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斯特碼

西斯特瑪(Система)乃產生在俄羅斯的一項武術,西斯特瑪俄文稱:Systema,早期是在前蘇聯時代的特種部隊所教授的一項武術,目前已經開始逐漸對外傳授。

西斯特瑪(Система)乃產生在俄羅斯的一項武術,西斯特瑪俄文稱:Systema,早期是在前蘇聯時代的特種部隊所教授的一項武術,目前已經開始逐漸對外傳授。中文名稱的訂定

Systema一字為俄文,與英文的System是一樣的意思,即“系統”也。

由於Система尚未有合適之中文名稱,因此目前有些人將其音譯為“西斯特瑪”。
Система既然是一門有體系的拳術,因此在中文翻譯上若要翻譯成俄國武術或是俄羅斯武術的話,這樣的稱呼所涵蓋的範圍過大,此外因為俄國目前還有另一項武術──桑搏的關係,所以不能將Systema翻譯成俄國武術,因為俄羅斯有兩種武術:西斯特瑪、桑搏
由於Система是具有傳承體系的一項武術,中文語境目前仍然無法確切翻譯Система一字,故此有人將其中文名稱的以諧音命名,因為有些招數很像太極拳,故有網友稱其為“俄式太極”(不過太極和西斯特瑪並無關係)。
最中立與客觀的方式就是採用“西斯特瑪”一詞,因為很難有一個合適的意譯名詞。發展歷程

關於西斯特瑪的起源眾說紛紜,比較主流的說法有兩種,一說是來源於哥薩克人,驍勇善戰的哥薩克騎兵曾讓整個歐亞大陸聞風喪膽,而據說他們的戰舞正是現今西斯特瑪的雛形。另一說法則起源自公元10世紀的俄羅斯地區,跨越11個時區的廣大地域遭受到了各不相同的入侵者,入侵者的鐵蹄踐踏的同時也促進了文化的融合,尤其是武術,各種帶有地域色彩的武術在這種情況下進行了融合,產生了最原始的西斯特瑪,據說俄羅斯民間傳說中的英雄博加特耶爾(Bogatyr)使用的就是這種武術。無論哪種說法都已無從考證,但這種別具特色的武術卻逐漸成為了俄羅斯局部地區的一種廣為流傳的武術。後來由於局勢的混亂,這些零散分布的小村落的農民開始用簡陋的武器甚至農具保護自己,西斯特瑪在這種情況下慢慢地發展。
俄羅斯地域的龐大決定了徵兵的相對困難,小村莊及城鎮的分散性使得早期的沙俄政府相當頭疼,最終經過當時地區上議院的研討,確定了在這些小地區實行臨時徵兵制,其體制類似於先進的僱傭兵。在戰爭需要時,男子從城鎮和村莊招募而來,當戰鬥結束則回到村莊或城鎮繼續原本的生活。在這種情況下,早期的西斯特瑪在實戰中得到了細化與發展,據傳從某一時候開始西斯特瑪成為了這些小地區類似傳統的存在,成了男子的必修課。此後,西斯特瑪由於其本身的實用性逐漸被推廣,開始走向其他地區,並在不同地區的傳播中融入了當地的技術特色,在主體技術一致的情況下形成了多種不同的風格,更加適應不同人群的需要。據說在那時各城鎮村落之間甚至開始了相互的較量與交流,好友之間也會開展相互的切磋,西斯特瑪可以說進入了一個黃金髮展階段,並且逐漸成為了俄羅斯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
到了1917年,西斯特瑪卻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災難,當時的俄羅斯時局風雨飄搖,時任政府在多種因素的驅使下開始了對俄羅斯傳統文化的打壓,作為俄羅斯民間傳統武術的西斯特瑪自然也在黑名單之列。面臨近乎殘酷的打壓,西斯特瑪只能轉變為地下性質的武術,在高壓政策之下頑強地堅持著。在俄羅斯的東部偏遠地區,一些倖存下的寺廟中的僧侶將這一門武術秘密地保存著;而在一些家庭中,父親也會將西斯特瑪秘密地教授給自己的兒子,西斯特瑪得以在不公開的情況下代代相傳。
風雨總有過去的一天,苦苦堅持的西斯特瑪終於等來了勝利的一天,新的蘇聯政府急於提升軍隊戰鬥力,經過多方調查試驗後蘇聯軍方終於發現了西斯特瑪的實用價值,故將西斯特瑪保留下來作為軍隊的專項訓練。當時的蘇聯領導人史達林的保鏢隊伍“史達林的獵鷹”所用的武術就是西斯特瑪,可見軍方對西斯特瑪的重視及信任。在史達林死後,西斯特瑪的運用領域不再是單純的人員護衛,還成為了一些特別軍事作戰部隊的訓練項目,越來越多的前蘇聯的特種部隊隊員們用西斯特瑪執行著各種高風險任務,西斯特瑪逐漸成為了官方指定的俄羅斯特種部隊專署訓練項目。在作為特種部隊訓練項目的期間內,軍方加大力度對西斯特瑪展開了科學的系統分析與整理,並在這個基礎上不斷地創新,使得這一古老的武術體系上升到了一個更成熟的階段。但是由於前蘇聯政府對傳統文化依舊是採取打壓的態度,同時由於西斯特瑪的敏感身份問題,政府依舊在民間嚴格禁止西斯特瑪的傳播,雖然西斯特瑪依舊不是公開化的武術、依舊神秘,但總體來說西斯特瑪的生命力已經開始漸漸復甦。
到了20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後冷戰也隨之結束,隨之而來的還有各種軍事檔案的解密,西斯特瑪的神秘面紗終於被揭開。同時,部分前蘇聯特種部隊退役人員離開俄羅斯前往西方國家定居,這其中就有一名對西斯特瑪的發展貢獻巨大的人物——米克海爾·理亞布科(Mikhail Ryabko)。理亞布科1961年出生,5歲時受家庭的影響跟隨史達林的前任貼身保鏢學習武術,由於有著良好的天賦,15歲時就被徵召入俄羅斯特種部隊。後來理亞布科軍銜升至上校,同時還擔任政府中的特別顧問。理亞布科根據自己的多年經驗對西斯特瑪加以改進,在他定居國外後,編撰了一部分影響力巨大的西斯特瑪教學出版物,讓世界進一步了解了這種來自俄羅斯的武術,促進了西斯特瑪的普及與發展。目前,理亞布科作為武術教練活躍在教學第一線,他的得意弟子弗拉基米爾·瓦西里耶夫(Vladimir Vasiliev)在加拿大安大略省開展了專門的教學,這被認為是除俄羅斯本土外最權威的西斯特瑪教學地。理亞布科與瓦西里耶夫都用各自的方式為西斯特瑪的傳播做出了重要貢獻,這種古老的武術正煥發著新的生命力。

