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材料與礦資學院

學院設定有材料科學與工程、功能材料、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安全工程及礦物資源工程五個本科專業。 2002年,經學校研究,將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提升為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招生。 2002年“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提升為“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招生,下設材料科學、材料工程和材料套用三個方向。

學院簡介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材料與礦資學院,其前身可追溯到1956年在建築工藝系開設的“混凝土及建築製品工藝”專業。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目前共有教職工157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及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4人,副教授及高級工程師38人,設有陝西省“三秦學者”崗位,此外還聘有一大批國內外材料學科的專家學者為學院兼職教授。
材料與礦資學院當前擁有材料科學與工程、礦業工程和安全科學與工程三個一級學科,擁有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博士點,7個二級博士點,碩士學位授予權覆蓋學院全部專業。學院設有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國家重點學科培育學科、陝西省“名牌專業”。“材料科學與工程”和“礦物資源工程”專業進入全國“卓越工程師”培養計畫。
學院設定有材料科學與工程、功能材料、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安全工程及礦物資源工程五個本科專業。“材料科學與工程”為國家級和省級特色專業,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培養計畫試點專業。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為省部級重點學科和陝西省“名牌專業”。
學院科研平台齊全,學院下設粉體工程研究所、高溫陶瓷研究所、建築工程材料研究所、材料科學研究所、勞動安全衛生研究所和礦物資源工程研究所6個具有教學、科研和技術服務等職能的實體研究所。擁有國家乾法水泥迴轉窯預熱預分解技術研究推廣中心、教育部生態水泥工程中心、陝西省新型乾法水泥工程研究中心、陝西省水泥新技術推廣中心、國家建材甲級設計院、礦山設計院\陝西省建築工程材料質量檢測中心。萊鋼集團、陝西堯柏集團、陝西聲威集團、河南海格爾集團、濟南新峨嵋、北京東方建宇等企業在我院設立了工程研究中心。學院擁有材料與礦物標本陳列館,是展示學校辦學特色的四個校辦展覽館之一。河南濮陽濮耐高溫(集團)材料有限公司、北京東方建宇混凝土科學技術研究院、格雷斯中國有限公司、廣東奔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濟南新峨嵋實業有限公司分別在學院設立教育獎學金。
近年來,學院在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形成了新型乾法水泥工藝理論與技術、粉體工程、新型超細粉磨技術、工業廢棄物資源化、高強與高性能混凝土、陶瓷基複合材料製備技術和新型功能耐火材料研製等研究方向。近年來發表學術論文900餘篇,出版專著7部,教材35部。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國家發明四等獎1項、省部級獎20餘項,獲國家發明專利16項,科研經費年均3000萬元。與德國亞琛工業大學、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挪威科技大學等國外知名大學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
學院一貫重視本科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加強教學過程管理,注重實踐環節教學和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積極探索本科生人才培養的新模式。不斷加強和改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文明養成教育,引導學生全面發展,提高綜合素質。學院重視就業工作,不斷拓寬就業渠道,提高就業質量,本科生一次就業率連續6年均在98%以上,受到了用人單位的好評和歡迎。

