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圈

記者圈

《記者圈》是2010年由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肖經棟。本書為16開平裝本。

基本信息

概述

外行看記者,常會感覺這是一個比較神秘的群體;內行看自己,則認為這是一個結構極為複雜的群體,不在其間闖蕩三五年,無法識其真面目。

目錄

第一章 中國記者概述
陳峰:中國記者典型畫像
譚軍波:一位傳媒遊俠的體制內外輪迴
記者的管理與組織
對話 朱偉峰:解讀記者
第二章 新聞教育與記者發展
中國的新聞教育
對話 張詠:密蘇里新聞教育轉型之爭
記者的成長路徑
記者轉型
孫軍自述:離開是因為熱愛
中外記者比較
對話 辜曉進:深入美國記者圈的中國記者
第三章 職業媒體人實錄
媒體管理層的設定
媒體中堅——主任
對話 鄭良中:主任最重要的素質為判斷力
核心崗位——主編
對話 朱德付:市場化媒體主編更要有情懷
第四章 區域媒體圈
京滬穗媒體圈之沉浮錄
經典人物 “好人好報”范以錦
省城媒體圈
南昌:從七雄爭霸到兩強相爭
地縣市媒體圈
整合打天下——《佛山日報》總編輯宋衛東談地市媒體博弈
第五章 類別媒體圈
體制內記者圈
周瑞金:改革吶喊者
都市圈
對話 王暉:機制創新成就都市報的崛起
經濟圈
網路圈
對話 陳彤:網媒編輔是全面手
外媒圈
第六章 媒體工作流程與輿論監督
第七章 媒體觀察
後記

作者簡介

肖經棟,資深媒體人。
自1997年南昌大學新聞系畢業後的十年間,歷任《崑山日報》、《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中國經營報》資深記者,《每日經濟新聞》產經部副主任,《胡潤百富》雜誌主編。2007年退出媒體江湖,在上海從事公關工作。 從最基層的黨報到影響力最大的財經報紙,從報紙普通記者、編輯到雜誌主編,從華夏第一縣到京滬一線城市,歷經不同區域、不同類別媒體、不同媒體崗位,熟知記者群體特性,深悉媒體運作規律。作者籍10年行業經驗,深度訪談60餘位業內資深人士,集結成本書,告訴您一個真實、鮮活的記者部落生態特性。

