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中人王丹

西泠印社中人王丹

《西泠印社中人王丹》是2010年10月西泠印社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的t6s,作者是王丹。本書主要收錄了王丹各個時期的陶印作品,通過這些作品可以清楚的感覺到他在篆法和用刀方面的變化,他通過長期大量的藝術實踐,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王丹,號易齋,一九六三年生於錦州。先後受業於李世偉、沈延毅、楊仁愷、聶成文、大康、韓天衡諸先生。十七歲加入遼寧書協,十歲入中國書法家協會。一九八五年入中國美術學院深造,並拜陸儼少先生學域。曾留學日本,上世紀八十年代作品在西泠印社首屆全國印展中獲獎;第二屆全國神龍大賽中獲“全能金獎”:第五屆全國書展中獲“全國獎”,數十次參加國家級展覽;二十五歲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王丹金石書畫展”飲譽京華;一九九五年、一?九六年分別在日本佐野美術館、遼寧省博物館與日本書道聯盟理事長小野田雪堂先生舉辦一二人書畫篆刻展,同時出版作品集;一一○○七年在香港中文大學邵逸夫堂舉辦“王丹書畫篆刻展”。

創造了“撥刀”---一種適宜刻陶的用刀方式,與刻石章的刀法大為不同。他的作品中所體現出陶土特有的自然與古樸也是有別於金、石、玉、牙等材質的。

王丹一直鍾情於非石材治印研究。一九八○年初鑿磚制巨印,創作出一批頗具特色的作品;一九九○年開始專攻陶瓷印研究,嘗試在不同質感的陶泥上治不同風格的印章及邊飾、鈕飾,材質的改變帶來刀法印風的改變,使篆刻呈現泥土氣。創撥刀法,實現了三度空間的整體把握,于山林中建“虎溪窯”自行燒制,其樂無窮。著名鑑賞家楊仁愷先生題云:“乃我國?刻製作形質又一划時代之發展”。王丹有八部作品集先後由日本、新加坡、榮寶齋、河北教育出版社、西泠印社等出版社出版發行;《臨張玄墓誌》、《篆刻創作》(均為DVD光碟)由中國書法家協會培訓中心發行。中央電視台《走遍中國》欄日為王丹拍攝專題節日。十餘次赴日本舉辦個人展及講學。書畫印作品被國內外諸多博物館、美術館、收藏家收藏。

作品 作品

王丹老師 刀法沉雄,縱橫恣肆,極富變化。書法的自然天成也使得印風有著別樣的面目。豪放雄渾築基,既有金石氣,又見古韻,潤澤與韻柔融匯,呈時代精神。陶印的製作,創造了一種更趨於天然的整體與和諧的美。

王丹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篆刻委員會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培訓中心教授,中國篆刻院副研究員,遼寧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兼篆刻委員會主任,西泠印社理事,國家一級美術師,全國第五、六屆篆刻展,中國當代篆刻藝術大展,全國九屆書展評審,遼寧省政協委員,七屆全國青聯委員,遼寧省青聯常委,錦州市文聯副主席,錦州畫院院長。

目錄

西泠印社中人

易齋長壽日利

山東棒子

盪氣迴腸

萬古

行者無疆

先天下之憂而憂

一事能狂便少年

見賢思齊

極天地大觀

中庸

作筆墨佛事

神存富貴始輕黃金

偶語聯璧

有龍則靈

觀自在菩薩

年少疏狂今已老

六德立身行忠義

和而不同

十瓢精舍

陶然自得

閒來自覺有精神

萬壑千峰一卷書

敵戰計

知白守黑

政通人和

炎黃

去留無意

神存富貴始輕黃金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憾質亭

處江湖之遠而憂其君

道通天地

易雪草堂主人

易齋長樂

曲肱之樂

和溪

猶有這個在

逃禪

大卿

福至心靈

心遠地自偏

岳陽樓記

生歡喜心

空邃

酒香不怕巷子深

名山如見六朝人

遷客騷人

貫誠齋

容藝文印

有好都能累此生

馮其庸長安日利

克己奉公

喜出望外

天墨天真

天風海濤

二百年前舊板橋

不增不減

行雲流水

一夕秋風白髮生

畫裡之人閒似我

素民

張弓者印

眾緣和合而生

橫無際涯

無中生有

長樂未央

易齋無恙

儼少之印

淳法印信

物華天寶

陳振濂印

酉年無恙

馬增清印

易齋

乾坤正氣

陳洪武字蕭風

崇漢堂

爾申

韋爾申印

韋爾申璽

出自武進牛塘

普照萬方

見色明心

蘭言室梅舒適老梅印

白憲忠印

王丹

趙忠仁印

賀正

黃宇之璽

天墨

舍利子

易齋

劉春紅印

韓彤之璽

馬士達印

魏小鵬璽

馬燕紅

因緣此法一切皆得度脫

千秋萬歲

陶之為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