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蘆餃

西葫蘆餃

西葫蘆餃是江浙一帶的民間美食,將新鮮豬肉製成肉餡,加以西葫蘆,調製後包成水餃。口味鮮美,營養豐富。

西葫蘆餃西葫蘆餃

工藝:煮 口味:本位鹹鮮
主料:豬肉(肥瘦)(250克) 西葫蘆(500克) 小麥麵粉(300克)
調料:大蔥(10克) 姜(5克) 植物油(10克) 鹽(5克) 味素(2克) 雞蛋(75克)
類別:快餐/主食 利尿調理 水腫調理 腎炎調理

製作工藝

1. 將鮮豬肉洗淨絞成肉餡備用;
2. 西葫蘆去皮,再去掉籽,刨成短絲,放入少許鹽稍醃後,用手一下,然後用清水漂清,撈出乾;
3. 加鹽3克、味素、油再加入蔥末、薑末倒入鮮豬肉餡勻即可;
4. 將麵粉、鹽2克、水35毫升、雞蛋混合在一起,揉搓成麵團,再將麵團分小塊,再成麵皮,備用;
5. 擀好的麵皮中包入餡,好,包成餃子,以常法熟食之。


菜品口感

西葫蘆的清雅和肉餡的鮮美相互襯托,讓你情不自禁一嘗再嘗!

食譜營養

豬肉(肥瘦):豬肉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和必需的脂肪酸,並提供血紅素(有機鐵)和促進鐵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鐵性貧血;具有補腎養血,滋陰潤燥的功效;但由於豬肉中膽固醇含量偏高,故肥胖人群及血脂較高者不宜多食。

西葫蘆:西葫蘆富含水分,有潤澤肌膚的作用。可以調節人體代謝,具有減肥、抗癌防癌的功效。同時西葫蘆含有一種干擾素的誘生劑,可刺激機體產生干擾素,提高免疫力,發揮抗病毒和腫瘤的作用。我國中醫認為西葫蘆具有清熱利尿、除煩止渴、潤肺止咳、消腫散結的功能。可用於輔助治療水腫腹脹、煩渴、瘡毒以及腎炎、肝硬化腹水等症。

小麥麵粉:麵粉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鈣、鐵、磷、鉀、鎂等礦物質,有養心益腎、健睥厚腸、除熱止渴的功效,主治髒躁、煩熱、消渴、泄痢、癰腫、外傷出血及燙傷等。

食譜相剋

豬肉(肥瘦):豬肉不宜與烏梅、甘草、鯽魚、蝦、鴿肉、田螺、杏仁、驢肉、羊肝、香菜、甲魚、菱角、蕎麥、鵪鶉肉、牛肉同食。食用豬肉後不宜大量飲茶。


西葫蘆餃所含營養素

·熱量 (2265.31千卡) ·維生素B6 (0.46毫克) ·蛋白質 (81.61克) ·脂肪 (114.65克) ·泛酸 (2.04毫克) ·碳水化合物 (243.30克) ·葉酸 (185.60微克) ·膳食纖維 (9.56克) ·膽固醇 (200.00毫克) ·維生素A (247.90微克) ·維生素K (175.70微克) ·胡蘿蔔素 (164.50微克) ·硫胺素 (1.53毫克) ·核黃素 (1.00毫克) ·尼克酸 (16.00毫克) ·維生素C (31.90毫克) ·維生素E (17.08毫克) ·鈣 (233.45毫克) ·磷 (1157.43毫克) ·鉀 (1685.68毫克) ·鈉 (2411.97毫克) ·碘 (29.10微克) ·鎂 (247.14毫克) ·鐵 (17.99毫克) ·鋅 (11.65毫克) ·硒 (50.82微克) ·銅 (1.71毫克) ·錳 (5.23毫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