書評

記者圈是個什麼圈
北京某著名學府新聞學院被戲稱為“房地產學院”,因看04級的部分畢業生去向,除去繼續深造學業的,真正做記者的只有1個,在各個房地產公司工作的卻有10人之多。
這是一個典型大樣本里的小抽樣分布。咋會這樣?在肖經棟兄的新書《記者圈》里,我找到答案:根源在於中國的新聞教育缺乏核心價值觀的培養,缺乏個性化教育,多為模式化的批發生產。
中國記者是個特殊的群體,培養上主要以學校教育為主,這既不同於日本的老記者手把手教和自己摸索的實踐教育,也有別於美國的學院制教育——密蘇里模式之所以得到中國人的推崇,在於教育理念強調實踐出真知,強調專業和技術層面的東西,較少地涉及意識形態。
而中國新聞教育早期借鑑的是“前蘇聯模式”,旨在培養宣傳工作人員,強調政治屬性而不是新聞本質。因新聞理論陳舊,教師業務實踐生疏,學生在校所能學到的專業知識比較膚淺,致使當今的新聞教育一直為業界所詬病。
我的同學,《中國青年報》知名評論員曹林,大學時憤然寫出《教授,我來剝你的皮》等諸多雜文。9年過去了,回頭再看,正是這種個性化的“揭竿而起”,曹林從那一屆學生中脫穎而出,更多“批發”出的同學無奈社會走勢,迫於生計為稻粱謀。所以,青年學子湊熱鬧來考讀新聞,畢業求職不堪現實棄之如敝屣。
在《記者圈》里,我讀到曹林式成長的更多答案,比如范長江尚為北大學生何以寫出轟動一時的《中國的西北角》;也看到更多記者的生存發展困惑,比如紙媒記者如陳峰轉型網路新媒體;以及記者生態中的圈子圈套,比如一個記者成長為主任、編委、主編的一路顛簸、幾經沉浮。
作為一個在黨報、市場化報紙穿梭行走過,在京滬漢求學及工作過的9年新聞從業者,細細讀來多有所獲所感所思。對媒體江湖的諸多懸案,《記者圈》給出第一手的答案,比如沈顥在2003年即將就任《東方早報》社長及總編輯關口,為什麼突然退出?報業名人譚軍波為什麼離開《上海證券報》,重歸體制內創辦《東莞時報》?類似譚軍波的那么多職業經理人,為什麼最後上岸了,回歸到體制內?
現在大部分媒體是底薪加稿費的薪酬制度,獎勤罰懶,但也造成記者普遍浮躁、急功近利,為什麼不能學習美國媒體和《財經》採取年薪制?
記者這個職業,沒想像中那么好,也沒現實里那么壞。就收入來說,經棟兄經過實證研究的結論是,記者的收入以及隱性福利還可以,是不錯的職業。體制內媒體高管的收入與一般采編人員的差距不是很大,高出兩三倍而已,而市場化媒體高管與一般采編人員的收入差距多在8倍左右。
不過,記者一旦晉升到中高層,尤其是高層,收入水平反而處在社會同等級的中下水平。媒體高層年薪極少能夠超過50萬元,和企業高層動輒上百萬元相比差距甚大,這便是造成媒體中高層人才流失嚴重的重要原因。
中部城市的媒體體制內外的落差感更為明顯。報業名人譚軍波,曾擔任《三湘都市報》副總編,同事說他的工資比社長還高,讓譚如坐針氈。
就影響力來說,2009年5月,北大經濟學教授周其仁給我們授課時,也談過類似觀點:一個好的財經記者有時候起的作用要大於經濟學家。
“許多人並不了解,在新聞工作中,一項真正出色的成就所需要的才幹,同任何學術成就所必須的才能絕對不相上下。如果按照平均水平,任何一位有榮譽意識的新聞工作者,他的責任感同學者相比,不但毫不遜色,而且較學者有過之而無不及。”思想巨人馬克思·韋伯20世紀初就這樣談過“新聞工作的地位”。
但許多人了解的是,在中國的真實世界裡,儘管御用學者、有奶便是娘的學者比比皆是,但記者較之學者的收入、地位與聲望終究是低人一等。
所以,記者從業不幾年就會遇到自設他設的“天花板”,繼續做還是轉型?《記者圈》一書的結論是,越是好記者轉型越難越失敗。
與美、日記者相反,中國新聞界一輩子當記者的人已經不多了,在一線跑的中年記者甚至受到鄙夷。大多數記者的轉型和其原先所負責的領域或者地區相關。如黨報記者調到黨委或政府裡面工作,跑IT的記者到IT公司做公關,房地產記者到房地產公司做策劃。
但記者的職業特性決定了這個群體沒有較強的商業感覺,寫作和操作是兩碼事。媒體采編部門普遍排斥商業文化,雖然可接觸到國內頂尖企業家,但很難搞清弄透企業運行的真實邏輯,一旦轉型做商業,往往會眼高手低。
經棟兄多次對我感慨,記者改行的心理成本非常高,能否突破心理障礙是轉型成功與否的關鍵。所以就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即一些在媒體表現不好的記者往往能夠轉型成功,而一些優秀的記者轉行反而困難重重。
綜上,《記者圈》堪稱是一本少見的新聞社會學,以田野研究的“內部人在場”,探討組織、架構,個體生存未來,有理論有案例。無學院派之隔靴搔癢之感,無新聞界之就事論事之說。特色是以人物帶問題,以問題剖析成因及出路。

