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乳頭玻璃疣

視乳頭玻璃疣

視乳頭玻璃疣可見於任何年齡,有的出生時即存在,後青年期為埋藏型,以後有發展。多見於雙眼,視力可正常而無自覺症狀。但有時會有出血。

概述

視乳頭玻璃疣是玻璃樣物質出現在視乳頭部位。多數雙眼發病。病因尚未確定,可能為先天性發育異常。本病有家族遺傳性。視乳頭玻璃疣也合併出現於其他眼底病如血管性疾病、視乳頭炎、視神經萎縮、眼底變性類疾患及母斑病等。

optic disc dmsen

臨床表現

視乳頭玻璃疣可見於任何年齡,有的出生時即存在,後青年期為埋藏型,以後有發展。多見於雙眼,視力可正常而無自覺症狀。但有時會有出血。

(一)無自覺症狀,視力多為正常。有時可有陣發性視力模糊,可能由於疣體所致血管反射性痙攣而致暫時性缺血。偶有一過性視野缺損。

(二)眼底所見:

1.當視乳頭玻璃疣位置表淺時,呈黃色或帶白色或為蠟黃色、半透明的、發亮的圓形小體。可為單個,也可多發,排列成串,或堆集成桑椹狀,並可融合成不規則的較大團塊,向玻璃體內突出。

2.深埋在視神經組織內者稱埋藏視乳頭玻璃疣。視乳頭稍擴大。隆起達1/2~3D,邊界不清,呈不規則起伏狀。視網膜血管在視神經乳頭上彎曲爬行,呈現假性視乳頭水腫外觀。視網膜血管行徑正常,有時在玻璃疣表面稍隆起,或被遮蔽,或呈起伏不平。視網膜靜脈可充血。視乳頭鄰近可見視網膜出血。偶見滲出斑,甚至新生血管。

(三)螢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1.淺表的視乳頭玻璃疣自發螢光。此後漸被視乳頭深部毛細血管網滲漏的螢光素著染。

2.造影過程中螢光強度逐漸增強,晚期顯示結節狀螢光著染,及不規整的視乳頭邊界。

3.視乳頭埋藏玻璃疣所致的假性視乳頭水腫,凹陷不明顯,其上毛細血管不似視乳頭水腫時那樣擴張,亦不滲漏螢光。視網膜血管也不怒張,血管無滲漏,晚期管壁無著染。

(四)視野:疣體較多但淺在者,雖然眼底改變明顯,但視野可長期正常,或只有輕度改變,如生理盲點擴大,扇形或不規則缺損等。位於篩板前的深層玻璃疣,由於疣體直接壓迫視神經纖維或壓迫血管引起前部缺血性視神經改變,視野可出現與生理盲點相聯的神經束狀暗點。

診斷

(一)根據視乳頭的改變,可以診斷。

(二)螢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有助於診斷。必要時再作視野檢查。

鑑別

(一)假性視乳頭水腫:大多雙眼遠視,視力和視野正常。視乳頭顯得較小,輕度隆起,邊緣不清。視網膜正常,無出血和無滲出。螢光素眼底血管造影顯示無毛細血管擴張,也無滲漏。

(二)視神經乳頭炎:一般單眼發生,但另眼可以後發生。視力顯著下降,視野中心暗點。螢光素血管造影顯示毛細血管擴張,有明顯滲漏。

(三)視乳頭水腫:大多雙眼發生。可有頭痛、噁心、嘔吐。視力可正常,但日久可減退。視乳頭擴大、隆起,邊界模糊。視網膜靜脈怒張、紆曲,視網膜水腫、出血和滲出。視網膜可有少許出血。螢光素眼底血管造影顯示毛細血管擴張,可有微血管瘤,有滲漏。可有顱內壓升高的表現。

治療

(一)淺表及為數不多的埋藏視乳頭玻璃疣對視力及視野的危害不明顯,無需治療。

(二)深在的較多玻璃疣長期存在,可致視力下降與視野缺損。宜給予支持藥物,如維生素B1、C、B12,及適當的血管擴張劑如地巴唑、複方丹參等。

臨床路徑

(一)詢問病史:注意有無陣發性視物模糊的病史。

(二)體格檢查:重點檢查視乳頭。同時也應注意全身情況,如神經系統、皮膚、精神狀態等檢查,以便與結節性硬化相鑑別。

(三)輔助檢查:螢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視野檢查。必要時檢查B超、頭顱及眶部CT像。

(四)處理:根據視乳頭玻璃膜疣的位置,及其對視力和視野影響程度,決定是否給予藥物治療。

預防

無有效措施預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