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縣第一高級中學

許昌縣第一高級中學

舊校名,許昌縣第一高級中學創建於1952年,是許昌市示範性高中。學校整體布局科學,結構合理,基礎設施配套,師資力量雄厚,具有現代化氣息和濃厚的文化氛圍。建校以來,為社會培養了大批傑出人才,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許昌縣第一高級中學前身是創建於1952年的“許昌縣中”。1951年秋縣、市分家,1952年成立許昌縣中,校址建在許昌縣河街鄉靈溝河火神廟(今河街鄉南岸)。1954年暑假新生招到許昌市北關“天爺廟”新校址,12月其餘師生全部搬遷到新址,學校更名為許昌縣第三初級中學。1956年暑假更名為“許昌第二師範”,1957年暑假,第二師範合併到許昌一師,恢復原來學校。1958年暑假開始招收高中兩班,學校更名為許昌縣一完中;到1960年7月縣市合併,高中部合併到市第一完中,學校更名為許昌市第四中學;1961年10月縣市分家,學校開始恢復高中部,並更名為許昌縣一完中;1969年春學校停辦;1977年冬恢復高考後,許昌縣委決定成立(或恢復)許昌縣第一高級中學。2006年9月學校恢復國中部,成為一所完全中學。從1952年至今,許昌縣第一高級中學已走過60多年的光輝歷程。許昌縣第一高級中學北臨天寶路,西臨文化路,與中國人民解放軍54642部隊和魏都區政府隔路相望。東臨北關大街,南臨玉皇閣路,與許昌學院老校區相對。文化底蘊豐厚,學術氛圍良好,無鬧市之喧囂,有山村之寧靜,四周景色優美,處之安閒舒適,學校地理位置優越,往來交通便利,毗鄰天寶路和八一路,與許昌高中遙遙相望。環境清淨幽雅,校內有明代寺廟建築“玉皇閣”。是傳道授業解惑,培育棟樑之才的理想之地。

許昌縣一高 許昌縣一高

師資力量

許昌縣一高在教育改革過程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政策,樹立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教育觀,以把學生培養成為有理想、有文化、守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目標,以建設一支政治合格、業務過硬、作風優良的教師隊伍為全面推進教育教學工作的保證。從校領導班子抓起,形成了一個團結奮進、精誠合作、敢於突破、勇於創新、求真務實的領導班子,帶出了一支銳意進取、師德高尚、業務精良、作風過硬的教師隊伍。在400多名教職員工中,有國家優秀教師2名,省優秀教師6名,省市縣級教學能手和有突出貢獻的專業技術拔尖人才16名,高級教師73人,一級教師82人,碩士研究生學歷23人,本科學歷325人,這些教師知識淵博、品德高尚、愛崗敬業、功績卓越、服務熱情、教法高超,為全面推進教育教學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師資基礎。

突出特色辦學是許昌縣一高的辦學特點之一。學校實行內嚴外放,全封閉式的管理模式;堅持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育人準則;秉承“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辦學宗旨;確立無私奉獻、苦幹爭先,送來一個學生,還您一個棟樑的奮鬥目標,營造了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有了這樣的追求,有了這樣的目標,許昌縣一高銳意進取,連創佳績。近年來,學校捷報頻傳,凱歌高奏,每年為全國各大高校輸送千餘名合格的畢業生。自建校以來,已累計為各大高校輸送優秀畢業生6萬餘人,不僅每年都有畢業生步入北大、清華等重點高等學府的殿堂,更是有眾多的學子考入理想的院校,有了深造成才的好機會。莘莘學子在這所學校里學業有成,魚躍龍門不僅成為許昌縣一高的驕傲,更是全縣人民的光榮。

辦學規模

許昌縣一高占地百餘畝,建築面積7萬平方米,可容納60個教學班5000多名學生。為擴大辦學規模,學校多方籌措資金,600多萬元買下許昌學院北院,新建一座大型兩層餐廳和多幢學生宿舍樓,並且翻修了縣一高的標誌性建築——紅樓,2012年重修工字樓和校內玉皇閣,使辦學條件進一步得到改善,對校園進行全面硬化、綠化、亮化。學校還新建兩個水沖式廁所,徹底改變過去旱廁狀況。目前學校教育輔助設施和日常生活設施齊全,理化實驗室、生物實驗室、電教室、微機室、圖書室、閱覽室、市一應俱全。其中實驗儀器數百件,微機100多台,圖書1萬餘冊,報紙百餘家,雜誌30多種。學校有標準的運動場、籃球場、桌球台等各項活動場地,這些為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學校設施

