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水仙

西洋水仙本名:風信子拉丁文為:Hyacinthus orientalis原產歐洲南部,耐寒,喜排水好而肥沃的壤土和充足陽光。秋季生根,早春萌發新芽,3月下旬至4月上旬開花,6月上旬植株枯萎休眠。

西洋水仙

繁殖

以分球繁殖為主。母球栽植1年後分生1-2個子球,可用於分球繁殖,子球繁殖需3年開花。種子繁殖,秋播,翌年2月才發芽,實生苗培養4-5年後開花。

栽培

選擇排水好的疏鬆土壤,施足基肥。栽植深度5-8厘米,栽後要保持土壤濕潤。開花前、後各施肥1次。6月植株枯萎後挖出鱗莖,晾乾後貯藏於溫度不超過28℃的室內。
病蟲害
腐朽菌核危害幼苗和鱗莖,碎色花瓣病危害花朵和莖線蟲病危害地上部。鱗莖收藏時,剔除受傷或有病鱗莖,貯藏鱗莖時室內要通風。
套用
風信子花序端莊,色彩絢麗,花色有紅、藍、白、粉等和重瓣品種,是早春開花的著名球根花卉。適於布置花壇、花境和花槽,也可作切花、盆栽或水養觀賞。
被譽為“西洋水仙”的風信子,其名源於希臘文阿信特斯的譯音
原是希臘神話中被太陽神阿波羅所愛的一位英俊美男子的名字
它原產於南歐和小亞細亞一帶為當今舉世馳名的香花, 以荷蘭栽培最多
並暢銷世界各地
在國外,風信子的花語為“只要點燃生命之火,便可同享豐盛人生”
這話正好道出了風信子的芳容和內涵。它屬百合科多年生草本
其種頭為球形的鱗莖,植株高約半尺,葉似短劍,肥厚無柄
共五六片。花從鱗莖抽出,呈總狀花序,周圍密布二三十朵小花
每花6瓣,像個卷邊的小鍾,由下至上逐段開放,並能散發出陣陣香味
各種品種噴香的程度不盡相同,開粉紅色花的表現清香
開淡紫色花的較為濃馥,開純白色花的則香味較淡
故對風信子有觀賞經驗的人就能很快分辨出來
由於民族本色、文化素養和觀賞水平存有差異
人們對水仙花的觀感就相距很大
中國人對漳州水仙那種秀而不媚、嬌而不做、冰肌玉骨
高雅清逸的神韻富有深厚感情。而西方人士對風信子那種流光溢彩
艷色紛呈、奇特趣致。灑脫不羈的情調趨之若鶩
風信子正恰好符合他們視覺的感應
故歐美各國的花壇或花境常常把風信子連片種植,當開起花來
好像一幅幅燦爛奪目的彩畫
還有許多家庭把風信子養在一個特製的像葫蘆般的玻璃瓶里
在上段可以觀賞到它的花簇,在下段可以看到它一束粗壯的白根
這種花、根井茂的情景,除了洋蘭外,其它花草是難以見到的
當今,全世界風信子的園藝品種約有13O多個
主要分為“荷蘭種”和“羅馬種”兩類。前者屬正宗品種
絕大多數每株只長1支花葶,體勢粗壯,花朵較大
而後者則多是變異的雜種,每株能著生二三支花享
體勢幼弱,花朵較細,多數消費者喜購荷蘭風信子
目前我國尚未能自行繁種,尚需從國外引進。在選購種頭時
要注意挑選皮色鮮明、質地結實,沒有病斑和蟲口的為好
通常從種皮的顏色可以基本判斷它所開的是什麼顏色的花
比如外皮為紫紅色的它就會開紫紅色的花
若是白色的將會開白色的花。但有些經過雜交育成的品種
其顏色較為複雜,有時會分辨不清,需要向經營者詢問清楚才好購買
當種頭購回後,為了使它打破休眠期
要先放進冰櫃的最下格冷藏一個月左右,以便於日後順利開花
但從冰櫃取出時,最好移放在陰涼的地方七八天才可播種
對於風信子的栽培有兩種方式:一是盆栽
即在1O月份時將種頭種入有培養上的盆內,每小盆種1球
大盆種3~4球然後蓋土,種後要注意增施磷、鉀肥
經過12O天左右將可開花。二是水養
可在12月份將種頭放在闊口有格的玻璃瓶內
加入少許木炭以幫助消毒和防腐。其種頭僅浸至球底便可
然後放置到陰暗的地方,並用黑布遮住瓶子
這樣經過20多天后根部便在全黑的環境下萌發出來
這時可拿出室外讓它接受陽光照射。初時每天照一兩個小時
再逐步增至七八個小時,如果天氣變化不大的話,到春節便有可能開花了
風信子在開花後,如果種頭保存得好,到第二年再種將有希望再度開花
但因這種頭經已退化,即使可能成活,其植株也會變得矮小
花葶亦趨於萎縮,故不能繼續保留,到翌年另買新的種頭栽培為妥
此外,順便提及一下,在國外也確有一種西洋水仙它的種球有如蒜頭
葉片似劍,花朵碩壯,大如杯口,外瓣6片,像個銀碟,副冠筒狀
像個金盅,很少香氣,每個種球只開一花,而且要用泥種,不能水養
比不上中國水仙養植方便,其觀賞價值也不如風信子高
但在浩瀚的花草天地間,西洋水仙也是人間的一個綠色之珍,也大有可取之處.