歷史沿革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最早可以追溯到建校初期的混凝土及建築製品工藝專業。1956年9月建築工藝系下設建築材料、構件、電工、化學及測量五個教研室,辦有混凝土及建築製品工藝專業。1958年建築工藝系與工業經濟及運輸系合併為工藝經濟運輸系,下設建築工藝、工業經濟、工業運輸、測量及化學五個教研室,辦有混凝土及建築製品工藝、建築工業經濟與組織、工業運輸三個專業。1965年12月工藝經濟運輸系更名為工藝經濟系,工業運輸專業劃歸建築系,並把建築工業經濟與組織專業改為工業經濟專業,故工藝經濟系設定建材、經濟、測量三個教研室,辦有混凝土及建築製品工藝、工業經濟專業。1970年冶金工業部教育革命座談會決定撤銷工業經濟專業,混凝土及建築製品工藝專業改為水泥專業,增設總圖運輸專業和耐火材料專業,同時工藝經濟系更名為建築材料系,設定測量、建材、總圖運輸、耐火材料、水泥五個教研室,辦有水泥、耐火材料和總圖運輸設計三個專業。1980年撤銷建築材料系,水泥專業停辦,建材教研室(含實驗室)、總圖運輸教研室及總圖運輸設計專業劃歸建築系,耐火材料專業(含耐火材料教研室)劃歸冶金工程系,而1977年招生的水泥專業學生分別轉入冶金工程系的有色冶金和煉鋼專業。1984年11月冶金工業部教育規劃與改革工作會議決定耐火材料專業更名為矽酸鹽工程專業。
1993年3月學校將屬冶金工程系的矽酸鹽工程專業(含耐火材料教研室、實驗室)、屬建築系的建材教研室(含實驗室)、1986年創立的全建制的粉體工程研究室、1993年2月創建的結構陶瓷研究室的教師、部分領導、管理人員和實驗設備儀器等合併恢復成立了材料工程系。1993年11月24日冶人教高字[1993]第328號文批准新增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於1994年招生。1999年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將矽酸鹽工程專業、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整合為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2000年1月17日陝高教[2000]3號文批示,材料物理專業招生,2000年10月26日陝高教[2000]87號批准為新增本科專業。
2000年3月校黨委會會議決定,在材料工程系基礎上成立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簡稱材料學院),撤銷資源工程系,並將該系安全工程專業(含安全工程教研室、實驗室)劃歸材料學院。2002年,經學校研究,將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提升為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招生。2005年經學校研究,材料物理專業暫停招生。2007年7月19日,校長辦公會會議決定在材料學院恢復地礦類專業本科招生,經過一年的緊張籌備,在2008年7月將採礦工程和礦物加工工程兩個二級學科專業合併為一級學科地礦類專業本科招生,2008年9月陝教高31號文批准2009年增設礦物資源工程專業。2010年7月12日,教育部教高(2010)7號文批准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專業和功能材料專業為高等學校戰略性新興產業專業,同年將2010級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新生中一個本科班轉至功能材料專業學習。2012年4月21日,為了適應學院學科的發展,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正式更名為材料與礦資學院。目前,學院設定五個本科專業:材料科學與工程、安全工程、礦物資源工程、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和功能材料專業。

學院領導

薛群虎 院長 陝西華陰人,教授,博士生導師,材料與礦資學院院長,全面負責學院行政工作。
程福安 書記 河南登封人,工學碩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碩士生導師,學院黨委書記,兼粉體工程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全面負責學院黨委工作。
李輝 副院長 河南三門峽人,工學博士,副教授,現任材料與礦資學院副院長,粉體工程研究所教學科研部部長,主管學院科研、研究生及資料室工作。
肖國慶 副院長 河南靈寶人,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材料與礦資學院副院長,主要負責本科生教學、實驗室管理等工作。
李蔭兵 副書記 山東沂水人,講師,工學碩士,材料與礦資學院副院長、副書記、紀委書記,分管學院的行政、紀委、學生工作。

學科概況

礦業工程學科

礦物資源工程研究所,其前身是採礦工程研究室(1958年)和礦物加工研究室(1960年),現有專(兼)職教師1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及高級工程師5人,講師3人。研究所承擔礦業工程方向的教學和科研任務,具有採礦工程和礦物加工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
(1)學科特色
礦物資源工程學科作為西北地區唯一一家非煤礦業類學科50餘年累計為國家培養礦業類人才3000餘名。近年來,研究所在礦山系統最佳化、礦山安全、新型礦物材料、工藝礦物學和廢物資源綜合利用等研究領域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八五”科技攻關項目、省部級科研項目數十項,橫向科技服務項目百餘項;發表論文百餘篇,出版教材及著作十餘部。
(2)培養條件
礦物資源工程研究所下設礦物資源工程實驗室,實驗室使用面積800m2,現有各類實驗儀器、設備200餘台(套),價值300餘萬元。主要有岩石三軸試驗機、高梯度強磁分選機、高壓電選機、爆破地震測試儀、岩石超音波參數測定儀、多系列浮選機。
(3)主要研究方向
浮選
資源綜合利用
礦物綜合利用
礦物材料