學校教育和生活設施齊全。理化實驗室、生物實驗室、電教室、微機室、圖書室、閱覽室、衛生室、治安室、娛樂室以及商店。其中實驗儀器數千件,圖書室藏書10餘萬冊,閱覽室報紙百餘家,雜誌200多種,標準運動場,籃球場、足球場、跳高、跳遠等各項田徑活動場地應有盡有,爬桿、爬梯、爬繩、單槓、鉛球、鐵餅等各種活動器材一應俱全,這些為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理念指導行動,實力決定高度。”許昌縣一高基於與時俱進,立足現在,展望未來的指導思想,加大管理力度,明確責任目標。學校實行內嚴外放,全封閉管理模式;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育人準則;“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辦學宗旨;無私奉獻、苦幹爭光,送來一個學生,還您一個棟樑的奮鬥目標。有這樣的追求,有這樣的目標,我們相信許昌縣一高會無往而不勝。

外界評價

學校樹立以人為本、德育為首、注重實效的教育管理,圍繞德育教學,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活動,從多方面入手培養學生的自律意識、愛心品質、文明素養、勞動觀念、誠信品格。通過“新生入學軍訓”、“參觀部隊師史館和營房”、“邀請派出所的民警到校給學生做法制報告”、“日常行為規範教育”、“升旗儀式及國旗下講話”、“國慶節演講”、“寒暑假社會實踐活動”、“高考前動員講座”等多項德育教學活動,努力培養學生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精神和自尊、自愛、自立、自強意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做到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學校提出了“讓學生學會學習,讓學生快樂學習,讓每個學生都能發揮出自己的個性、特長和潛能”的育人口號。在不斷深化以“啟發式”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改革的同時,實行課內打好基礎,課外培育專長的教學模式,既抓集體的成績,又不忽視個體的差異,堅持培優補差,注重對學生學習態度、方法、習慣、意志、興趣等方面的培養和心理教育,使學生正確對待自己,真正實現“不管入學程度高低畢業都能成才”的目標,為社會培養有用之才,為高等院校輸送優秀畢業生。

發展前景

在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下, 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許昌縣一高形成了全員上下齊心協力、領導班子親臨一線、教職員工苦幹爭先、每個學生努力拚搏的喜人景象。奮進中的建安區一高,近年來屢攀新高,碩果喜人。2000年以來許昌縣一高就有考入清華大學的王飛、黃瓊燕、李志偉和考入北京大學的郭曉東、張鵬、蚩曉峰等。2005、2006年取得了本科上線總人數、省專一批上線總人數均為全縣第一的可喜成績。其中2005年本科上線率和省專一批體育藝術本科上線人數均為許昌縣第一。考生劉小凱、吳艷傑獲得許昌市文科第一、二名,葛艷紅、張紀合分別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和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今年高二全市統考文科總平均分為全市第一,理科總平均分為全縣第一,全縣前4名均為縣一高學生,高一數學競賽總平均分為全縣第一。

學校先後獲得許昌市“文明學校”、“衛生先進單位”、“教育先進單位”、“五星級學校”、“知識分子工作先進單位”、“先進基層黨組織”、“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教育教學質量先進單位”、“社會治安模範單位”、“思想政治工作優秀單位”、“宣傳教育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許昌縣一高特色的辦學理念、優美的育人環境、務實的治學精神走出了一條成功的現代化教育教學之路,在改革開放的教育大潮中揚帆奮進,譜寫了一曲響徹漢魏故都的創業之歌、發展之歌、崛起之歌、騰飛之歌。在新的形勢下,發展中的許昌縣第一高級中學將繼續堅持高起點的辦學思路、高質量的教學水平、高標準的育人環境、高速度的發展態勢,上下同心,團結一致,不斷注入新的激情和活力,如朝陽一般,迎著時代的呼喚,噴薄升騰,如永不滿足的開拓者,躍馬揚鞭、昂首向前,不斷向新的高度邁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