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形式的美學研究

視覺形式的美學研究

《視覺形式的美學研究》的主題是視覺形式的美學研究。視覺感官曆來被公認是人類最高貴的感官,它不但讓我們領略了大幹世界裡美不勝收的奼紫嫣紅,而且通過它我們獲取了對於世界的認知。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亞里士多德的《形上學》一書開篇就說,天下人天性好求知,證據之一便是我們感官上的快感。而一切感官之中,最高貴的是為視覺。因為且不論行動,即便我們一無所為,我們也樂於觀看萬事萬物。而知識,就在萬事萬物的差異之間顯現出來。可見,視覺就是知識,就是理性,就是光明。那么,形式呢?亞里士多德把形式定義為事物是其所是,這個道理是不難理解的。比如一棟房子,它之所以成其為這一棟房子,根由是在於它的物質材料或者說內容,即土木石料乃至鋼筋水泥一類呢?還是在於它的形式,即建築師心中的藍圖?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就此而言,“形式”也是秉承了柏拉圖“理念”的傳統,它就是為天下母的“道”,也是有名萬物之母的“名”。

作者簡介

曹暉,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人,哲學博士。1995年畢業於哈爾濱師範大學藝術學院裝潢設計專業,2002年畢業於哈爾濱師範大學馬列教研部科技哲學專業,獲哲學碩士學位,2007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美學專業,獲哲學(美學)博士學位。曾在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從事美術編輯工作。自2001年末起任教於黑龍江大學,現為黑龍江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中國美育學會會員。 近年來主要從事藝術、美學的教學與研究,先後在《文藝評論》、《北方論叢》、《中國政治學院學報》、《學習與探索》、《藝術教育》、《城市問題》、《人文旅遊》等核心期刊和專業期刊發表論文10餘篇,參編教材多部。設計作品多次在國家、省部級設計評比中獲獎,其中和紙畫《百合含香》參加日中交流展,並在中國美術館展出;封面設計《中國森林蘑菇》獲中國新聞出版總署頒發的書籍裝幀評比優秀獎、並在中國美術館展出。

圖書目錄

序言

論文摘要

導言

0.1 選題的理論意義及實踐意義

0.2 國內外研究背景和研究現狀

0.3 問題的提出

0.4 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難點和創新之處

0.5 本書基本結構

0.6 研究方法

第1章 視覺形式理論的來源及其與文化、歷史的關係

1.1 形式主義和感覺主義

1.1.1 以費德勒、希爾德勃蘭特、沃爾夫林、李格爾為代表的形式主義路線(建立的藝術科學學派)

1.1.2 以費歇爾、李普斯、沃林格爾為代表的感覺主義路線

1.2 世界感、生命感和藝術意志

1.2.1 世界感、生命感——作為文化史一部分的視覺形式研究

1.2.2 藝術意志——建立在藝術科學基礎上的藝術史研究

小結

第2章 視覺形式的本質探究

2.1 從形式到視覺形式

2.1.1 形式的內涵

2.1.2 形式的分類

2.2 視覺形式的內涵及其要素分析

2.2.1 視覺形式的研究對象及其內涵

2.2.2 視覺形式要素分析

小結

第3章 西方視覺藝術中視覺形式的分期及其風格的轉換

3.1 視覺形式的分期及其表現

3.1.1 第一階段:原始藝術時期的“無機形式”

3.1.2 第二階段:古典藝術時期的“有機形式”

3.1.3 第三階段:現代藝術時期的“無機形式”

3.1.4 第四階段:後現代藝術時期的“無形式”

3.2 視覺藝術風格的形成及其轉換

3.2.1 視覺藝術風格形成和轉換的外在因素

3.2.2 視覺藝術風格形成和轉換的內在因素

3.2.3 視覺藝術風格轉換的實質:視覺範式的轉換

……

第4章 視覺形式的接受

4.1 視覺形式的發生與接受原理

4.1.1 視覺形式的發生原理

4.1.2 視覺形式的接受原理

4.2 視覺形式接受閾限的擴容

4.2.1 影響視覺形式接受的因素

4.2.2 心理接受閾限的擴容途徑

第5章 視覺形式的套用

5.1 視覺形式在現代藝術設計中的表現

5.1.1 現代藝術設計的內涵

5.1.2 視覺形式在現代藝術設計中的表現

5.2 視覺傳達設計中的視覺形式分析(以VI設計為例)

5.2.1 視覺傳達設計的內涵

5.2.2 VI——視覺識別設計的形式特徵和審美內涵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