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蘆細菌性軟腐病

西葫蘆細菌性軟腐病

西葫蘆細菌性軟腐病是棚室西葫蘆的重要病害,常造成棚室西葫蘆大面積的死亡,造成減收,甚至絕產。

基本信息

報檢植物:西葫蘆

檢測認定:西葫蘆細菌性軟腐病

中文名稱:西葫蘆細菌性軟腐病

中文別名:西葫蘆軟腐病

英文名稱:Summer squash bacterial soft rot.

病原中文名稱:胡蘿蔔軟腐歐氏桿菌胡蘿蔔軟腐致病變種

病原拉丁學名: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Jones)Bergey et al.(Emvinia aroideae(Towns.)Holland).

病原分類地位:細菌域、普羅特斯門、γ普羅特斯綱、腸桿菌目、腸桿菌科、歐氏菌屬

胡蘿蔔軟腐歐文氏桿菌胡蘿蔔軟腐致病型

病害類型:細菌

主要寄主:西葫蘆

危害部位:根、莖、果實

傳播因子:土壤、病殘體

防治指標:不詳

檢疫地位:非檢疫對象

病害症狀

主要危害西葫蘆的根莖部及果實。根莖部受害,髓組織潰爛。濕度大時,潰爛處流出灰褐色粘稠狀物,輕碰病株即倒折。果實受害,幼瓜染病,病部先呈褐色水浸狀,後迅速軟化腐爛如泥。該病擴展速度很快,有些病瓜從發病到整果腐爛僅幾天時間,有些幼瓜今天發病,24小時後即見爛掉,病瓜散出臭味是識別該病的重要特徵。

病原特徵

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Jones)Bergey et al.(Emvinia aroideae(Towns.)Holland).稱胡蘿蔔軟腐歐氏桿菌胡蘿蔔軟腐致病變種,屬細菌域、普羅特斯門、γ普羅特斯綱、腸桿菌目、腸桿菌科、歐氏菌屬細菌。菌體短桿狀,周生2~8根鞭毛。革蘭氏染色陰性,生長發育適溫25~30℃,最高40℃,最低2℃,50℃經10分鐘致死。

傳播途徑

病菌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翌年,借雨水、灌溉水及昆蟲傳播,由傷口侵入。病菌侵入後分泌果膠酶溶解中膠層,導致細胞分崩離析,致細胞內水分外溢,引起腐爛。陰雨天或露水未落乾時整枝打權,或蟲傷多發病重。

發病條件

(1)連作地、前茬病重、土壤存菌多;或地勢低洼積水,排水不良;或土質黏重,土壤偏酸;

(2)氮肥施用過多,植株生長過嫩,蟲傷多易發病。

(3)栽培過密,株、行間郁敝,通風透光差;

(4)種子帶菌,育苗用的營養土帶菌;或有機肥沒有充分腐熟或帶菌

(5)高溫、高濕、多雨、大水漫灌、蟲害發生嚴重時易發病;

(6)大棚栽培的,往往為了保溫而不放風、排濕、引起濕度過大的易發病。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1)播種或移栽前,或收穫後,清除田間及四周雜草,集中燒毀或漚肥;深翻地滅茬、曬土,促使病殘體分解,減少病源和蟲源。

(2)育苗的營養土要選用無菌土,用前曬三周以上。

(3)和非本科作物輪作,水旱輪作最好。

(4)選用抗病品種,選用無病、包衣的種子,如未包衣則種子須用拌種劑或浸種劑滅菌。

(5)育苗移栽,播種後用藥土覆蓋,移栽前噴施一次除蟲滅菌劑,這是防病的關鍵。

(6)適時早播,早移栽、早培土、早施肥,及時中耕培土,培育壯苗。移栽時汰除病、弱苗。

(7)選用排灌方便的田塊,開好排水溝,降低地下水位,達到雨停無積水;大雨過後及時清理溝系,防止濕氣滯留,降低田間濕度,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8)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蟲嚴重的田塊,在播種前撒施或溝施滅菌殺蟲的藥土。

(9)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機肥,不用帶菌肥料,施用的有機肥不得含有本科作物病殘體。

(10)採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適當增施磷鉀肥,加強田間管理,培育壯苗,增強植株抗病力,有利於減輕病害。。

(11)地膜覆蓋栽培,可防治土中病菌危害地上部植株。

(12)及時防治害蟲,減少植株傷口,減少病菌傳播途徑;發病時及時清除病葉、病株,並帶出田外燒毀,病穴施藥或生石灰。

(13)高溫乾旱時應科學灌水,以提高田間濕度,減輕蚜蟲、灰飛虱危害與傳毒。嚴禁連續灌水和大水漫灌。澆水時防止水滴濺起,是防止該病的重要措施。

(14)採用黑籽南瓜或葫蘆作砧木進行嫁接栽培,可使植株根系強大,耐低溫能力提高,抗病性增強,防病效果較好。

物理防治

用50℃溫水浸種20分鐘,撈出晾乾後催芽播種,或用70℃恆溫乾熱滅菌72小時,效果較好。

生物防治

(1)浸種:

100萬單位硫酸鏈黴素500倍液浸種2小時,沖洗乾淨後催芽播種。

(2)發病時噴施:

72%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溶性粉劑3000~4000倍液

化學防治

(一)種子滅菌:

(1)浸種劑:

40%福馬林150倍液浸1.5小時或次氯酸鈣300倍液,浸種30~60分鐘後催芽播種。

(2)拌種劑:

用種子重量0.3%的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拌種。

(二)噴施用藥:

70%綠得保懸浮劑300倍液

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77%可殺得可濕性微粒粉劑500倍液

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

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採收前3天停止用藥。為防止產生抗藥性提高防效,應輪換交替或復配使用

(三)保護地噴撒:

5%防細菌粉塵劑1kg/667平方米

10%腐霉利煙劑3~3.75kg/公頃

45%百菌清煙劑3.75 kg/公頃,熏3~4小時。

5%百菌清粉塵劑15kg/公頃

6.5%甲霉靈粉塵劑15kg/公頃

或於傍晚噴撒5%滅霉靈DP15kg/公頃

(四)藥土:

3%米樂爾顆粒劑1份+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或72%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溶性粉劑1份+乾細土30份

注意事項:

(1)發生該病時往往同時伴生疫病,如伴生疫病,應與72%克露可濕性粉劑的600倍液交替噴施。

(2)發病嚴重地區,播種後,用藥土做覆蓋土,移栽前7天用藥土圍根,效果較好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