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梅奔

西梅奔

西梅奔位於吳哥最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水池西池的中央小島上,寺中曾供奉著一尊表現毗濕奴在宇宙之水中休憩的銅像。現銅像移置於金邊的國家博物館中。

基本資料

西梅奔西梅奔

英文名稱: West Mebon

開放時間: 5:00--18:30

門票價格: 20美元/一天,40美元/三天,70美元/七天

位置:通王城西門外,西池中央,暹粒西北約11公里。

建造年代:11世紀下半葉。

所屬宗教:印度教

供奉:毗濕奴。

著名景點

西梅奔寺 (West Mebon) 位於吳哥城西門外,距離暹粒市西北約十公里處。西梅奔寺 (West Mebon) 是11世紀中葉真臘國王優陀耶迭多跋摩二世 (Udayadityavarman II) ,所建立獻給印度教毗濕奴神的祖先廟。公元 1050 年,蘇耶跋摩一世 (Suryavarman I) 逝世,兒子繼位成為優陀耶迭多跋摩二世 (Udayadityavarman II),優陀耶迭多跋摩二世建造巴普昂寺(Bapuon)以及西梅奔寺(West Mebon)。在他的統治期間,發生好幾次大規模的國內叛亂,還好都被他的大將 Sangrama 所剿滅平定。 公元 1066 年,優陀耶迭多跋摩二世 (Udayadityavarman II) 其弟曷利沙跋摩三世 (Harshavarman III) 繼承王位,但是受到內亂及與 Chams 族的戰爭影響,王權便落入來自 Khorat 高原 (位於現在的泰國境內) 的王族。

優陀耶迭多跋摩二世(Udayadityavarman II)建造的另外一個有名的建築物是 The Sdok Kak Thom temple,位於現今的泰國境內的 Aranyaprathet 鎮,但是 The Sdok Kak Thom temple 最有名的發現,是一份詳細列明優陀耶迭多跋摩二世 (Udayadityavarman II) 之前所有高棉國王排序的碑文,讓現代的考古學家得以進一步了解先前高棉吳哥王朝的歷史。現在的一部分碑文,收集於曼谷的國家博物館保存。

西梅奔寺 (West Mebon) 位於西大人工湖 (West baray) 的中央小島上,寺中曾供奉著一尊表現毗濕奴在宇宙之水中休憩的銅像,現銅像移置於金邊的國家博物館中。西大人工湖 (West baray) 長八公里,寬 2.3 公里,為吳哥最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人工水池。日落前到了西池南堤,那裡有個碼頭,這裡來得人不多,來這裡遊玩的多數是當地人,他們在沙灘上嬉戲,算是當地人的休閒場地吧。到西梅奔是要坐船過去的 (USD $15),不論東美蓬或是西梅奔,以前都是一個大水庫中間的建築物,只是東美蓬周圍的水已經乾涸了,而西梅奔寺仍在水中央的島上,但西梅奔寺的可看性很小,因為只剩下一段牆。

在公元九至十二世紀,吳哥大興水利,建成了以東池,西池,北池,羅來池,皇家浴池和吳哥寺護城河,建構數千小水池和管道相連通的宏大水利系統。根據當地一年旱雨兩季分明的氣候條件,合理調度,先將河水匯集,再分流到農田中進行灌溉,同時兼顧城市和神廟的用水,排水,防禦,交通等各個方面的需要。有了這樣完善的灌溉系統, 千年前的吳哥就實現了水稻一年兩熟,甚至三熟的先進農業技術。這些水利工程,其實完全可與吳哥的建築以及浮雕藝術並駕齊驅。然而隨著國力衰弱,水利設施失修,最終導致洪水泛濫,給吳哥文明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