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捷運六號線

西安捷運六號線

西安捷運6號線是西安市城市建設的一部分,東起一號線紡織城站,向西南延伸至紡南路,行至興慶宮沿興慶路北行至互助路後繼續向西,穿越東西大街行至西稍門後,沿勞動路南行至終點高新區規劃鐵路南客站北廣場,線路全長約39.4km。西安捷運6號線分期建設,共設27個站點,一期工程(南客站-勞動南路)20.262km,2014年開工,全線於2018年建成試運營。2018年7月3日,捷運六號線丈八六路—丈八四路盾構區間右線順利貫通。

基本信息

建設背景

規劃背景

西安市2005年3月編制完成《西安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線網規劃》,該線網規劃確定了6條主線和1條支線組成的快速軌道交通線網,總長251.8km。其中1、2、3號線為軌道交通線網骨幹線,4、5、6號線為輔助線。該線網規劃於2005年4月1日通過西安市人民政府批覆(市政發﹝2005﹞35號),且已納入《西安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20年》(2008.5獲國務院批覆)。該線網規劃環評報告於2009年5月以環審〔2009〕217號文通過環境保護部技術審查。

依據《西安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線網規劃》,於2005年3月編制完成了《西安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規劃(2005-2015年》,確定了西安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為1、2號線,建設規模50.3km。該建設規劃於2006年9月12日得到國家發改委批准(發改投資﹝2006﹞1904號)。該建設規劃環評報告於2009年5月以環審〔2009〕217號文通過環境保護部技術審查。

2009年在《西安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20年)》的基礎上,《西安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規劃調整(2006-2016年)》編制完成。增加建設2條新線路,三號線一期工程(魚化寨~港務區),建設規模36.3km;一號線二期工程(森林公園~後衛寨)建設規模6.3km。2010年1月,建設規劃調整通過國務院批准。

為了進一步加快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的步伐。2011年5月西安市又編制了新一輪的建設規劃,即《西安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規劃(2012-2017年)》。2013年開建,2017年試運營,2018年正式通車。

軌道規劃

西安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規劃(2012-2017年)由3條線組成,規劃線路總長116.2km,共設車站84座,換乘站15座,車輛段3座,停車場4座、主變電站6座。

(1)建設規劃各線路長度及敷設方式

該規劃的3條線路的線路長度和敷設方式,本次規劃共設定3個車輛段,4個停車場。

(2)車輛段與綜合基地

本建設規劃共設110kV主變電站6座,其中4號線擬於雁南四路站附近設主變電站1座。另外4號線在行政中心站附近與已建行政中心主變電站資源共享;5號線擬於和平村站、新桃園站和岳家寨站附近各設主變電站1座;6號線擬於科技四路站、田家灣站各設主變電站1座。

(3)控制中心

本建設規劃4、5、6號線共享1個控制中心,其位於航天新城車輛段內。

政策分析

(1)西安市城市基本情況完全符合國家發展軌道交通的基本要求。

(2)西安市發展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符合國家能源政策的要求,通過這一綠色交通建設規劃的實施,將減少西安公共運輸對燃油的依賴,促進西安市能源結構的調整最佳化。

(3)西安市軌道交通的建設符合《建設部關於優先發展城市公共運輸的意見》要求,使城市公共運輸在城市交通總出行中的比重達到30%以上。

(4)西安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的實施,是實現城市交通發展戰略目標的需要,是最佳化調整城市公共運輸結構,緩解城市交通壓力,保護歷史文物和舊城風貌的需要。

分析結論與建議

(1)西安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在規劃目標、布局要求和配套設施上與《西安市2008—2020年城市總體規劃》、《西安城市綜合交通規劃》以及《西安公共運輸規劃》相協調。

(2)西安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與西安市土地利用規劃、西安歷史名城保護規劃、西安市文物保護規劃和西安市旅遊規劃基本協調。

(3)西安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與西安市市政基礎設施規劃中的各相關規劃都有較好的相容性。

