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馬克思主義概論

西方馬克思主義概論

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各種批判理論,從一個側面折射了20世紀人類歷史和人類文化演進中的各種上矛盾與衝突。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圖片

西方馬克思主義的興起不僅有著深刻的理論根據,而且有著現實的文化和歷史原因。換言之,西方馬克思主義的興起並非純粹是理論情趣不同而導致的結果,而是對新的文化和歷史背景的新的應答的產物。我們發現,不同的西方馬克思主義流派,無論理論觀點有多大差異,無論其理論結論是否正確,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特點,即都試圖依據新的歷史條件為無產階級革命運動或人類解放運動制定新的策略,即是說,是20世紀新出現的革命形勢、革命條件或人類生存的文化境遇的轉變促使一些理論家或政治家重新審視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觀點和革命策略,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發展了青年馬克思的異化理論,或者接受了現代西方人本主義或科學主義思潮的影響,由此而導致各種西方馬克思主義流派的產生。

從實際歷史進程來看,不同的西方馬克思主義流派並不是同時產生的,而是經歷了一個生成過程。應當說,西方馬克思主義流派的生成過程同20世紀人類歷史的總體變化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可以從20世紀人類文化和歷史的大背景人手而加以把握。但是,如果我們更具體地、分階段地考察馬克思主義分化的情形,就會發現,20世紀上半葉和20世紀中葉的西方馬克思主義流派產生的文化和歷史背景有某些差異。一般說來,20世紀早期的馬克思主義者爭論的焦點是無產階級革命的命運問題和革命策略問題,以盧卡奇和葛蘭西等人為代表的第一代西方馬克思主義者嘗試著依據新的歷史條件去制定新的無產階級革命戰略,由此而完成人類解放的歷史使命。而20世紀中期的馬克思主義者關注的焦點則是人類普遍的生存境遇,他們試圖尋找現代人擺脫普遍的異化或物化的文化困境,實現人的自由和解放的新途徑。同早期西方馬克思主義者相比,這一時期的西方馬克思主義者的視界不再限於無產階級及其革命運動的範圍內,而是拓寬到現代人的生存境遇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上兩個方面入手,分階段揭示20世紀西方馬克思主義流派興起的文化和歷史背景。

作者簡介

衣俊卿,哲學博士、教授,黑龍江大學校長。黑龍江虎林人。出版有《實踐派的探索與實踐哲學的述評》、《歷史與烏托邦-歷史哲學:走出傳統歷史設計之誤區》。

目錄

導論

第一章 盧卡奇的物化理論與辯證法思想

一、物化和物化意識

二、總體性原則和主客體統一的辯證法

三、階級意識與意識革命

第二章科爾施的馬克思主義觀

一、“哲學轉折”與總體性原則

二、馬克思主義發展三階段論

第三章 葛蘭西的市民社會理論和實踐哲學構想

一、市民社會與西方革命觀

二、實踐哲學構想

第四章 布洛赫的烏托邦精神論和希望哲學

一、人類文化精神的博採與升華

二、烏托邦精神與希望哲學

第五章 霍克海默和阿多諾的社會批判理論

一、批判的社會理論

二、啟蒙的辯證法

三、否定的辯證法

第六章 馬爾庫塞和弗洛姆的性格結構批判理論

一、技術統治與單向度的人

二、壓抑性的心理機制

三、“逃避自由”的心理機制

四、非生產性(非創造性)的性格結構

五、重占有的生存方式

第七章 哈貝馬斯的交往行為理論

一、作為“意識形態”的技術與科學

二、交往行為的合理化

三、交往行為理論的社會哲學和政治哲學維度

……

第八章 薩特的存在主義馬克思主義

一、存在哲學的自由理論

二、存在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的結合

第九章 阿爾都塞的結構主義馬克思主義

一、結構主義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

二、從意識形態到科學:馬克思思想進程中的“認識論斷裂”

三、“多元決定”的辯證法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文摘

作為一個社會活動家和理論家,葛蘭西最有影響的理論是他以市民社會和文化領導權(或意識形態領導權)兩個核心範疇為基本內涵的西方革命理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葛蘭西不是簡單地以理論家的身份從邏輯上推論出這一革命理論,而是以他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經驗總結為依據提出具有很強現實性和實踐性的革命戰略。尤其是他的市民社會理論,更是引起理論界和學術界的關注,至今依舊是人們繼續探討的主題,是人們分析現代社會結構和現代性問題常常借用的範疇。

具體說來,葛蘭西是基於對十月革命勝利之後歐洲革命的經驗和教訓的總結而提出新的革命戰略的。作為共產國際的重要活動家以及義大利共產黨的創始人和領袖,葛蘭西從經驗和教訓兩個方面總結了國際無產階級的革命歷程。一方面,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促使他從社會黨的改良主義立場向共產黨的革命立場轉變,積極地領導了義大利的工人運動。另一方面,他又親身經歷了十月革命之後歐洲各國無產階級革命相繼失敗的過程,這使他不得不深刻探究其中的原因,特別是獄中的生活使他有機會冷靜地思考這一問題。應當說,葛蘭西的深刻之處在於,他沒有像人們通常所做的那樣,簡單地從革命的客觀形勢、某一方面的具體條件、革命領導者決策上的某些失誤、革命進程的某一環節上找西方各國無產階級革命失敗的原因,而是從東方社會和西方社會的結構差別人手解決問題。他的基本觀點在於,東西方的社會結構有著根本性的差別,主要表現在市民社會的地位問題上,由此,東西方的革命應當有不同的戰略,否則革命就會半途而廢。從這樣一個基點出發,葛蘭西提出了關於西方革命的獨特的觀點。

後記

這本教材的寫作參照了我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①所完成的兩部著作,即《20世紀的新馬克思主義》②和《20世紀的文化批判》③,但是,從本科生教學的特點和需求出發,本教材從體例到內容都作了很大的改寫。一是設計了簡潔明快的體例,壓縮了篇幅和內容。《20世紀的新馬克思主義》問世後,被一些學校選作研究生教學參考書。但是,《20世紀的新馬克思主義》所使用的流派、人物、主題相互交叉錯位的複雜體例和結構,以及較大的篇幅,都明顯不適應本科生教學的要求。本教材對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流派和代表人物作了認真的篩選,只選擇了盧卡奇、科爾施、葛蘭西、布洛赫、霍克海默、阿多諾、馬爾庫塞、弗洛姆、哈貝馬斯、薩特、阿爾都塞1l位最有影響,而且是典型的西方馬克思主義代表人物,完全按照人物的思想線索來加以闡述,同時對流派和主題的劃分和描述都服從於人物思想的敘述。有“取”則必有“舍”,還有許多流派和人物沒有被選取,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或是由於某些人物或流派雖然具有學術地位,但在社會上影響不是特別大(如德拉一沃爾佩和科萊蒂的實證主義馬克思主義);或是由於地域和國別不是嚴格符合“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範疇(如南斯拉夫實踐派、匈牙利布達佩斯學派、波蘭意識形態批判學派和捷克的人道主義等東歐新馬克思主義流派);或是由於篇幅的限制及其他原因(如列斐伏爾、班傑明、施密特、哥德曼、梅洛一龐蒂、賴希等)。二是採用了簡潔的敘述文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