風信子【概況】

風信子又名西洋水仙,為百合科風信子屬植物。風信子花序端莊,色彩絢麗,在光潔鮮嫩的綠葉襯托下,恬靜典雅,是早春開花的著名球根花卉之一,也是重要的盆花種類。
風信子原產東南歐地中海東部沿岸及小亞細亞一帶。因此,風信子在歐洲最早栽培,1596年英國已將風信子用於庭園栽培。18世紀開始在歐洲已廣泛栽培,並已進行育種。至今,荷蘭、法國和德國將風信子的生產推向產業化。其中荷蘭生產量最大,1995年風信子盆花的產值為1220萬美元,列荷蘭盆花生產的第十九位。荷蘭的菲托諾瓦(Phytonova)公司是風信子育種、生產和貿易的主要基地。至今,風信子已在世界各地廣泛栽培,需求量逐年上升。
我國栽培風信子始於19世紀末,主要在沿海的大城市,栽培不普遍。20世紀50年代開始,各地植物園和公園才有少量栽培,用於花壇觀賞。直到80年代以後,風信子才在全國各地有較大的發展,廣泛用於春季花卉展覽和盆栽銷售。至今,栽培風信子已開始進入家庭和公共場所的室內點綴和擺放,需求量逐年增加。
【形態特徵與品種】
風信子為多年生草本。鱗莖卵形,有膜質外皮。葉4~8枚,狹披針形,肉質,上有凹溝,綠色有光澤。花莖肉質,略高於葉,總狀花序頂生,花5~20朵,橫向或下傾,漏斗形,花被筒長、基部膨大,裂片長圓形、反卷,花有紫、白、紅、黃、粉、藍等色,還有重瓣、大花、早花和多倍體等品種。常見品種有花粉紅色的安娜·瑪麗(AnnaMarie)早花種,德比夫人(LadyDerby)中花種,馬科尼(Marconi)晚花種,粉珍珠(PinkPearl)早花種,軟糖(Fondante)和粉皇后(QueenofthePinks)晚花種。花紅色的阿姆斯特丹(Amsterdam)和簡·博斯(JanBos)極早花種。花白色的卡內基(Carnegie)晚花種,英諾森塞(LInnocence)早花種,白珍珠(WhitePearl)早花種。花藍色的大西洋(Atlantic),巨藍(BlueGiant)大花、早花種,藍衣(BlueJacket)晚花種,藍星(BlueStar)和彩藍(DelftBlue)早花種。花深藍色的瑪麗(Marie)晚花種,奧斯塔雷(Ostara)早花種。花紫色的紫晶(Amethyst)晚花種,安娜·利薩(Lisa)早花種和紫珍珠(VioletPearl)。花橙色的吉普賽女王(GipsyQueen)。花黃色的哈萊姆城(CityofHaarlem)晚花種。
【生物學特性】
風信子原產歐洲南部。喜涼爽、濕潤和陽光充足環境。鱗莖有夏季休眠習性,秋冬生根,早春萌發新芽,3月開花,6月上旬植株枯萎。鳳信子在生長過程中,鱗莖在2~6℃低溫時根系生長最好。芽萌動適溫為5~10℃,葉片生長適溫為10~12℃,現蕾開花期以15~18℃最有利。鱗莖的貯藏溫度為20~28℃,最適為25℃,對花芽分化最為理想。
風 信 子
(Hyacinthus orientalis)
風信子,又稱洋水仙。屬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具球形鱗莖。葉厚,披針形。花莖略高於葉,中空,頂生頭狀花序,春季開花,花鐘狀,有紅、黃、白、藍、紫等色,具濃香。
原產南歐、非洲南部和土耳其小亞細亞。我國各地庭園中均有栽培。風信子植株低矮整齊,花色豐富,花姿美麗,為著名的秋植球莖花卉。花供觀賞,還可提取芳香油。
性耐寒,夏季休眠,大球可水養。繁殖以分球為主,也可用鱗莖繁殖。
花語
紫色:悲傷,妒忌
白色:不敢表露的愛
紅色:感謝你
黃色:我很幸福
深蘭色:因愛而有些憂鬱
淡紫色:輕柔的氣質,浪漫的情懷
桃紅色:熱情
粉色:淡雅清香
藍色:高貴濃郁
白色:純潔清淡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