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秀區安大學校

西秀區安大學校

西秀區安大學校,坐落在安順城東七公里處,是一所十二年一貫制學校,有著46年的辦學歷史,學校現有教職員工71人,具有本科學歷的教師有53人,占教師總數的75%,其中高級教師17人,中學一級教師24人,國小高級教師15人;學校現有學生1345人。有可供學校教育教學使用的籃球場、足球場、游泳池等。

歷史沿革

1968年3月1日安大廠子弟國小成立。一、二年級共有十名左右學生。在105棟家屬宿舍上課。工廠臨時從職工中抽調一名國中畢業生周麗榮同志擔任教師。

1968年9月1日,新學期按時開學。學校調入第一名教師朱淑華。學生二十多名,兩個複式班,一、二年級和三、四年級分別在兩個教師上課。

1969年3月1日新學期開學。還是兩個複式班。學生增加到四十多名。有正式教師兩名,職工代課教師一名。在商店樓上上課。【現安大培訓中心處】

1969年6月30日子弟國小校舍竣工,【即現在學校國小二層樓房】,四年級搬入新教室上課。

1970年7月20日第一屆國小30名學生畢業。

1970年9月1日增加國中部,第一次招收初一學生。有兩名國中教師。

1972年7月20日,學校第一屆38名國中畢業生畢業。

1973年9月1日,學校決定把國中二年制改為三年制。

1974年6月8日,學校第一屆黨支部成立。代文信任書記,陳列任副書記。教職工黨員兩名,工宣隊黨員三名。

1976年9月1日,學校高中部成立,第一次招收高中一年級學生上課。

1976年9月27日,學校開始籌建生產三算算盤的校辦工廠。

1978年2月15日,孫幫波任學校副校長,余志虹任學校教導主任。。

1978年5月30日,衛紅學校改名為“國營安大鍛造廠子弟學校”,簡稱“安大學校”。

1978年7月20日,學校第一屆高中畢業生共12名參加了全國高考,結果錄取張優敏同學萬為〇一一基地數學大專班學生。

1979年5月7日,季文仙任學校副教導主任。

1983年5月30日,孫幫波任學校校長。

1984年5月5日,學校第一次舉行升旗儀式。

1984年7月,高中畢業生15名,經過縣組織的預選考試,9名學生參加高考,3名學生考入重點大學,3名學生考入一般本科,1名考入大專,一名考入中專,一名考入技校。本屆畢業生為兩年制,與其他三年制高中畢業生同時同卷考試,取得優異成績,極大地鼓舞了全校師生的士氣,也給工廠職工帶來了希望,學校地位從此逐步提高。其中數學、外語兩科平均分列安順地區第一名,物理科平均分列安順第三名。

1984年10月4日,肖替華任學校副校長,免去中學副教導主任職務。

1984年10月5日,汪永勝任學校黨支部書記,免去劉建新學校黨支部書記的職務。

1985年7月28日,該校二年級高中畢業生在與三年制高中的高考競爭中獲得大面積豐收。本屆畢業生二十二名,錄取重點大學5名,一般本科4名,大專3名,升學率為58.1%,補習生4名,3名錄取省內本科,1名錄取中專。應屆畢業生俞鍵斌同學為安順地區理科第一名。 85屆初三畢業生77名,錄取高中35名,升學率為45.5%. 學校高中師資緊缺,沒有能力將二年制高中改為三年制。

1985年9月10日,工廠在辦公樓二樓會議室隆重舉行第一屆教師節慶祝會。

1986年4月4日,縣招生工作會議,傳達1986年省招委5號檔案,關於預選的意見,預選線理科線70%計算;普通中國小招生,高中招700人,普高和職高各350人。

1987年12月12日,工廠黨委副書記朱文炳在學校教職工大會上宣布任命肖替華人子校校長;免去汪永勝學校黨支部書記職務;任命曾昌炎為學校黨支部書記。

1989年8月,八九年高考取得好成績,畢業生人數56人,應考生48人,考上重點院校14人,一般本科15人,大專12人,應考生升學率為85.4%,郭新民同學物理學科99分,列全省第一名,以總分594分考入清華大學,位列全省20名之內。

1990年2月,曾昌炎書記調工廠任黨委組織部部長,顧國權接任學校黨支部書記。

1990年12月26日,有九名同學考上重點大學,其中汪凱同學以593分考入浙江大學,李陽興同學考入清華大學,張濤同學考入北京大學。

1991年8月26日,該校應屆高中畢業生33人,預選上線30人,高考錄取重點12名,一般院校8名,大專3名,中專32名,全員升學率為78.8%,文科應屆生20人,預選上線19人,錄取重點3名,一般院校2人,大專7人,總計12人,全員升學率為60%。理科考生羅偉考入清華大學,文科考生李文考入中國人民學。·

1992年5月20日,學校成立了團總支,書記周寶麗,副書記黃維新,支委:段紅、張寶宏、徐冬。

1993年7月高考,該校考生總數89名,錄取重點院校14名,省內外本科14名,大專35名,中專4名,升學率75.28%,其中王娟同學以數學科99分列全省單科第一名,張明老師人教班級數學平均分為107.8分列基地各校第一名.

