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西山

洞庭西山

洞庭西山,簡稱西山,南北寬11公里,東西長15公里,面積79.8平方公里,是太湖中最大的島嶼,也是我國內湖第一大島。發脈於浙江天目山,從宜興東南伸入太湖,巍然矗立於湖中,像一顆巨大的珍珠鑲嵌在湖面上,熠熠發光 。西山景區是太湖風景名勝區的精華。它是以群島風光、花果叢林、吳越以來的古蹟見長,以遊覽、度假為主的湖島區。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國家森林公園、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國家AAAA級景區匯集在這裡。周長80餘里,面積82.2l平方公里,跟香港本島的面積一般大小。太湖號稱三萬六千頃,是我國第三大淡水湖。太湖有四十二個島七十二座峰,其中四十一峰在西山,而西山縹緲峰海拔336.6米,為太湖七十二峰之首,登巔俯視太湖,沐日浴月,煙靄無際,美不勝收。

基本信息

簡介

洞庭西山洞庭西山

西山是太湖中最大的島嶼,也是我國內湖第一大島。發脈於浙江天目山,從宜興東南伸入太湖,巍然矗立於湖中,像一顆巨大的珍珠鑲嵌在湖面上,熠熠發光。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國家森林公園、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國家AAAA級景區匯集在這裡。周長80餘里,面積82.2l平方公里,跟香港本島的面積一般大小。太湖號稱三萬六千頃,是我國第三大淡水湖。太湖有四十二個島七十二座峰,其中四十一峰在西山,而西山縹緲峰海拔336.6米,為太湖七十二峰之首,登巔俯視太湖,沐日浴月,煙靄無際,美不勝收。三萬六千頃的太湖環抱西山,煙波浩渺,水天相連,周圍分布著30多個島嶼,群島臥伏在碧波藍天之間,疏密有致,遠近參差,層次豐富,構成了一幅島外有島,湖外有湖,天外有天,山外有山的壯麗畫卷。太湖72峰,其中的41座在西山主島,群峰環拱,層巒疊翠,遠眺近望,四季充滿了詩情畫意。西山大多為花果所覆蓋,花果品種數量和明清古建築可與東山相媲美,而山嶺綠化與古樹名木又遠勝之。西山的主要景點有:縹緲晴崗、毛公積雪、里梨雲、石公秋月、林吳晚煙、消夏漁歌、玄陽稻浪、雞籠梅雪等等。
“美麗的太湖,迷人的西山”這是上海社科院教授登上西山島的第一句讚美詞。太湖72峰,其中西山有山峰,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最高峰-----縹緲峰也只有300多米,但其中豐富的人文歷內涵卻賦予了她無窮無盡的魅力。
林屋洞
位於西山鎮東北部,在林屋山西部。據《雲笈七籤》等道教經典記載,天下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所居,林屋洞為第九洞天,一稱“左神幽虛之天”,別稱“天后別宮”。相傳,古時有龍居林屋洞內,故洞體似龍,又稱“龍洞”,林屋山亦稱龍洞山。
林屋洞歷史悠久,歷代記載、傳說大多與大禹治水有關。古時也有以林屋山代稱整個西山的。
林屋洞景點面積18公頃,為石灰石地下廳式浴洞,有石室、龍床、銀房、石鐘、石鼓、金庭、玉柱、白芝、金沙、龍盆、隔凡門、石燕、隱泉等石景。
從1997年開始,原吳縣市人民政府在林屋洞景點舉行首屆太湖梅花節活動,至今已舉辦六屆。“林屋梅海”成為吳中大地一新勝景和全國最大的賞梅文化活動基地。
石公山
石公山位於“月月有花,季季有果”的太湖西山島東南隅,它三面環水,背倚叢嶺,翠柏蔥鬱,如青螺伏水,似碧玉浮湖。山村水映,美景天成。
因昔日山下傍水處有兩塊奇石,形如一對老翁和老嫗,稱為石公、石婆,石公之名由此而得。每年中秋,碧波澄瀾,銀光閃爍,明月相照,湖面同時出現三串皓月。山之東麓,有青色石灰岩質翠石一片平坦如砥,傾斜入湖,徑數百步,可容千人。據《蘇州府志》等史志記載,因吳王玩月於此,故名“明月坡”。是春秋古蹟。秋天,每當明月之夜,湖濤擊石,月光閃爍,這就是西山著名古十景之一的“石公秋月”。

