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學史講演錄

西方哲學史講演錄

全書思路清晰、內容豐富、文字清新簡潔,深入淺出地展示了西方哲學史的精神內涵和演進歷程。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西方哲學史講演錄》是一部“西方哲學史”通識課程的教材,在課堂錄音的基礎上整理成稿。《西方哲學史講演錄》從古希臘羅馬哲學一直講到黑格爾哲學,系統地闡述了西方哲學發生、發展的歷史過程和邏輯脈絡。全書思路清晰、內容豐富、文字清新簡潔,深入淺出地展示了西方哲學史的精神內涵和演進歷程。《西方哲學史講演錄》作者趙林教授是國家教學名師,主講“西方哲學史”課程達20年之久,該課程於2006年被教育部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西方哲學史講演錄》充分展現了趙林教授的深邃思想和雄辯口才,堪稱一部“西部哲學史”的上乘入門教材。

作者簡介

趙林,男,1954年11月生,哲學博士,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國家教學名師。已出版個人學術專著和演講集14部,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

目錄

自序

導論 哲學是什麼和哲學有什麼用?

一、哲學是什麼?

二、哲學史方法論

三、哲學有什麼用?

第一講希臘自然哲學

一、米利都學派與愛非斯學派

二、從“四根說”到原子論

第二講 希臘形上學的源端

一、畢達哥拉斯學派

二、愛利亞學派

第三講 希臘懷疑論與道德哲學

一、智者派

二、蘇格拉底的道德哲學

第四講 希臘實在論哲學

一、柏拉圖哲學

二、亞里士多德哲學

第五講 希臘哲學的衰頹

一、希臘化時代的三大學派

二、羅馬帝國時期的哲學過渡形態

第六講 中世紀基督教哲學

一、教父哲學

二、經院哲學

第七講 近代哲學的轉向與英國經驗論哲學

一、近代哲學的認識論轉向與兩大流派的思想分歧

二、早期經驗論哲學

三、洛克哲學與經驗論的內在矛盾

四、貝克萊的主觀唯心主義與自然實在論

五、休謨的懷疑論

第八講 歐洲大陸唯理論哲學

一、笛卡兒哲學與唯理論的開端

二、斯賓諾莎的泛神論

三、萊布尼茨的單子論

第九講 康德的批判哲學

一、康德的知識論

二、康德的道德哲學

三、康德哲學小結

第十講 從費希特到黑格爾

一、費希特的“絕對自我

二、謝林的“絕對同一”

三、黑格爾的“絕對精神”

後記

前言

這本《西方哲學史講演錄》是我近年在武漢大學和東南大學兩所高校對學生所講的通識課錄音整理稿。從20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我就在武漢大學對全校學生開設講授“西方哲學史”通識課程。哲學類的課程本來是非常枯燥乏味的,但是也許是由於我在講課時融入了自己的心靈體驗和生命激情,只按照自己的所思所想,而不是遵循規範的教條圭臬來講課,所以每次聽我講授“西方哲學史”的學生都把武漢大學最大的教室擠得滿滿的,有時候我甚至要擠進教室、擠上講台才能夠講課。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近十多年來,聽過我講“西方哲學史”課程的武漢大學學生已經超過了5000人,幾乎相當於蘇格拉底那個時代雅典公民人數的1/10了。近十多年來,我不僅面對全校學生講授“西方哲學史”的通識課,而且也給哲學系的學生講授“西方哲學史”的專業課程。2006年,由我主講的“西方哲學史”專業課程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在此之前的2004年,我和鄧曉芒教授合著的《西方哲學史》專業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不久以後我們也建立了相應的課程網站。但是這些專業教材和課程網站對於非哲學專業的學生來說,未必適用。因此,我一直都想把自己講授“西方哲學史”通識課程的心得編成一部更加通俗簡明的教材。這個夙願終於在東南大學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的幫助之下成為了現實。

從2008年3月開始,我應東南大學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的邀請,到該校給全校本科生開設講授文化素質教育精品課程“西方哲學史”。設定這樣的精品課程並邀請外校學者來講授,這是東南大學文化素質教育的一個創舉。東南大學是一所以理工科為特色的著名大學,但是該校學生對西方哲學的興趣和熱情遠遠超出了我的預期。

精彩書摘

3.哲學就是哲學史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我認為哲學是涉及智慧的學問,而這樣的學問是需要長期的磨鍊才能掌握的,學哲學是一個漫長的精神歷練過程。黑格爾在他的《哲學史講演錄》中,認為絕對精神的發展歷程最初是從東方哲學開始,經過印度哲學、西亞哲學和埃及哲學,走到了古希臘哲學。然後再從古希臘哲學、古羅馬哲學、中世紀哲學、近代哲學、康德哲學、費希特哲學、謝林哲學,最後到黑格爾自己的哲學。絕對精神終於走到頭了,像浮士德說的那樣:“請停留一下吧!”用黑格爾自己的話說,整個人類精神2500年來的艱苦勞作,就是朝那個方向發展的。當然,黑格爾很狂妄,他說的那個方向就是他的哲學。但是這個話說得也有道理,儘管很狂妄,但是卻蘊涵著一個真理。這個真理就在於,如果不了解幾千年來整個哲學史的發展,你也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哲學家。因此從這個角度來思考哲學與哲學史的關係,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哲學就是哲學史。也就是說,真正要想學習哲學,只有從學習哲學史開始。如果一上來,就學習某種哲學原理,這種做法不僅不合乎歷史,而且也不合乎邏輯,這樣的學習方式是根本不可能真正進入哲學的。因為你把哲學變為一種僵化的、凝固了的東西,也就是通常所理解的形上學的東西。

而哲學恰恰是一種活的生命,活的生命只有在歷史的長河中,在西方哲學思想的歷史長河中才能呈現出來。而且這裡還有一個應該強調的問題,那就是從生物學進化的角度來說,人類的大腦結構在2000多年的歷史過程中並沒有發生什麼根本性的變化,2000多年在生物進化過程中是很短很短的時間,不過是“彈指一揮間”罷了。正是由於這樣,我們要相信,2000多年以來西方的那些哲學家,儘管比我們更古老,但是他們的聰明才智和大腦智商的水平,絲毫也不比我們差。他們都是歷史上的大智慧,否則他們的思想也不會在歷史中流傳下來。事實上,他們往往比我們更聰明、更有智慧。但是我們有我們的優勢,我們的優勢就在於,我們不僅知道他們思考了一些什麼問題,也知道他們以後的思想家是如何批判他們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