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貒

西貒

偶蹄目(Artiodactyla)西貒科(Tayassuidae)新大陸動物。上門齒似矛,故得其英文名。形如小豬,耳小而豎立,幾乎無尾,體長達75∼90公分(30∼35吋),體重15∼30公斤(33∼66磅)。為狩獵對象,主要為獵取其皮和肉。受驚擾時頗兇猛,但有時也被南美印第安人所馴養。

基本信息

名稱

亦作javelin或javelina。

偶蹄目(Artiodactyla)西貒科(Tayassuidae)新大陸動物。上門齒似矛,故得其英文名。形如小豬,耳小而豎立,幾乎無尾,體長達75∼90公分(30∼35吋),體重15∼30公斤(33∼66磅)。為狩獵對象,主要為獵取其皮和肉。受驚擾時頗兇猛,但有時也被南美印第安人所馴養。

身體特徵

與豬的差別是某些骨骼和牙齒的特徵。背部皮下有一臭腺,開口於脊樑上,發出一種強烈的麝香似的氣味;因此傳說西貒有兩個臍,一個在上,一個在下。西貒分布於從德克薩斯州向南到巴塔哥尼亞一帶。以多種植物、昆蟲、蛙類和屍肉為食。報警聲如犬吠,受驚擾就使牙齒打顫發出嘎嘎聲。遇敵則用臭腺排出液體驅趕,或者集結數十至數百頭還擊。一窩2仔,妊娠期5個月。

種群類

有3個種,環頸西貒(Dicotyles tajacu或Tayassu tajacu)深灰色,有一白色帶橫過胸部,5∼25隻一群,棲於荒漠和森林,它們在覓食時會分成較小的群體覓食後再聚集成群。白唇西貒(Tayassu pecari)體稍大,色較深,嘴四周色白;一群50∼100隻以上,棲息在潮濕的熱帶森林中。廈谷西貒(Catagonus wagneri, 即華格納氏西貒),外形與環頸西貒極為相似,故一直到1972年才被認為是一個獨立的物種。廈谷西貒體型大於環頸西貒,日間也更為活躍,4∼10隻組成一群。廈谷西貒僅分布於南美中部的大廈谷地區,因被人類獵殺及生境被開墾以作牧場,廈谷西貒的數量受到影響。在20世紀晚期,這些因素促使人們關注該物種的長期生存機會。

生存狀況

西貒的生存受到了嚴重的威脅,威脅主要來自三個方面:獵人捕殺、引入品種帶來的疾病和生存地的破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