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灣大橋

西灣大橋

西灣大橋是連線澳門半島和氹仔島的第三座大橋,於2002年10月8日動工興建,主橋於2004年6月28日合龍。西灣大橋北起澳門半島融和門,南至氹仔碼頭,採用“豎琴斜拉式”設計,兩個主橋躉之間跨度達180米。該橋總長2200米,分上下兩層:上層為雙向6車道,下層箱式結構,雙向4車道行車,可以在8級颱風時保證正常交通,橋內還預留了鋪設輕型鐵軌的空間。 西灣大橋設計、施工工程總造價為5.6億澳門元。該工程項目屬於設計施工總承包,於2002年8月由中鐵(澳門)有限公司、中鐵大橋局和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三家組成的聯合體中標。

基本信息

獎項

西灣大橋設計曾獲多項大獎,澳門西灣大橋專案先後榮獲2006年度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06年度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科技進步特等獎,而近期亦獲得200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設計

西灣大橋採用豎琴斜拉式設計,乃全球首座預應力混凝土雙層主梁斜拉橋。西灣大橋位貫穿澳門半島以及氹仔,大橋總長2,200米,寬28米,澳門半島引橋與氹仔引橋分別為700及400米。主跨距離為180米,乃全球最大跨度的雙層混凝土橋樑,也是三條澳氹大橋中最短及最寬的大橋。西灣大橋的最大設計特色在於兩個85米高的雙拱門設計橋塔代表澳門的英、葡文首個字母“M”、羅馬數字“III”以及阿拉伯數字“3”,這正比喻此橋是澳門的第三條澳氹大橋。橋墩外觀呈弧形,以寓意兩片蓮花花瓣。西灣大橋設有上、下兩層行車道,並默認可供澳門輕軌行走的位置。大橋上層橋面設有共六條行車線,來回各三條行車線間設有分隔欄以作區別行車方向。上層行車道正常用作行車,而下層行車道平常用作緊急通道外,也在懸掛八號風球或更高熱帶氣鏇警告時開放使用。

網路媒體圖片網路媒體圖片

澳門西灣大橋總設計師徐恭義,全國最年輕的橋樑設計大師,國家級專家。英國特許工程師,英國土木工程師學會Fellow,國內外著名的橋樑專家。

限制

西灣大橋現時受澳門第21/2005號行政法規(即《西灣大橋規章》)所規範,也受《道路交通法》規管。在《西灣大橋規章》第二條第二款中規定下層車道只準輕型客車行駛;而在速度方面,上層橋面限速為時速40至80公里之間,而下層車道及引橋則限速於每小時20至40公里之間。若需在西灣大橋進行體育項目時,須向土地工務運輸局申請。

由於西灣大橋上層橋面曾發生多宗涉及電腳踏車的交通事故,以及坊間有輿論期望開放下層車道;澳門行政法務司司長陳麗敏曾於2007年3月表明下層車道僅在上層橋面被封閉時才會開放使用,主要是下層車道屬於備用性質、存在通風問題等原因,並不符合成熟的行車條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