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茶塢

西茶塢位於懷柔縣西南部。東連東茶塢,西北接蘇峪口。因傳說因地有茶葉樟樹而得名。

位於懷柔縣西南部。東連東茶塢,西北接蘇峪口。因傳說因地有茶葉樟樹而得名。

早在元代,這裡已成村。據傳,這裡有茶葉樟樹,葉可當茶。在村西河上有搖渡。一至夏天,常有人在渡口處設茶攤,因有船有茶攤,所以過往行人行可乘船,渴能飲茶,遂稱茶塢。明朝隆慶《昌平州志》記載為茶務。村西天側廟內磬上所鑄銘文稱查務。清代康熙年間史籍稱茶塢。前茶塢,東茶塢,西茶塢統稱為三茶塢。西茶塢娘娘廟遺址處有樹齡六百年的罕見的槐抱楸,為一棵乾徑約半米的楸樹生長在乾徑近一米的古槐中,被列為縣一級古樹名木。廟內東北角,還有一棵黑棗樹被列為縣二級古樹。現存清乾隆年間兩次重修該廟的刻碑兩塊。其中乾隆二十二年(1757)六月一日刻的“天妃宮碑”高約一百厘米。乾隆三十九年(1774)十月所刻“水母娘娘宮碑”,高三百九十八厘米,碑首有“亘古常昭”四個大字。水母娘娘宮建於明代,亦稱天妃宮,廣恩寺,三層大殿。前殿為地藏菩薩,中殿為天妃娘娘殿,後殿為娘娘殿。廟前設有一座戲台,傳說水母娘娘系當地貧女,為救水淹婆母而死。其外祖母家住蘇峪口,故天旱祈雨,必先抬其塑像至蘇峪口方可顯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