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開紹

許開紹,男,副教授,廣西大學造紙科學研究所副所長。主要從事製漿造紙生產過程的清潔化生產新技術和新工藝等方面的套用研究。在科研工作方面, 近年來在國核心心刊物和公開發行的刊物發表學術論文9篇。

基本信息

廣西大學副教授

男,副教授,廣西大學造紙科學研究所副所長
主要從事製漿造紙生產過程的清潔化生產新技術和新工藝等方面的套用研究

研究成果

在科研工作方面, 近年來在國核心心刊物和公開發行的刊物發表學術論文9篇,其中論文《混合辦公廢紙酶法脫墨漿纖維形態的電鏡分析》,《Deinking of and magazine waste paper pulp by cellulase》被EI和《美國化學文摘》(CA)收錄。參加了9項縱橫向科研項目,2項為項目負責人,另外七項為主要完成人。其中“全進口廢紙脫墨生產高級衛生紙的研究和套用”(橫向)項目通過省級鑑定,成果達國內先進水平,獲98年度“廣西輕工科技進步獎”;“全蔗渣生產紙質餐飲具研製與開發”為區教委攻關項目,獲2001年度廣西科技進步三等獎。“JMF超效射流氣浮法處理造紙工業廢水的研究”,獲2003年度區科技進步二等獎。主持的項目:“射流氣浮-好氧曝氣法處理亞硫酸鹽製漿造紙綜合廢水的研究與套用”項目,已通過省級鑑定,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目前承擔的主要科研項目有“高配比竹子化機漿生產低定膠印新聞紙的研究與開發”,“高配比竹漿生產新聞紙的研究與開發”等項目。

革命烈士

許開紹,1921年10月出生,鋼城區顏莊鎮埠東村人,1921年10月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 12歲那年,病重的母親在饑寒交迫中撇下兩個年幼的兒子撒手而去。3年後,父親許之平也在絕望中上吊自盡。許開紹和5歲的弟弟許臻紹只好跟著爺爺奶奶生活。 1938年日軍侵占萊蕪,17歲的許開紹報名參軍,成為萊蕪縣四區區中隊一名英勇的戰士。1939年,許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區中隊的骨幹。8月中旬,中共四區抗日民主政府在埠東村成立。新成立的抗日民主政府和區中隊緊密配合,宣傳黨的抗日主張,保衛和鞏固抗日根據地。區中隊不斷尋機打擊日偽勢力,發展壯大抗日武裝, 抗日除奸鬥爭開展的如火如荼。 1939年10月的一天凌晨, 日軍100多人從埠東村北偷襲而來。窮凶極惡的日軍妄圖扼殺剛剛成立的抗日民主政權,摧垮抗日武裝。為了保護區公所和革命民眾,區中隊30多名戰士決定突圍,當時駐在埠東的泰山特委一大隊十二中隊指導員段明坤帶領著20多名戰士也勇敢地參加了突圍戰鬥。許開紹熟悉本村地形,帶頭沖在最前面。指戰員們迅速突破敵人的火力網,殺開一條血路,衝出村外,登上了村南的北斗山寨。50多名抗日指戰員在山頂憑藉寨牆作掩護,居高臨下,狠狠打擊日軍。許開紹號召大家節省子彈,先用石塊消滅敵人,他帶頭推下大小石塊砸向撲上山腰的日軍,兇殘的日軍驚恐萬狀,丟下七八具屍體滾下山去。日軍退到山腳,用小鋼炮、擲彈筒向山頂瘋狂轟擊。山寨頓時成為一片火海,寨牆多處坍塌,多名戰士負傷,日軍在機槍掩護下再次蜂擁而上。此時許開紹腿部受傷,鮮血直流,但他不動聲色,英勇抗擊敵人。由於敵我力量懸殊,段明坤指導員決定與6名戰士留下掩護,由許開紹帶領其餘戰士保護區領導撤退,許開紹帶傷掩護同志們轉移到南部安全地帶。 1940年5月中旬,日軍出動1000餘人“掃蕩”泰山區。19日,許開紹跟隨廖容標司令員在萊蕪東北伏擊敵人。激戰一天,斃傷日軍200餘人,俘3人,殘敵狼狽逃竄,繳獲大批武器彈藥。 1942年,許開紹任泰山軍分區警衛連副連長。10月17日,駐泰安、濟南、淄博、章丘、萊蕪的日偽軍5000餘人對泰山軍分區司令部及泰山地委、專署機關進行合擊,當時部隊裝備差,敵我力量懸殊。許開紹率領警衛連在泰山軍分區政委兼地委書記汪洋的帶領下,由劉白楊向茶業口緊急轉移,行軍不長時間,就遭到對面山上敵人的射擊。部隊又向法山山峪挺進,結果又遭日軍的機槍堵截,部隊當即折回向吉山方向轉移,在吉山又與日偽遭遇,部隊被敵人包圍了。許開紹指揮警衛連的戰士們打退了敵人的一次次進攻。紅了眼的日本軍官咆哮著揮著戰刀,指揮著成群的日軍又衝上來了,子彈打沒了,許開紹帶領戰士們和日軍展開了白刃戰。他一連刺死了幾個日軍,身上也多處受傷,鮮血染紅了軍衣、槍桿和刺刀,終因寡不敵眾,壯烈犧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