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學史:第三卷

《西方美學史:第三卷》是李鵬程、王柯平、周國平所寫,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於2008年1月1日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西方美學史:第三卷西方美學史:第三卷
19世紀德意志觀念論哲學家的美學、19世紀德意志浪漫主義等美學流派、19世紀英國和法國美學。在本書中把這三部分內容分為三編。四卷本的西方美學史由汝信主編,主要成員周國平、凌繼堯金惠敏等都是當前學術界最前沿的實力派學者。本書的理論歷史源於希臘、中經古羅馬、文藝復興、啟蒙運動至近現代。歷時兩千餘年,其產生、發展、分流、逆轉、碰撞、融合,代代相繼,呈現出與東方美學迥相異趣的特徵,所有這些都是四卷本研究的主要內容。它的出版,為我國當代西方哲學、美學、文藝理論、社會科學理論的創新研究提供了真實客觀的較完整的歷史資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供具有歷史意義的積極審美經驗。是高品位的學術著作。本書是第三卷,對19世紀西方美學作了深入的研究。

本書目錄

第一編 德意志觀念論哲學家的美學及其影響導論一 解題二 德意志觀念論哲學導致的西方美學史的“哥白尼革命”及其效應三 德意志觀念論哲學家的美學與本時代的文化史、思想史和社會史四 關於本編內容建構合乎編名概念的邏輯性說明第一章 康德的先驗美學第一節 康德生平及其學術事業一 康德的生平二 康德學術的最初理路:前批判時期第二節 審美判斷力批判在康德哲學中的位置一 《判斷力批判》的緣起二 哲學的劃分與一般的哲學領地三 判斷力批判的哲學功用以及判斷力的性質四 自然的合目的性及其審美表象與邏輯表象第三節 美的分析學一 按質來看的鑑賞判斷二 按量來看的鑑賞判斷三 按與目的的“關係”來看的鑑賞判斷四 按“對‘對象’愉悅”的模態來看的鑑賞判斷五 審美判斷中想像力的作用和表象能力第四節 崇高的分析學一 過渡到崇高和對崇高的分類研究二 數的崇高三 力的崇高四 崇高判斷的模態五 審美判斷力的範疇總論及其廓清第五節 藝術論、天才論以及審美判斷力的辯證法一 藝術的概念及其審美意義二 天才與美的藝術三 “美的藝術”:分類、結合與比較四 審美判斷力的辯證法以及美的道德性第二章 謝林美學第一節 謝林的生平、著作及哲學概觀一 生平二 著作三 哲學概觀第二節 《先驗唯心論體系》中的美學思想一 詩與藝術二 自然的自由與人的殘缺三 藝術與完整的人第三節 藝術科學與藝術哲學一 藝術哲學的重要性二 藝術展現絕對者三 藝術與哲學處於同樣高度第四節 藝術哲學的一般部分

作者介紹

李鵬程,1944年生於陝西省寶雞市;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原副所長、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西方哲學史和西方思想文化史、文化哲學、政治哲學、社會哲學、中西哲學與文化比較。已經出版的專著有《信仰與革命》等,發表涉及上術研究方向的學術論文總計百餘篇。
王柯平,1955年生,文學博士,先後留學於坎培拉大學、多倫多大學文學院、洛桑大學哲學系。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及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教授。曾任牛津大學聖安妮學院與中國學術研究所訪問研究員。主要著作有《理想國的詩學研究》等。
周國平,1945年生於上海。196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81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著有學術專著《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等,紀實作品《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等,隨感集《人與永恆》等,詩集《憂傷的情慾》,以及《周國平人文講演錄》等;譯有《尼采美學文選》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