技術風格

正如其名字“系統”一樣,西斯特瑪本身就是一個龐大的格鬥體系,包含著徒手格鬥及器械格鬥兩部分。後來在被蘇聯特種部隊所吸收後,應軍事要求在原先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出了暗殺和反暗殺技術,使西斯特瑪的體系更加豐富。
有人把西斯特瑪稱為“俄式太極”,也有人稱它為“俄式合氣道”,但其實西斯特瑪和這兩種武術毫無半點關係。雖然這種稱謂並不恰當,但也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西斯特瑪的特性。西斯特瑪的特點與太極拳及和氣道十分相象,西斯特瑪本身強調“放鬆”與“能量節約”,打擊時強調“借力打力”,防守時強調“卸力”,講究以最小的能量消耗來產生最大的攻擊效果。在經過軍隊實戰數據的分析及整理歸納後,這些特點被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現代科學數據使得這一古老的武術更加符合運動力學及人體生理學,甚至有著專門的呼吸方法來幫助減輕身體被攻擊所產生的痛楚感。常常在一個瞬間,攻擊者與被攻擊者的身份就立馬對調,在防禦的同時完成攻擊、在攻擊的瞬間完成制服,這就是西斯特瑪的神奇之處。同時,西斯特瑪在為軍隊所服務的期間也發展出了一種獨特的“泛武器化”體系,可以將身邊的任何事物化為手中的利器,一部手機、甚至是一把梳子都能在意想不到不情況下成為致命的武器,發揮出超乎尋常的殺傷力。
西斯特瑪的基礎訓練大致分為四個部分:徒手戰鬥、地面作戰、武器使用及呼吸訓練。徒手戰鬥部分顧名思義就是學習如何在站立狀態下如何進行赤手空拳的戰鬥,手無寸鐵之下如何做到最快結束戰鬥,這是這一部分的核心內容。西斯特瑪的徒手戰鬥訓練著重於耐力、爆發力、靈敏度的開發,把這些因素通過呼吸方法結合在一起,達到身體行動的高度一致,經常能做出連續性強、隱蔽性高的攻擊動作。
地面作戰是現代格鬥技術的重要一環,巴西柔術就讓人們見識到了地面戰術的神奇,同樣地受過軍事戰鬥洗禮的西斯特瑪也強調地面作戰。西斯特瑪將如何摔倒對手作為重點來學習,一但進入地面作戰階段則講究在避免受傷的同時通過簡單實用的體位變換來達到制服對手的目的。曾經有西斯特瑪的教官演示過面對三人的圍攻,先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對手拉入地面,然後以巧妙的手法將對方瞬間制服,其餘的人就是無法對地面游魚一般的教官實施有效攻擊,教人嘆為觀止。
西斯特瑪有著濃厚的軍事作戰風格,對武器的使用自然也是必修科目之一。前文中提到的“泛武器化”系統就是在這一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西斯特瑪將人體的要害部位如咽喉等部位重點列出,強調器械對這些薄弱部位的打擊。同時,西斯特瑪也講究武器的多樣化使用,例如一人雙手持不同的武器進行攻擊,應變性強;甚至連一把刀的刀柄部位都可以是致命的武器,讓對手防不勝防。
最後是西斯特瑪的呼吸訓練,這看似簡單,卻是西斯特瑪的精華所在。前文已經提到西斯特瑪有著獨特的呼吸方法,這一訓練的重點就是學習如何通過呼吸對人體狀態產生有利的影響。西斯特瑪有著現代人體工程學理論的科學指導,能在用呼吸在幾分鐘內將身體的能量調至平衡狀態,瞬間提高自己的速度及力量。甚至西斯特瑪的高手在遭遇窒息性暗殺術時,運用呼吸方法就能將其破解,脫離險境。

未來與展望

在當今國外,西斯特瑪以其自身的優越性成為了街頭防暴術的新貴,越來越多的人都走進專門的訓練館去練習這一種來自俄羅斯的武術。這與理亞布科、瓦西里耶夫等人的大力推廣是分不開的,特別是理亞布科所編撰的一系列書籍讓人們認識到了西斯特瑪,而一系列專業教學的DVD的推出更是加速了西斯特瑪的傳播。由於經過現代軍事技術理論的改良,西斯特瑪更加適應時代的需求,深受保鏢等特殊工作人員的歡迎,古老的西斯特瑪煥發出了新的生命力。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資訊時代的高速發展,有著優秀實戰性的西斯特瑪必將會更為人所熟知,這一門古老的武術必將真正發揚光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