風景特色

西山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山清水秀,風光秀麗,是旅遊者度假避暑的理想樂土。將西山的景觀作富有詩意的概括,可稱為西山十景:消夏漁歌、毛公積雪、玄陽稻浪、甪里梨雲、西湖夕照、雞籠梅雪、縹緲晴嵐、林屋晚煙、石公秋月,以及新近開發的橫山群島。太湖西山,因為它區位獨特,山環水抱,古稱包山;又因為它位於太湖之上的洞山和庭山之西,洞庭西山由此得名。因為西山盛產楊梅、枇杷、白果、桃子、石榴、梅子、柑橘、板栗等花果。被賦予“月月有花,季季有果”的花果山之美譽。

西山是洞庭西山的簡稱,南北寬11公里,東西長15公里,面積79.8平方公里,系太湖第一大島。西山景區是太湖風景名勝區的精華。它是以群島風光、花果叢林、吳越以來的古蹟見長,以遊覽、度假為主的湖島區。它擁有湖中群島、湖灣山水、山中塢谷、山頂峰巒四個風景層次。全區規劃建設縹緲雲場、水月問茶、林屋晚煙、消夏漁歌、甪里梨雲、玄陽稻浪、肖山遺蹤、毛公積雪、西湖夕照、石公秋月,風凰煙雨、金鐸松篁、文化巽峰、大沙觀帆、羅漢古剎、雞籠梅雪、明灣古村、角角風濤、天王魚國、橫山旭日等二十個景點。景點的規劃面積總計609.3公頃。

西山世稱洞庭西山,古稱夫椒山,包山,西洞庭,林屋山,是太湖東南部的一個島嶼,位於江蘇省蘇州市西南端,距蘇州古城45公里,西山島南北長11公里,東西長15公里,面積79.82平方公里,是中國內湖第一大島,由全長4308米的太湖大橋與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相連。西山屬北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加上太湖水體的調節作用,具有四季分明,溫暖濕潤,降水豐沛,日照充足,無霜期較長的特點,盛產碧螺春茶葉,以及枇杷,楊梅,銀杏,板栗,青梅,柑桔等花果。

西山歷史悠久,文物眾多,山清水秀,風景旖旎。古人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於一體,歸納出西山十景--------消夏漁歌、毛公積雪、玄陽稻浪、甪里梨雲、西湖夕照、雞籠梅雪、龍渚歸帆、縹緲晴嵐、林屋晚煙、石公秋月。然而,千百年來,斗轉星移、滄桑巨變,昔時的西山十景,在歷史的淘洗下,今已各有千秋,興衰不一了。

消夏漁歌

消夏灣太湖深入西山島南部的一個大水灣,面積多達233.3公頃。灣里生長著清魚、草魚、鯽魚、桂魚、鰱魚、鯿魚等等肉嫩味鮮的魚類。歷來是當地漁民賴以生存的一塊風水寶地。一年四季檣帆如林、漁舟雲集。相傳春秋末期吳王夫差偕其寵妃西施在此避暑消夏時,每當月夜,泛舟夜遊,即令漁民將船首尾相接,排成一字長蛇陣勢,漁民站立船頭梢尾放聲唱歌,由此得名消夏漁歌。

毛公積雪

毛公塢在西山島縹緲峰東側。毛公是漢朝道士劉根的綽號,因他在此築壇煉丹而得名。毛公石壇位於塢底。壇後洞真宮已毀,壇前煉丹景尚在。“毛公石壇”四個大字由清人易順鼎篆書。該書法由逆鋒起筆,落筆較重,收筆略頓,微有出鋒。遒麗流暢,結體平正端莊而又略有方筆意味。