(4)軌道交通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綠色交通,以比較充裕、再生能力較強的電力資源為動力的捷運作為城市骨幹交通,具有無污染排放、快捷、安全、舒適、方便等特點,是改善城市環境尤其是大氣環境、控制溫室效應的重要途徑,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是建設適宜人類居住的生態城市的基礎。因此西安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與西安市城市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有較好的協調性。

(5)西安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與聲環境功能區劃、水源地保護規劃、滻灞河生態區、曲江新區和航天城產業基地、灃渭新區規劃基本相協調。其中5號線遠期預留線路張旺渠~豐鎬村(4.2km)經過灃渭新區規劃的集中住宅區,豐鎬村~和平村段(3.5km)經過主城區規劃的阿房宮遺址區和集中住宅區,高架敷設方式與周圍的聲環境功能區劃和景觀環境協調性較差。6號線以地下線形式經過滻河水源地保護區,工程施工期存在對地下水環境的潛在影響,建設規劃實施與水源地保護規劃協調性較差。

站點設定

西安捷運六號線西安捷運六號線
西安捷運六號線以勞動路為節點,向西南為一期,往北經西大街、東大街到紡織城為二期工程。

西安捷運六號線一期工程線路沿興隆一路、西太路、亞迪路、錦業路、唐延路、高新路敷設,在科技路站與3號線換乘後,止於勞動南路並與5號線換乘。

西安捷運六號線一期工程線路全長20.13公里,全線設車站15座,均為地下站,設車輛段一處,新建主變電所一座,工程設計概算為139.47億元。

該工程於2011年開始方案研究工作,2013年12月國家發改委審批通過建設規劃,2015年4月陝西省發改委批覆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2015年11月陝西省發改委批覆初步設為計方案。於2016年開工,2020年通車試運營。

一期站點

六號線一期最南端始發站為南客站,所經站點分別暫命名為南客站(十二號線換乘)、側坡、緯二十八街、東祝村、西部大道、河池寨、錦業路、丈八六路、丈八四路、丈八一路、省游泳館(八號線換乘)、木塔寺(八號線換乘)、科技二路、科技路(三號線換乘)、勞動南路站(五號線換乘)。

二期站點

二期所經站點分別暫命名為:豐慶路、安定門(西門,七號線換乘)、橋梓口、鐘樓(二號線換乘)、大差市(四號線換乘)、長樂門(東門)、興慶宮、鹹寧路(三號線換乘)、公園南路(新增)、萬壽南路(八號線換乘)、東盛北路、田家灣、紡南路、紡六路、紡一路、紡織城站(一號線、九號線(又稱臨潼線)換乘)。

環境承載力

土地資源承載力分析

到2020年4、5、6號線全部實施後,軌道線路、車站、車輛段場及綜合基地總占土地資源面積約為251.36公頃,占2020年主城區建設用地的0.51%。另外採用軌道交通這個大運量的交通系統可以節約大約575.5公頃的土地資源,作為軌道交通建設的土地開發方式是一種新的土地利用方式。因此土地資源不會成為軌道交通建設的制約因素。

水資源承載力分析

預計到 2020年西安市年年需水量為25.63億立方米/a,總供水量為26.53億立方米/a,則剩餘水量為0.9億立方米/a。西安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實施後,4、5、6號線總用水量127.75萬立方米/a,僅占剩餘水量的1.42%,因此,西安市水資源對軌道交通建設項目的水資源需求有足夠的支持能力。

能源承載力分析

2020年規劃建設的4、5、6號線線路總長為116.2km,估算得總耗電量約為6.62億kwh/a。根據西安市電網負荷預測,4、5、6號線耗電量約占當年供電量的1.62%,故西安市電力系統完全有能力支持軌道交通建設項目的用電量。

地質環境承載力分析

西安市捷運建設規劃線路涉及11條地裂縫。依據“西安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4號線沿線地裂縫變形帶岩土物理力學性質堪察”資料,地裂縫的活動對場區岩土的物理力學性質有明顯影響,地表下6.0m,平面寬度10.0m範圍內影響最為顯著。地裂縫變形帶的土體裂隙多、工程性質較差,施工時可能會造成基坑壁或隧道局部坍塌,也可能出現沿裂隙帶的集中滲水現象,使基坑出現不均勻沉降。

