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錦州烈士陵園

解放錦州烈士陵園

解放錦州烈士陵園位於遼寧省錦州市西北帽兒山腳下,於1998年10月15日建成,包括解放錦州犧牲的烈士墓、抗美援朝烈士墓園和新時期的軍、警、民烈士墓園。國家級烈士陵園。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簡介

解放錦州烈士陵園正門--勝利之門 解放錦州烈士陵園正門--勝利之門

解放錦州烈士陵園位於錦州城西北,背靠帽兒山,俯視錦州城。於1998年10月15日建成。

概述

1950年遼西省政府修建的解放錦州烈士墓 1950年遼西省政府修建的解放錦州烈士墓
無名烈士墓 無名烈士墓

1998年以前,解放錦州烈士陵園原址是1950年原遼西省政府和時為遼西省省會的錦州市政府修建的烈士陵園,原來的烈士墓就是一個小土丘,土丘上立著石碑。遼瀋戰役時這裡是雙方交戰的一個重要戰場,是我方攻打錦州的炮兵陣地。1997年,國家要求對散葬烈士進行集中安葬,當時錦州市政府出資400餘萬元,社會各界捐助580餘萬元。於1997年4月5日清明破土動工,經過一年半的建設,在1998年10月15日解放錦州50周年之際,建成了解放錦州烈士陵園。原先四十多座無人管理的烈士墓遷到陵園內,錦州市區及周邊已經沒有散落的烈士墓。原來埋葬在這裡的志願軍烈士的遺骨被轉移至解放錦州烈士陵園內的抗美援朝志願軍烈士陵內。在解放錦州烈士紀念碑後方,至今還保留著原始志願軍烈士墓上的石碑,這些石碑被作為文物加以保護。陵園內有名烈士只有241名,在攻打錦州戰鬥中犧牲的其他12000餘名烈士都被安葬在無名烈士墓里。原先烈士遺骨分散於錦州城郊多處,大部分是當年戰士衝鋒的戰場。在這些地方,有碑而且有碑文的烈士墳塋極少,而遍布在山野中更多的是一個個匆匆掩埋的墳包,裡面經常會發現多位烈士的遺骨。

解放錦州烈士紀念碑 解放錦州烈士紀念碑
仿青銅浮雕&amp 仿青銅浮雕&amp

解放錦州烈士陵園占地面積20萬平方米,是國家級烈士陵園,包括解放錦州犧牲的烈士墓、抗美援朝烈士墓園和新時期的軍、警、民烈士墓園,是遼寧省內埋葬烈士最多的陵園和遼寧省內建築規模較大的烈士陵園之一。解放錦州烈士陵園由解放錦州烈士紀念碑、單體烈士墓、無名烈士合葬墓、碑林、浮雕牆、紀念廣場、陵門等組成。解放錦州烈士陵園正門是勝利之門,採用我國古典牌坊式建築,意寓烈士回歸,上面刻有“解放錦州烈士陵園”,系時任中共遼寧省委書記聞世震題寫。勝利之門後面甬道長338米,寬25米,共108個台階。沿甬道而上,正前方是高4米、寬35米的仿青銅浮雕"英雄曲",後面是紀念廣場,紀念廣場面積6500平方米,中央矗立著古代兵器“戈”式造型解放錦州烈士紀念碑,碑高30米,寓意著戰爭與和平,象徵著300萬錦州人民對為解放錦州而犧牲的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解放錦州烈士紀念碑正面雕刻著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上將的題詞“為解放錦州而犧牲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碑身上方雕塑著5顆五角星,下面雕塑著3束花環,象徵著祖國人民永遠懷念為解放錦州而獻身的烈士們。碑身兩側刻著勝利鼓,象徵著慶祝遼瀋戰役的勝利和錦州的解放。碑身後面雕刻著錦州市人民政府敬立的碑文。紀念碑東西兩側是241位有名烈士墓,北面是合葬的12000多無名烈士墓,碑林區由改建前烈士原墓碑經收集而成。在園區的西南側建有抗美援朝烈士園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軍、警、民烈士園。

2012年,解放錦州烈士陵園開始建設陳列館,並且被列為2012年錦州市民政工作中的重點工程之一,受到中共錦州市委、市政府和錦州市民政局的高度重視。

榮譽

解放錦州烈士陵園所在地--帽兒山 解放錦州烈士陵園所在地--帽兒山

解放錦州烈士陵園先後被評為省級紀念物保護單位、青少年教育基地、黨史教育基地,2002年1月、2007年4月分別被省國防教育委員會、省政府命名為“遼寧省國防教育基地”。

二○○九年三月二十三日被國家民政部列入 第五批 全國重點 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名單。

烈士碑文

這裡長眠著為解放錦州而獻身的革命烈士。

半個世紀前的錦州攻堅戰,是震驚中外的遼瀋大決戰中關鍵一役。人民解放軍指戰員,面對固守待援的國民黨十萬重兵,奮其智勇,前仆後繼,沖越孤崗重巒,高城深塹;喋血明碉暗堡,列巷層樓,激戰三十一小時,一舉攻克錦州,時在公元一九四八年十月十五日。戰略要地錦州的解放,加速了東北全境解放的進程,進而奠定了全國解放的基礎。

時屆五十周年,改革開放,物阜民康。撫今追昔,長懷先烈。中共錦州市委深切關注,市人大作出決議,市政府精心籌劃,社會各界踴躍捐資,選址於倚山面海、遙對新城、蒼翠環抱的當年鏖戰之地,建此陵園,集中安葬烈士忠骨,以慰英靈。

荊山雄峙,凌水長流。錦州人民永遠銘記這些有名的和無名的英雄。立碑永祀,垂範千秋。

公元一九九八年十月十五日

錦州市人民政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