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盧閣

訪盧閣

訪盧閣開設在中市應家橋南堍,是中市的中心地段。樓下兩開間,樓上三開間,兩面監水,一面臨街,東西北三面有統排玻璃窗,店內寬敞亮堂,樓下有扶梯,橋腰上也有扶梯可以逕自登樓。

基本信息

簡介

訪盧閣訪盧閣
開設在中市應家橋南堍,是中市的中心地段。樓下兩開間,樓上三開間,兩面監水,一面臨街,東西北三面有統排玻璃窗,店內寬敞亮堂,樓下有扶梯,橋腰上也有扶梯可以逕自登樓。

傳說

訪盧閣訪盧閣
據說,最早來此開茶館的是南潯人盧同。有一天盧同聽一位太湖茶客說:“太湖的洞庭山上有茶葉樹,其葉清香異常,人吃了能提神醒腦,去瘀消積,而且野生的,任人採摘。”夫妻兩人計議後,認為可以試試,一則可以降低成本,二則也可以享享口神福。

於是,盧同選了個黃道吉日,帶上布袋向太湖方向走去。上得洞庭山,見樹不見人。盧同雖然與茶葉打了半輩子的交道,可是泡的喝的都是乾茶葉,今天看到的是滿山的樹,一下子傻眼了,不知哪一株才是茶葉樹。走著走著,突然發現一位白髮銀髯的老人倒在路旁,身邊還有一隻裝有樹葉的竹簍子。盧同連忙俯下身去用手試探,發現心臟琮在搏動,趕忙一手扶起老人,一手掐著老人的人中,連聲呼喚“老伯醒醒……”過了一會兒,老人微睜雙眼,用手指著竹簍子做了個“抓”的手

勢,嘴裡含糊不清的說“吃……”,盧同領會了老人的示意,從竹簍子裡抓起一把樹葉,一片片地送進老人的嘴裡,老人開始微笑著咀嚼樹葉。說也奇怪,慢慢地老人發青而乾裂的嘴唇滋潤了,蒼白的臉龐紅潤了,不到半個時辰,老人完全清醒了。

原來老人就是“茶聖”陸羽。他去過不少名山,識別過多種茶葉,什麼清心茶、舒心茶、解毒茶他都親口嘗過。今天不巧誤嘗了一種有毒的樹葉,才暈倒在山上,幸虧遇見了盧同,給他吃了清心解毒的茶葉才清醒了過來。當陸羽知道盧是開茶館的,這次也是上山採茶葉的,大喜過望,兩人結成了忘年交。陸羽教給盧同不少有關茶葉和茶道的知識,還幫盧同采了不少清心舒氣的茶葉,最後兩人互道珍重,相約後會有期而別。

盧同回到店中,將這一奇遇告訴了妻子和茶客,大家都稱奇。盧同用洞庭山了采來的茶葉如法炮製,沏出來的茶的確不同凡響。醉眼惺忪的人喝了神清氣爽,心中煩悶的人喝了氣舒懷開,做工乏力的人喝了精力充沛……這一訊息不脛而走,本來生意清淡的茶館頓時興隆了起來。

有一日烏鎮來了一個精神矍鑠,白髮銀髯的老人。他到處打聽一個叫盧同的人。於是有人就把他領到盧同的茶館裡。盧同見了老人後非常高興,當他將老人介紹給妻子的滿座的茶客時,滿堂喝彩,大家感謝老人給烏鎮帶來了好口福。

老人在烏鎮時又教給盧同不少有關茶道的知識。老人還不時在茶台上坐坐,和茶客們天南海北地閒聊。當年陸羽研究茶道已小有名氣,又引來烏鎮鄉紳的關注,少不了迎來送往,對此陸羽感到厭煩,盤桓多日,終於離去。

一日眾茶客又議論起老人來,突然,一位茶客一拍大腿,大聲說:“老人來訪盧同不易,這茶館就乾脆就叫訪盧閣如何。”眾人聽了拍手稱好。於是“訪盧閣”的店名就此叫開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