通過地裂縫對捷運4號線的影響類比分析可知,地裂縫對捷運線網的實施有一定影響,必須採取相應的工程措施。

大氣環境承載力分析

根據軌道交通建設規劃,軌道交通線位客運周轉量2020年為2349.58(萬人﹒km)/日。若軌道交通客運量均由公車承擔,則折算成公車為3916(輛.次)。因軌道交通替代部分地面交通減少了一定量的大氣污染物,相當於釋放了一定量的城市大氣環境容量。因此建設軌道交通對西安市空氣品質改善起到積極作用。

水環境承載力分析

預計到2020年,軌道交通4、5、6號線運營期污水總排放量占2020年西安市總污水排放量的0.064%~0.122%,占西安市污水總處理量的0.068%~0.129%。可見,此規劃實施後,所排污水量占西安市總污水排放量及污水總處理量的比例較小,經污水廠處理後排放,不會改變相關納污水體功能。

聲環境與振動承載力分析

對於規劃線路,需要針對不同的敏感點採取相應聲環境減緩措施,通過設定聲屏障及隔聲窗等環境保護措施降低軌道交通對聲環境敏感點的影響。在規劃未建區域,調整臨路側建築物使用功能,控制軌道交通與聲環境敏感建築物的距離,可以滿足當地聲功能區劃要求。採取有效的減振措施的前提下,軌道交通的振動影響也是可控的。

影響因素

西安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涉及的主要環境敏感區主要有地下水水源保護區、歷史文物保護單位、集中居民住宅區和滻灞生態區。

規劃線路周圍主要環境影響因素見表3。

規劃實施環境影響評價小結與建議

振動環境影響評價結論與建議

(1)建議地下線兩側44m和地面線、高架線兩側35m不新建振動環境敏感建築。

(2)當軌道埋深為10m、15m、20m、25m和30m時,滿足二次結構噪聲標準的達標防護距離分別為30m、28m、24m、19和9m。建議在二次結構噪聲影響的居民區,應當採取適當的減振措施降低其影響。

(3)類比西安市捷運在建工程(1、2號線)對城牆、鐘樓的振動專題研究結果,可以分析4、6號線經過明城牆產生的振動影響基本可以滿足古建築振動允許值0.15mm/s的要求,但為了確保其安全性,建議採取減振措施。

參考《古建築防工業振動技術規範》(GB/T50452—2008),捷運4、5號線運營產生時對大雁塔、小雁塔、青龍寺產生的振動速度均在0.15mm/s限值以下。但考慮到大雁塔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且線路距其相對較近,為確保文物的安全,工程應採取減振措施。

4號線運營時對西安事變舊址產生的振動速度超過了0.15mm/s的限制,建議採取鋼彈簧浮置板道床減振。

建設情況

2016年3月29日,捷運六號線一期工程正式開工建設。

2016年5月15日上午,由中鐵七局集團承建的捷運六號線錦業二路站主體圍護結構順利開工,標誌著六號線一期工程首座車站實現主體結構全圍擋施工。

2016年11月西安捷運六號線科技六路至八路段盾構井開始圍擋施工。

2017年1月9日二期工程正式動工。

2017年8月2日,由中鐵七局集團承建的捷運六號線錦業二路站和中鐵六局承建的丈八四路站,同日實現主體結構封頂,這標誌著捷運六號線實現兩座車站封頂,為後續附屬結構及區間施工提供了有利條件。

2018年3月17日,西安捷運六號線西部大道站~錦業二路站區間左線順利貫通,這是六號線首個貫通的盾構區間。

2018年5月20日,捷運六號線一期工程丈八六路~丈八四路盾構區間左線“李政號”盾構機在丈八六路站破壁而出,成為捷運6號線三環內首個貫通的隧道,為後續工程順利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8年5月30日,由中鐵九局承建的西安捷運六號線科技二路站主體結構順利封頂,這是捷運六號線一期工程第8座封頂的車站。

2018年7月3日,捷運六號線丈八六路—丈八四路盾構區間右線順利貫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