風格

作者文筆洗鍊,文風樸實。不作驚詫狀,屢有一語道破,不作驚世語,少了些闊論,多了些平實敘說。
所謂文如其人。就我認識經棟兄凡5年來,他總是平實里透著熱忱的一個赤誠君子。現雖暫時離開記者職業,因出於熱愛,不辭辛苦,南下北上,遍訪名家,多尋猛人,歷時2年烹飪出的一道大菜,給圈內留下一抹重色。

關於圈子

圈子一詞是個香餑餑。政商界流行—“進了班子,沒進圈子,等於沒進班子;進了圈子,沒進班子,等於進了班子;進了班子,又進了圈子,那是班子中的班子;沒進班子,也沒進圈子,那就是戲子。”世間多少事,神秘演繹著圈子的力量。

社會影響

這本《記者圈》對傳媒教育、傳媒管理、企業界、公關業,開卷有益。這本書是新記者的必讀書,老記者的參考書,更是關心記者群體的課外書。

作者寄語

願讀者諸君品味,早進圈子。(鄭良中)

圖書信息

書 名: 記者

作 者:妙紅
出版社大眾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年05月
ISBN: 9787802405752
開本: 16開
定價: 23.80 元

內容簡介

《記者圈》敘述了路飛兒、老匪、蘇蘇、《晨報》娛樂部主編南羿等一群已婚的、離婚的、未婚的男女記者之間那些故事、情事和糗事。作者沒有從揭露圈內黑幕下手,也沒有從解密記者圈潛規則著筆,而是另闢蹊徑,將目光放在了記者生活情感的圈子之內。辦公室里的打情罵俏,採訪過程的世俗規則,新聞常用的炒作伎倆,都市白領的情感生活,娓娓道來,引人入勝。閃婚、二婚、同居,展現都市男女情感文化,小三、情人、出軌,直擊現實婚姻危機。小記者,大愛情;小手筆,大感動。完美而生動地向讀者呈現了一份原生態的都市時尚愛情文化,帶您品位一份前所未見的都市時尚情感大餐。被有關媒體評為“中國首部記者圈原生態情感小說”。

作者簡介

妙紅,原名肖毅,1960年代生人,中國最早一批網路寫手,國內新聞界獨具影響力的體育評論人和資深記者。1990年代中期開始以“妙紅”為筆名在網上寫作,後進入傳統媒體,先後在《商務早報》、《重慶青年報》、《21世紀體育》、《天府早報》等媒體從事新聞采編,現為上海《東方體育日報》評論員、記者。

圖書目錄

引子 離開記者圈
第一章 邂逅重逢
第一次邂逅是重逢,後來老匪想起這次意外的重逢竟有些恍若隔世。
第二章 遭遇艷遇
老匪不認為這是艷遇,因為南羿之前就“艷遇”了蘇蘇。
第三章 情滿巴丹
丹巴縣是著名的美人谷,據說這些的女孩兒們是西夏貴族的後裔……
第四章 愛情句號
就像蘇蘇剁碎的那一株仙人球一樣,她與南羿的感情粉碎了,畫上了一個不完整的句號。
第五章 瘋狂炒作
一場無聊的炒作讓成都變成一個瘋狂之城,似乎所有的人都變形了。
第六章 火爆離婚
王文靜與他的雕塑家丈夫離婚了,就像他們當初在大二時就懷上孩子一般的火爆。
第七章 亂作一團
《晨報》的男女們亂成一團,每個人的生理和心理規律,都好像發生了變異。
第八章 真正艷遇
南羿遭遇了真正的艷遇,這次艷遇使他的後半生徹底改變。
第九章 老匪失蹤
老匪悄無聲息地潛入了九眼橋的“丐幫”,並且混得風生水起樂趣橫生。
第十章 初戀兇猛
蘇蘇一邊告誡路飛兒不可在報社談戀愛,一邊卻將她撮合給了江曉奇。
第十一章 極品閃婚
王文靜把自己“閃婚”給了一個藝術家。而南羿也“閃”到了北京。
第十二章 老匪婚事
老匪把蘇蘇弄丟了,而路飛兒也真的飛走了,他有種雞飛蛋打的錯覺。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