玄陽稻浪

玄陽洞在西山島東北的南山坡,每當天高氣爽的秋季,人們在玄陽洞口舉目遠望,只見重山迭巒之間,展現出一片稻浪,與那遠方的湖浪遞相銜接,直至天際。玄陽稻浪即由此得名。清末遺民徐炎游後所寫的《玄陽稻浪》詩云“危石廳礓掛薜蘿,玄陽洞口白雲多。秋來田野風初動,一望平疇翻綠波。”遊人在此欣賞著稻浪的美景,也能分享到農民豐收在望的喜悅。

甪里梨雲

在西山島的西部。甪里一帶諸峰連綿,重嶺迭翠。宋朝時候,果家在此種梨,每當農曆雨時分,梨花帶露綻放,滿山遍野,蕩漾花海,如雲似雪,故名甪里梨雲。民國以降,梨林漸為桔林所替。如今千株萬株花開的景色已不復存在,僅存景名石碑而已。遊人只能從清末遺民鄭伯曾作的“甪里梨花密似雲,佳名傳自宋始君,曾經滄海變遷後,遺蹟猶存幾樹欣”的詩中神遊昔日美景了。

西湖夕照

西湖乃寺名,其遺址在縹緲峰之北2.5公里的山嶺上。山嶺海拔120米,是眺望西太湖禹王廟橫山群島風光的極佳之地。今嶺上有海火池。每當日落,餘輝映照池中,似火熊熊。

雞籠梅雪

雞籠是山名,因其頂部有土墩狀似雞籠而得名。雞籠山體量並不大,周長不過400米,海拔20餘米。它位於鎮夏鎮附近,突兀平地,四周山崗起伏,峰嶂迭影。南以四登山為屏,北以吳家山為障,西有包山塢烘襯,東與名揚四海的太湖隔村想望。雞籠山歷來以種梅稱吳中。故得雅號雞籠梅雪。每年的早春二月,微綻欲展的花蕾,玉映繽紛的花朵,近看似素練,遠望如雪海,仰視若雲霓,俯觀似霧團。真是面面生情,處處有趣。

大沙觀帆

景觀在西山島西南部。“漁帆何去處?雲集大龍山”。大龍山臨水而立。明朝萬曆進士袁宏道稱讚這裡“龍山石偃水而鍔,與風水相吞吐。”。山下有一個天然港灣。每天傍晚時分,各式各樣的漁船相繼入港停泊。大船居中,小船旁依,東一排、西一列,秩序井然。如林的桅桿,參差而立。漁民的歡聲笑語,此起彼伏。入夜之後,燈影浮掠,點點閃閃,宛若長龍嬉水,境界高逸,詩意盎然。

縹緲晴嵐

縹緲峰是西山的最高峰。清晨,每有雲霞繞山,時而絢爛、濃艷,猶如一匹抖開的彩綢;時而綺麗、奔放,仿佛是一塊透明的輕綃;時而欲露又隱;時而峰斷數截,一派剪影風光,或劍峰形、或饅頭開、或分支形、或細腰開。忽張忽斂,變化無窮。雲霞成為縹緲峰的美麗裝飾品,故有縹緲晴嵐之稱。

林屋晚煙

位於西山島東部的林屋山四周都是果園。遊人登臨山頂,既可近挹清翠,又可遠收黛綠。尤其是每當晴日,夕陽西下之時,掩映在綠樹林中的山村,家家戶戶的煙囪里升起的炊煙,裊裊冉冉,隨風飄拂得如薄雲淡霧,仿佛神仙境界,令人頓生忘塵脫俗之感。清朝遺民瀋水易《林屋晚煙》詩云“靈威誤卻前時路,禹鎮石函原有故。雞犬安聞物外春,煙迷洞口斜陽暮。”

石公秋月

在西山島東南角上的石公山。江南的秋季,晴多陰少,天高氣爽,星繁月明。相傳春秋戰國時吳王夫差和美女西施在石公山賞月,不是所仰望,而是俯視,因為石公山臨水,月影離山不遠。浮沉於水中的明月則以其水淋淋的性格,柔怯怯的氣質,羞答答的神情和秀美的容貌,給人以無限的遐想。難怪唐朝詩人白居易欣賞了石公秋月的美景之後,會欣然命筆寫信告知元稹:“報君一事君應羨,五宿澄波皎月中。”宋朝范仲淹筆下的石公秋月是:“秋宵誰與期,月華三萬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