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生死

解讀生死

《解讀生死》,作者是鄭曉江,鈕則誠 ,由 社會科學文獻 出版社於 2005 年出版。描述的是本書收錄“海峽兩岸生死哲學學術與實務研討會”與會論文二十餘篇。從生死哲學學術與實務兩個角度,就中國人生死哲學的知識建構、悲傷輔導與生死輔導、臨終關懷與生死關懷、生死管理與殯葬文化等方面的問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討論。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封面

從比較的視野來看,儒家的“樂天知命”、道家的“安之若命”以及現代人一般的生死態度——抽象地接受“死”的必至,具象地拒斥“死”的降臨,都有其長亦都有其短,建構合理與健康的生死態度,應該取其所長避其所短。

——著名生死學專家鄭曉江教授

惟有真誠、善意與美好的感受,才能感動人,才有生命力。如果專業只在意咨商技術或技巧,忽略了碰觸人的心靈,輔導與咨商將猶如建造在沙灘的房子。

——台灣中華生死學會理事長 楊荊生女士

生死學最有意義的問題乃是: “活在當下,如何安身立命、自我實現。”

——台灣中華生死學會監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 鈕則誠教授

目錄

序 南昌·生死·哲學

生死哲學的知識建構

由“認”到“命”——中國人生死態度之研究

一 現代人生死“認命”之難

二 道家的“安之若命”

三 儒家的“樂天知命”

四 對儒道“認命”之生死態度的沉思

“華人生死學”知識建構

引言

一 概念分析

二 批判思考

三 意義詮釋

四 綜合討論

結語

略論儒、佛生死觀思維理路之歧異

一 人本主義與佛本主義

二 死而不亡與生死流轉

三 氣化實存與性空緣起

論王陽明的生死哲學

一 生死態度:“吾心光明,亦復何言”

二 生死價值論:“所守以待死者,忠信禮儀而已”

三 生死超越論:“致良知”

四 王陽明生死哲學的現代意義

莊子的生死觀

一 莊子“全生”、“保身”與“逍遙”的生命觀

二 超越、達觀的死亡觀

淺析道家生死哲學的特點

一 生死同質的唯物意識

二 “死生存亡一體”的辯證思想

三 生死必然的宿命觀

四 與“道”合一、死而不亡的理想境界

五 “樂死”“善死”的美學意境

莊子的生死哲學芻議

一 世俗層面的生死自然

二 美學層面的生死為一

三 形上層面的超越生死

死亡價值的倫理指向

西塞羅的靈魂論與慧遠的神不滅論

引言

一 西塞羅:記憶——作為與靈魂相關的精神現象

二 智慧型與德性——靈魂“神性”的深度表征

三 “學習死亡”——“死亡是最大的善”

四 慧遠:作為因果報應說重要支撐的神不滅論

五 神——“精極而為靈者”

六 形盡神不滅——薪火之喻

關於死亡的三點思考

一 死亡系統

二 死亡問題

三 死亡價值

臨終關懷與生死關懷

宗教與臨終關懷

一 前言

二 宗教的終極信仰

三 儀式的靈性關懷

四 臨終的靈性照顧

五 結論

試論儒家的靈性關懷

一 前言

二 靈性關懷的意義

三 儒家對於靈性關懷的看法

四 儒家靈性關懷的具體作為

五 結語

悲傷輔導中的真善美

一 前言

二 悲傷輔導的定義

三 悲傷輔導、咨商與治療的關係

四 悲傷輔導的實務

五 完全的哀悼才能引發正常的悲傷

六 病態悲傷的覺察與轉介

七 以真善美的悲傷治療自助助人

哀傷咨商的探尋之路

一 緣起

二 我們的故事

三 重新看待失落的影響力

四 “問題解決取向”vs“人格矯治取向”的思辨

五 重新省思哀傷反應與理論

生命的隕落與希望——以一名中學生死亡事件的處理為例

一 緣起

二 觀點

三 方法

四 結果

五 結論

“見”的開啟與典範轉移:“生之整體心靈咨商” 敘說性研究

一 前言

二 場景一:燈火闌珊

三 背景二:那人(Figure)就在燈火闌珊處

四 場景三:完形(Gestalt)

五 結語

學校不該缺失生命教育

一 教育學生認識生命

二 教育學生珍惜生命

三 教育學生關愛他人

四 教育學生保護環境

五 教育學生創造價值

六 教育學生正視死亡

七 教育學生預防死亡

白髮人送黑髮人”之生死學研究

引言

一 產生“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幾種可能性

二 遺屬對“白髮人送黑髮人”肝膽俱碎的五個認知層次

三 “白髮人送黑髮人”痛苦的根源問題

四 “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哲學思考及對策

五 結語

走向“生命共同體”——關於“非典”之生死哲學的思考

一 “藍色救生艇”與“生命共同體”

二 關於人類生命與其他生命關係的思考

三 關於“非典”時期人際、社會關係的思考

四 關於“非典”引發的生死問題的思考

生死管理與殯葬文化

現代殯葬文化教育與傳播

一 現代殯葬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特殊性

二 現代殯葬文化傳播

三 運用文化創造的基本手段

殯葬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

一 什麼是殯葬文化

二 殯葬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的關係

三 現行殯葬文化中存在的問題

四 建立優秀的殯葬文化,提升現代精神文明

利用社會資本興辦殯葬事業的實證分析——江西省殯葬行業招商引資調研

一 基本情況

二 社會資本引入殯葬業的歷史必然性

三 社會資本引入殯葬業的客觀必要性

四 社會資本引入殯葬業的現實可行性

五 問題與成因

六 分析與討論

七 對策與建議

附 件

喪葬陋俗阻礙文明進程

一 現象篇:南昌喪葬十大陋俗

二 危害篇:喪葬陋俗阻礙文明進程

三 根源篇:傳統觀念造就喪葬陋習

四 整治篇:規範喪葬根除弊端

殯葬志工研究——以新竹殯葬管理所生命紀念園區志工隊為例

前言

一 組織沿革

二 服務簡介

三 志工教育及觀摩訓練

四 結論與未來研究加強的重點

附 錄 新竹市殯葬管理所志工培訓計畫

近代湖南殯葬禮俗及其變遷

一 晚清湖南殯葬禮俗狀

二 近代湖南殯葬禮俗變遷

附錄

提升生死品質共促學術繁榮

——“海峽兩岸生死哲學學術與實務研討會”綜述

一 關於生死哲學的知識建構

二 關於臨終關懷與生死關懷

三 關於悲傷輔導與生死輔導

四 關於生死管理與殯葬文化

關於“清明”的生死文化的討論

天堂里沒有車來車往” ——一次生死學訪談春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