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苯教的主要教派

(三)覺苯派這是佛教傳入西藏後,苯教在同佛教作鬥爭的過程中,為了求自身的生存和發展而演變成的派別。 所謂覺苯派,意思就是搞翻譯的苯教派別。 這三期的覺苯派,又稱為苯教“白派”,或“果苯派”。

西藏苯教的主要教派
來源:《宗派源流晶史》
善慧法日《善說一切宗教源流及教義晶鏡史》中說:“藏地所宏之苯教分為三派:(一)篤苯(二)洽苯(三)覺苯。”這三個派系的先後出現,也表明了苯教在西藏的演變過程。
(一)篤苯派 在聶赤贊普後六代的打赤贊普時,衛(前藏)翁雪紋地方,有一個叫汝辛的人,是一個苯教大巫師。他宣稱能通鬼神,知道在什麼地方有什麼鬼怪精靈,並且精通祭祀、禳祓、遺送、役使鬼神的法術,能“上祀天神,下鎮鬼怪,中興人宅。”他把過去苯教的種種巫術加以總結,並設法把各地的苯教徒聯繫起來,形成了一個派別,叫篤苯教,又稱苯教黑派,或因苯派。以後一段時間,此派大盛。他們之中就有人擔任過“敦那鈍”的職位,參與掌管政事。
(二)洽苯派 這是來自外地的苯教徒所開創的一個派別。相傳志貢贊普被殺後,他的兒子布帶公傑起兵鎮壓反叛,篤苯派受到很大的威脅,不能不錯外來苯教徒的勢力相助。於是便從克什米爾、勃律和香雄三地請來三位苯教巫師,從中調停苯教徒和贊普王室之間的矛盾,答應由苯教主持為志貢贊普舉行隆重的葬禮,同時亦請贊普王室重新支持苯教。這三位外來的苯教巫師,帶來了一套苯教的教義,結束了原來藏地苯教只重巫術沒有宗教理論的歷史。但因當時西藏無文字,這些教義只能口頭流傳。有的藏史資料中說,自布帶公傑時期到吐蕃王朝建立以前,是苯教發展的第二階段,指的就是洽苯派盛行的時期。
(三)覺苯派 這是佛教傳入西藏後,苯教在同佛教作鬥爭的過程中,為了求自身的生存和發展而演變成的派別。所謂覺苯派,意思就是搞翻譯的苯教派別。因佛教傳入西藏帶來了大量的佛教經典,而苯教當時尚無經書,不能同佛教抗衡,所以也開始搞起經書來,主要是翻譯一些佛經,並把它改頭換面,充認苯教的典籍。這一苯教流派又分為三個發展時期。前期覺苯派是一個叫青裙班智達的人創立的。他搞了一個“伏藏”即把一些翻譯經典埋藏起來,偽稱是古代苯教寶藏,後又由他本人挖掘出來公諸於世,藉以抬高苯教的聲望。中期覺苯派起自甲哇強曲。他本人先學佛法,後改信苯教,便將一部分佛經改為苯教經典,事情被發覺後,吐蕃贊普赤松德贊下令嚴禁,很多人受株連被殺。但仍有苯教徒將他譯的經書私藏起來,作為伏藏,後挖出傳世,稱《本藏法》。後期覺苯派,興於朗達瑪滅佛以後。當時有個後藏地方人辛古魯伽在前藏苯教聖地達域卓拉,將大量佛經改為苯經,如將《般若十萬頌》改為《康勤》,《般若二萬五千頌》改為《康窮》《瑜珈師地論》的《決擇分》改為《苯經》、五部《大陀羅尼》改為《白、黑龍經》等等。他篡改佛經,別創名稱,並加入許多苯教的說法,使其融合為一套較完備的苯教經典。後來也搞了伏藏,以便於流傳。這三期的覺苯派,又稱為苯教“白派”,或“果苯派”。
佛教傳入西藏後,苯教同佛教曾經進行過長期的鬥爭,在鬥爭過程中苯教雖然不斷地變換鬥爭策略和手法,但終因其教義不能適應奴隸主階級的需要,漸漸失去統治者的支持,又敵不過佛教龐大精密的唯心主義思想體系,退出西藏的政治舞台,演變為一種民間信仰,在西藏偏僻地區流傳。到解放前夕,西藏各地苯教大小寺廟有三十多個,信仰苯教的仍有幾萬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