、中、小型稅務師事務所執業領域各有側重、市場定位各有特色,不同規模稅務師事務所有序競爭、持續發展的市場格局。
——鼓勵大型稅務師事務所做強做優。推動大型事務所創新發展模式、創建服務標準,爭取五年內培育出一批擁有自主品牌,規模上億,內部管理制度健全,能夠提供高水平專業服務,具有核心競爭力和綜合服務能力的特大型稅務師事務所,著力提高其對境內外上市公司、特大型企業集團、重點產業龍頭企業、重要行業和重點區域企業的專業服務水平。
——支持中型稅務師事務所做精做專。指導中型稅務師事務所創新服務方式,提高服務手段,不斷挖掘市場需求,做精做專服務領域。爭取五年內培育出一批內部管理制度健全,有涉稅鑑證、納稅審核、稅收籌劃等專業技能,為納稅人提供高質量服務的中型稅務師事務所。
——引導小型稅務師事務所有序發展。規範小型稅務師事務所發展,通過扶持引導,使小型稅務師事務所成為面向納稅人提供優質稅務代理服務和涉稅會計服務的重要補充。
(十四)鼓勵稅務師事務所模式創新
——加強對行業發展模式創新指導。鼓勵執業質量過硬、治理機制科學、發展勢頭良好的稅務師事務所通過合併重組,跨地域整合資源,建立大型或特大型集團化、網路化、品牌化、國際化稅務師事務所。鼓勵信譽良好、成長快速的小型事務所重組聯合,發展成為中型或較大型稅務師事務所。科學制定轉型方案,推動有限責任稅務師事務所向特殊的普通合夥稅務師事務所轉換。
——鼓勵大型稅務師事務所創建自主知名品牌。扶持中小型稅務師事務所專業化品牌創建,探索國際知名品牌本土化途徑,推動國際知名品牌本土化進程。
——加快推進行業業務結構和規模結構調整,提高事務所承接綜合性業務的能力。探索以註冊稅務師資格為主體,融合其他相關資格出資設立稅務師事務所的可行性。
(十五)引導稅務師事務所不同地域均衡發展
鼓勵稅務師事務所根據地域特點和納稅人需求,開發新興市場。促進行業區域結構調整,最佳化稅務師事務所的區域布局,形成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在東中西部地區各有側重、各具特色的行業發展格局。
六、進一步強化行業監管
(十六)完善行業監管制度
研究制定行業監管辦法。健全註冊稅務師審批、管理、備案、檢查、公告制度,完善稅務師事務所退出機制。加強跨省開展涉稅鑑證業務、涉稅鑑證業務約定書備案和多師資格跨行業執業等事項的管理。
(十七)強化行業監管措施
加大對鑑證報告質量的檢查和違規行為的懲處力度,規範整頓執業秩序。完善檢查內容和檢查流程、檢查措施,強化建立健全檢查人員的選拔與考評制度,加強管理人員監管知識和業務知識的培訓,提高監管水平和監管效率。
(十八)健全行業監管機制
堅持糾建並舉,建立健全政風行風建設與註冊稅務師行業監管工作相互推動、相互促進長效機制,切實解決納稅人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深入開展利用中介機構謀取不正當利益問題專項治理,加大對稅務師事務所與稅務機關工作人員勾結串通、強行指定中介機構謀利等違規行為的懲處力度。
(十九)推進行業信息化建設
依託國家稅務總局“金稅三期”工程的總體規劃,加快行業信息化建設。完善註冊稅務師管理信息系統套用功能,實現對涉稅鑑證業務的防偽驗證、資質核對、質量評價、業務約定書報備,行業數據統計,備案事項變更等日常管理事務的信息化管理。有效利用涉稅鑑證報告的財務數據,為稅收徵收管理提供服務。
七、大力推進行業人才隊伍建設
 (二十)實施行業人才培養戰略
根據“十二五”行業發展目標要求,實施行業人才培養戰略。制定行業人才選拔標準,完善行業人才分類分層培養使用機制,有計畫、有步驟地吸引優秀人才加入行業。整合培訓資源,合理規劃培訓層級、培訓任務和培訓內容,提高註冊稅務師行業人才培養的科學性、針對性。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國際培訓機構及社會各類人才培養力量,著力培養一批適應經濟全球化需要、為上市公司和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高端服務的行業領軍人才,滿足行業跨越式發展對人才的需要。
(二十一)加強行業從業人員培訓
充分發揮中國註冊稅務師稅協會和地方協會在行業培訓中的主導作用,重視培訓師資隊伍建設和培訓教材開發。針對業務管理人員、業務骨幹人員、業務助理人員、業務開發人員的不同需求,合理確定培訓內容,突出重點,因材施教。採取網培面授、國內外交流考察等多種形式,加大對執業註冊稅務師和其他從業人員的分類培訓力度,促進從業人員知識結構、知識內容的及時更新,不斷提高職業勝任能力和專業服務能力。
(二十二)深化行業後備人員建設