1997年7月,八七年高考,基地整體經濟效益下滑,至7月虧損1.3億,而中等教育還是穩中有進。該校高考升學為69.75%,83人參考,13名考入重點院校,27人考入一般本科。

1998年6月23日,季文仙老師退休,董飛利接任主管國小工作的教導副主任職務。林燕接任國小數學組組長。7月,該校88名學生參加高考,24名同學錄取重點院校,26名同學錄取省內升一般院校。開學率為92.05%,曹彭同學以612分被清華大學錄取。

1999年7月,該校高考取得好成績。聞偉同學以636分列基地考生第一名。該校升學率及考上重點大學人數均列基地各校第一名,聞偉、譚覺春錄取清華大學。10月,學校實驗教學樓開工建設。11月12日,溫慶蘭任語文組副組長。

9月8日,校務會討論《安大學校學生日常管理(暫行)規定》

2001年

1月,江濤任學校政教處副主任。

8月25日,新學期開學,學校教學實驗樓建成並投入使用。

9月21日,鑒於地方學生增多,新進本地教師增多,要求在校園內一律要講國語。

8月30日,校務會討論《安大子校貫徹安鍛人[2002]88號文的意見》、《安大子校實行學科帶頭人津貼的意見》

2004年

2月11日,學校召開討論學校改制方案會議,校務會成員、校工會委員、黨支部委員、教研組長、工會組長、職工代表參加。會議通過了學校改制方案,通過了學校改制領導小組成員名單。改制領導小組組長肖替華、副組長顧國權,成員有龔蓉曦、趙彩雲、江濤、董飛俐、曾昭文。

2月16日,召開股東代表預備會,各方面代表二十九人參加,1、由公司代表邊啟學解釋安大子校章程,宣傳解釋有關股權股份知識;2、徵求對學校章程的意見;3、推薦理事長、理事會成員:肖替華、顧國權、龔蓉曦、曾昭文、江濤。

2月18日,召開股東代表大會,二十八位股東代表出席:1、舉手表決一致通過《安大子校章程》;2、用無記名投票選舉肖替華、顧國權、龔蓉曦、江濤、曾昭文等五人組成學校第一屆理事會。

同日召開學校理事會,推選肖替華擔任理事長,並報公司批准;推選曾昭文任理事會秘書。

2月20日,學校召開理事會,肖替華任校長,顧國權任常務副校長,龔蓉曦任主管教學副校長。

2月24日,公司以安鍛計[2004]32號文《關於安大公司子弟學校改革的請示》報市教育局,請求批准學校改制方案。

7月7日,市一中高中錄取線為466分,市二中為482.5分,該校錄取分數線為434分。

2005年

1月22日,學校理事會提議,江濤為校長助理,免去政教副主任職務。

1月22日,校長辦公室決定,聘江濤為校長助理,免去政教副主任職務;今年建兩個多功能教室。

4月29日,理事會討論,為順利移交地方政府辦學,考慮到肖替華校長將於七月份退休,為此建議公司調整學校領導班子,建議公司聘顧國權為學校校長,龔蓉曦為常務副校長,江濤為副校長,肖替華為名譽校長。下午將上述建議報公司董事長和總經理。

5月9日,傳達公司檔案,聘顧國權為學校校長,龔蓉曦、江濤為副校長,肖替華為名譽校長。

2007年7月,安大公司與安順市西秀區簽定協定,把安大子弟學校整體移交西秀區政府。學校更名為安大學校 。二年來,在西秀區教育局的直接領導下,安大學校經過了移交的過渡期(到2007年12月底過渡期結束),學校逐步適應地方政府管理,學校的管理更加規範。學校站在新的起點上 ,保持著發展的勢頭。

辦學條件

辦學規模

截至2012年12月,該校校園占地面積15397㎡,有學生1345人。

師資力量

截至2012年12月,該校有教職員工54人,具有本科學歷的教師有40人,占教師總數的75%,其中高級教師19人,中學一級教師15人,國小高級教師15人。

硬體設施

截至2012年12月,該校擁有教學綜合樓、足球場、籃球場、排球場、游泳池等體育活動場地;建有學校食堂及學生宿舍等生活設施,圖書室、閱覽室、微機室、多媒體教室、光纜寬頻、理化生實驗室、室內運動室等完備的教學設施。

文化傳統

校訓

學有進步,技有專長

校徽

校徽 校徽

1、標誌以“安大”的首字母“AD”為創意出發點,將標誌創意成一個積極向上、騰飛的鳥的抽象造型。寓意安大學校是該校學子騰飛、走向輝煌的起點。

2、以綠色為基調,看上去感覺春意盎然、積極向上。同時又有紅色組成整幅圖形。“萬綠叢中一點紅”又寓意學校爭創名校的追求。“1968”字樣,體現了學校悠久的辦學歷史。

3、綠色是生命的色彩,綠色的圓環體現了學校尊重、關愛、發展人的核心,象徵著教師們用慈愛而又博大的胸懷呵護著每個學生。

4、圓是團結的象徵。

學校領導

職務姓名
校長方飛
書記龔蓉曦
副校長楊輝、朱明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