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免疫

計畫免疫

計畫免疫是免疫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套用。是指根據某些傳染病的發生規律,將有關疫苗,按科學的免疫程式,有計畫地給人群接種,使人體獲得對這些傳染病的免疫力。從而達到控制、消滅傳染源的目的。

基本信息

計畫免疫計畫免疫

計畫免疫是套用免疫學的原理,根據疾病的疫情監測和兒童免疫的特點,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式,有計畫、有組織地利用疫苗進行預防接種,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達到控制和消滅相應疾病的目的。計畫免疫是貫徹“預防為主”的衛生工作方針的一種措施,就是用人工的方法有計畫地增強對幾種危害兒童健康的傳染病的抵抗能力,達到最終消除這些傳染病的目的,以保護兒童免受這些傳染病的威脅。

發展歷程

我國實行“預防為主”的衛生方針,於1950年起,在全國範圍內開始免費給兒童接種卡介苗、百白破聯合疫苗、牛痘疫苗,並在全國實行普種牛痘苗。經過努力,迅速控制了大、中城市的天花發生。並於1960年3月我國取得了消滅天花的巨大成果,比全世界消滅天花提前17年。20世紀60年代,普及接種麻疹疫苗,20世紀70年代普及口服脊髓灰質炎疫苗(小兒麻痹糖丸)。1974年27屆世界衛生組織大會通過要求WHO的各成員國實行“擴大免疫計畫(Expended Program of Immunization,EPI)”的決議,1978年WHO正式建立EPI並成立全球EPI小組,提出1990年前全世界都接種卡介苗(BCG)、百白破聯合疫苗(DPT)、脊髓灰質炎疫苗(CPV)、麻疹疫苗(MV)。我國積極回響EPI計畫,1978年衛生部推廣實施WHO提出的4種疫苗。1992年我國衛生部又把B肝疫苗(HBV)納入計畫免疫管理。

重要意義

人類免疫系統的發育始於胚胎早期,至出生時尚未完善,隨著年齡的增長達到成人的水平,故小兒特別是嬰幼兒處於生理免疫低下狀態,各種疾病尤其是急性傳染病的感染幾率大,嚴重危害著兒童的身體健康。傳染病的防治主要針對以下三個環節:控制和隔離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計畫免疫的實施的結果是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通過多年來的實踐證明,在防治疾病的措施中,特別是對疫苗可以預防的疾病來說,計畫免疫是一項最簡便、最易行、最經濟、最有效的預防手段。

中國是一個開發中國家,人口約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每年約出生2000萬兒童,在中國普及兒童計畫免疫,不僅關係到兒童的健康與生存,民族的繁衍昌盛,也直接影響到全球EPI目標的實現和中國的政治聲譽。計畫免疫是一項於國於民有百利而無一害的活動,也是中國衛生防疫和兒童保健事業走向世界,與國際接軌的重要工作。

特點

計畫免疫工作是一項國家指令性的工作,又是一項科學性強、管理要求高的技術性工作。
1、工作對象的民眾性和社會性:計畫免疫工作是面對社會各類人群,重點是兒童,涉及到千家萬戶。計畫免疫工作的實施,必須在各級政府的領導下進行廣泛的宣傳、動員,爭取各方面、各部門的支持與配合。
2、組織機構的嚴密性和系統性:在衛生系統中,從中央到基層都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在具體工作中,又有各自的任務和職能,每一級機構均受上一級機構的業務領導和技術指導。形成一個計畫免疫網路,一個完整的嚴密的計畫免疫組織實施系統。
3、管理的科學性和技術性:從規劃的制訂,疫苗的生產、研製、分發、保存到組織實施接種效果監測、評價,異常反應的處理等各個環節都需要科學的理論指導,需要嚴格的技術操作。
4、工作性質的福利性、公益性、經營性:計畫免疫工作中,一類疫苗由國家投資免費給適齡兒童接種,以保證兒童的健康。計畫免疫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可使公眾共享。二類疫苗為有償服務。
5、時間的經常性和連續性:計畫免疫工作是一項長期的日常工作,是隨人類的生存而存在並且逐漸發展的。

技術要求

計畫免疫計畫免疫

計畫免疫工作的中心任務,就是通過免疫接種的手段控制和消滅針對的傳染病,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制訂計畫免疫的年度計畫:參照衛生部頒發的《1982—1990年全國計畫免疫工作規劃》規定的各項指標,包括接種率的指標,發病率控制指標等,結合本地具體情況(包括本地的總人口數、各年齡組人口數、出生率、以往疫苗初種接種率、複種與加強接種率、各種傳染病流行情況、基層衛生組織的現狀等)制訂本地區的計畫免疫工作計畫。
2、保證疫苗質量及正確使用:在運輸、保存、使用過程的各個環節進行疫苗效價監測,保證冷鏈系統的支持運轉,並按疫苗使用說明認真加以落實,做到安全接種。
3、做好宣傳培訓工作:對各級計畫免疫專業人員進行系統的培訓和知識更新。制訂技術考核標準,使計畫免疫工作規範化和標準化。
4、計畫免疫相關疾病的監測:計畫免疫工作除常規疫情報告外,還要積極開展主動監測,以早期發現可疑病例,及時進行調查處理。做到及時、準確地掌握相應疾病的發病情況,分析疫情動態,控制爆發疫情。
5、監督檢查和信息反饋:對計畫免疫工作進行定期檢查和評價(疫苗接種率、人群免疫水平、異常反映調查等),加強管理,修訂工作計畫。建立自下而上的信息報告系統和自上而下的信息反饋系統,及時掌握工作動態,及時了解工作開展的情況。

監測與評價

1、計畫免疫監測就是在制訂和實施免疫規划過程中,通過系統地收集、觀察和整理分析計畫免疫活動的各種資料,做出符合工作實際的結論,將這些信息反饋給有關單位和個人,並知道計畫免疫工作。
2、計畫免疫評價:就是通過各種方法,對免疫規劃實施過程中的執行結果、經驗、存在問題以及所取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進行如實的分析,並得出客觀公正的結論。

“監測”是分析規劃執行的情況,“評價”是分析規劃執行的結果。兩者相輔相成,不能截然分開。
計畫免疫工作實施的情況直接關係到廣大人民民眾的身體健康,關係到我國衛生事業的發展,是社會、經濟穩定的基礎。

與預防接種區別

預防接種與計畫免疫有些人常混為一談,實際上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預防接種是泛指利用人工製備的抗原或抗體通過適宜的途徑接種於機體,使個體和群體產生對某種傳染病特異性的自動免疫或被動免疫。而計畫免疫簡單地說,就是有計畫地進行預防接種,即根據傳染病的病情監測和人群免疫水平,按照科學的免疫程式,有計畫地利用生物製品進行人群預防接種,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達到控制以至最終消滅相應傳染病的目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