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晴雪

西山晴雪

西山晴雪描述的是在北京城內遠眺冬季雪後西山山脈白色積雪的景色。

簡介

西山晴雪西山晴雪

西山晴雪(the Sunny Western Hills after Snow)

西山是指北京西郊連綿山脈的總稱,是太行山的一支余脈。所說的雪景亦泛指此一帶。 西山晴雪描述的是在北京城內遠眺冬季雪後西山山脈白色積雪的景色。香山是這一帶典型的山峰,故乾隆把"西山晴雪"碑立在香山山腰。乾隆御製詩釋文:“久曾勝跡紀春明,疊嶂嶙峋信莫京。剛喜應時沾快雪,便數佳景入新晴。寒村煙動依林裊,古寺鐘清隔院鳴。新傍香山構精舍,好收積玉煮三清”。

歷史

相傳金明昌時,初名“西山積雪”。元時改為“西山晴雪”。明時又改稱“西山霽雪”。清乾隆時又恢復使用了元時名稱。景碑現仍立於香山公園內半山亭北、朝陽洞山道右側。

西山風景優美,唐、宋以來已成為寺院薈萃之地,金代有名的西山八院,就是在金代開闢的園林。“ 西山積雪”就是當時西山雪後著名景觀。據史載,早在八百多年前,金世宗就曾在香山一帶建造大永安寺,還興建行宮。後來他的嫡孫,直接繼承他的皇位的章宗完顏璟,又在此地相繼構築了祭星台、會景樓等建築,說這裡是章宗定西山積雪的景點,似屬無可非議。可以想像,每當雪後初晴,從這裡憑高臨遠,但見山巒玉列,峰嶺瓊聯,旭日照輝,一派紅裝素裹,倍極壯麗,應該說,“晴雪”要比“積雪”更富有詩情畫意。

元代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之子鮮于必仁曾有燕京八景詩,其中《西山晴雪》中描寫道:“玉嵯峨、高聳神京,峭壁排銀,疊石飛瓊。地展雄藩,天開圖畫,戶列圍屏。分曙色流雲有影,凍晴光老樹無聲。醉眼空驚,樵子歸來,蓑笠青青”。

明代,西山晴雪又改為西山霽雪。明永樂初為翰林院侍講的鄒緝《西山霽雪》詩描寫的“西山遙望起岧嶢,坐看千峰積雪消。素采分林明曉日,寒光出壑映晴霄。斷崖稍見游麘跡,深谷仍迷野客樵。應日陽和氣回早,登臨未惜馬蹄遙”。可以想像到,大雪初霽,凝華積素,千岩萬壑,宛然圖畫的美好景色。

清代,乾隆十年(1745年)開始在香山大興土木,乾隆十二年(1747年)改名靜宜園。園內不僅有許多歷史上著名的古剎和人文景觀,而且還具有深邃幽靜的山林野趣,保持著濃郁的自然生態環境,乾隆來到靜宜園看後寫了《西山晴雪》詩,將“西山霽雪”改為“西山晴雪”,詩中寫道:“銀屏重疊湛虛明,朗朗峰頭對帝京。萬壑晶光迎曉日,乾林瓊屑映朝晴。寒凝澗口泉猶凍,冷逼枝頭鳥不鳴。祗有山僧頗自在,竹爐茗椀伴高清。”也許是乾隆認為自己寫得很美,或是想對燕京八景再稱頌一番。乾隆十六年(1751年)又依西山晴雪詩疊舊韻賦詩:“久曾勝跡紀春明,疊嶂嶙峋信莫京。剛喜應時沾快雪,便數佳景入新晴。寒村煙動依林裊,古寺鐘清隔院鳴。新傍香山構精舍,好收積玉煮三清”。將詩刻在“西山晴雪”碑上,立在香山山腰半山亭北,朝陽洞登山道右側。

香山的景色,一年四季各臻其妙。春夏之交,晴雲碧樹,花氣鳥聲,特別是香山西南坡一帶,雲蒸霞蔚如錦似繡,每遇陰雨季節,山林間雲霧飄渺,朦朦朧朧;特別是冬季的雪景,白雪皚皚,銀裝素裹綿延無際的峰巒,“西山晴雪”更是名不虛傳。香山雪景固然很美,但是近年來,北京降雪不多,美麗雪景很少出現,別說外賓不易賞到,就連市民也難得一見雪後西山,聲譽漸薄。而香山的良辰美景,由香山紅葉所取代。秋季丹黃朱翠紅色炫彩,黃櫨紅葉層林盡染,成為市民觀賞的好地方。

西山晴雪碑

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西山晴雪“碑矗立在公園半山亭北,雖經歲月滄桑,但石碑上乾隆御筆碑文”西山晴雪“熠熠生輝。相傳乾隆十五年,一冬五雪,入春無雨。皇帝和大臣憂心忡忡。一天,乾隆等人到香山打獵散心。出西直門經青龍橋時,望見香山山凹一片潔白,酷似積雪覆蓋。皇帝大為驚喜,趕來細看,原來是十萬杏樹勃勃生機,漫山遍野的杏花沁人心脾。乾隆皇帝觸景生情,欣然提筆”西山晴雪“。也有記載說乾隆皇帝讚嘆不已西山雪後的壯觀景象而親題碑文。”西山晴雪到底源於西山雪後的銀妝素裹的壯美景象,還是十萬株杏樹生機勃勃,漫山遍野的杏花沁人心脾,也無從考究,不過給人以美好的遐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