加強行業協會、稅務師事務所與財稅類大專院校的溝通合作,共同探索稅務服務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和方法。支持開設註冊稅務師專業方向的院校套用型學科建設和教材開發。推動註冊稅務師專業方向院校開設涉稅司法鑑定、稅收籌劃、稅務會計、稅務風險管理、納稅評估等課程,鼓勵在稅務師事務所建立大學生實習基地。推廣註冊稅務師方向的“訂單式”人員培養模式,解決行業人才短缺和培養滯後問題,促進行業發展。
(二十三)推進行業考試制度完善
深入推進註冊稅務師考試制度改革。在充分調查研究、分析論證基礎上,加強與註冊稅務師資格考試主管部門的溝通與聯繫,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適時調整、完善考試相關制度,鼓勵更多的優秀人才通過考試加入到註冊稅務師行業中,為行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八、切實加強行業協會建設
(二十四)建立完善協會服務支持體系
——加強協會自身體系建設。健全會員代表大會、理事會、常務理事會、會長辦公會等民主決策機構的工作機制,完善會員民主參與行業重大事項決策機制、會員約束和獎勵機制。加強協會領導班子建設,提高領導和推動行業健康快速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完善自律制度體系。完善會員制度,豐富會員種類,擴大行業影響;完善稅務師事務所等級評定製度,探索評定后綜合利用途徑和效率;完善行業信息統計制度,提高行業數據歸集準確度和利用率;完善誠信執業評價機制、失信懲戒機制,提高行業誠信水平。
——建立理論研究支持體系。通過組建由行業行政主管部門專家、業內專家、院校專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就行業發展遇到的難點、熱點問題,系統開展理論與實證研究,為行業發展提供理論基礎,為行業立法提供理論支持。
——健全服務支撐體系。加強中稅協網校培訓平台建設、會員管理信息化建設,研究行業人才檔案管理途徑,增強協會服務會員能力。
(二十五)充分發揮協會溝通協調職能
——要充分發揮協會溝通協調職能,加強與有關部門溝通聯繫。通過建立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組織會員建言獻策,舉辦論壇培訓,贈閱會刊等方式,及時向有關部門通報行業情況,反映會員訴求,促進有關部門對行業的了解,為註冊稅務師拓展業務搭建平台,爭取有關部門對行業業務拓展的支持。
——要發揮貼近行業、反應靈敏的優勢,完善以會員為中心的行業自律管理和服務職能。強化服務會員意識,增強服務會員能力,維護會員合法權益,促進行業和諧發展。
(二十六)加快推進行業黨組織建設和行業統戰工作
——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對加強新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指示要求,加快推進註冊稅務師行業黨建工作,努力做到黨在註冊稅務師行業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著力加強基層組織自身建設,研究探索稅務師事務所黨組織功能定位,不斷創新行業黨建工作方式,為行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政治動力和有力保證。
——加強與各級統戰部門的溝通協調,拓寬註冊稅務師參政議政渠道。完善行業優秀代表人士推薦選拔辦法,探索行業統戰工作實現途徑。根據行業特點和發展需求,結合統戰部門工作部署,有計畫、分批次地對行業優秀代表人士進行培訓、推介,力爭五年內有行業優秀代表人士進入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參政議政,同時進入地方各級人大、政協參政議政的行業代表人數大幅增加。
(二十七)加強行業宣傳推介力度
制定行業宣傳推介規劃,整合行業宣傳推介資源,創新行業宣傳推介模式,拓寬行業宣傳推介渠道,利用《註冊稅務師》會刊和其他各類報刊,以及電視、網路、移動通訊等各類媒體,開展多層次、多方位宣傳推介,展示行業良好形象,提高行業社會認知度。
(二十八)提升行業協會國際影響力
積極開展涉外交流與合作,加強與國際涉稅服務組織的溝通與合作,提升行業協會在國際涉稅服務領域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