安全工程學科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環境工程專業是在原給水排水和暖通空調兩個優勢專業的基礎上於1976年組建,是我國最早成立的環境工程專業之一。1984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1996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1998年獲準建立環境科學與工程博士後流動站,2002年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經過30年的建設和發展,本學科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等方面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已經成為我國中西部建立最早、學科層次最全的學科之一。
(1)學科特色
該學科以建築安全為主要特色,兼顧礦山、冶金和化工行業安全。開展安全科學技術領域的科研與開發工作。
(2)培養條件
勞動安全與衛生研究所現有專(兼)職教師11人,其中具有正高級職稱2人,副高職3人,中級職稱5人,初級職稱1人;共出版專著與教材6本,發表論文百餘篇。
實驗室現有用房300m2,其中實驗教學用房5間,面積220m2,辦公室2間。安全工程實驗室下設安全人機工程、防火防爆、工業通風、職業衛生、特種設備、室內環境檢測、靜電檢測、氣相色譜檢測室等八個實驗室,為校、院共建共管。實驗室現有各類實驗儀器、設備180餘台(套),價值100餘萬元,
(3)主要研究方向
安全評價理論與技術
安全系統決策與最佳化
風險控制與預警
城市公共安全與保障體系
系統決策與風險報警
城市防火與減災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可追溯到始建於1956年9月的建築工藝系“混凝土及建築製品工藝”專業。1970年成立建築材料系,同時混凝土及建築製品工藝專業改為水泥專業,隨後增設“耐火材料”專業。耐火材料專業是當時全國開辦這一專業的三所高校之一,而水泥工藝專業為全國開辦這一專業的五所高校之一。1993年4月以粉體工程研究所、建築工程材料研究所及結構陶瓷研究所和無機非金屬材料研究所重新組建為材料工程系,設矽酸鹽工程專業,並增設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1999年根據新專業目錄的要求,將“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和“矽酸鹽工程”專業歸併為“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2000年安全工程專業劃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2002年“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提升為“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招生,下設材料科學、材料工程和材料套用三個方向。2010年學院成功申報並獲準國家新興戰略產業本科專業“功能材料”專業和“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專業。
(1)學科特色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是西北地區最早設定水泥、矽酸鹽工程、耐火材料等專業的學科,多年來一直以無機非金屬材料的基礎理論、製備新技術和套用為主要研究方向,在水泥工程理論與技術、耐磨複合材料、生態建築材料及工業固體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以及高溫結構材料理論等領域具有鮮明的研究和辦學特色,在師資力量、人才培養、科研成果等方面有多年深厚的積澱基礎,為中國冶金、建材等行業培養了大批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級人才,部分研究方向達國際領先水平,取得了一大批解決實際問題、推動行業進步的科技成果,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的知名度。
(2)培養條件
本學科現共有教師56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1人、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1人、陝西省“三五”人才1人、陝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1人、博士生導師6名、教授11名、副教授20名、講師19名以及助教4名。其中博士後1人、博士12人,獲碩士以上學位人員50人,占全體教師的89.3%。45歲以下教師45名,占全體教師的80.4%。
該學科現擁有矽酸鹽工程實驗室、建築工程材料實驗室、高溫結構材料實驗室及功能材料實驗室,擁有專業實驗室面積3840m2。2004年至2008年科研經費到款5554.67萬元(其中縱向科研經費849萬元)。當前,該學科建設的“無機非金屬材料”實驗室是校級實驗示範中心。此外擁有“材料與礦物標本陳列館”,是展示學校辦學特色的四個校辦展覽館之一。
該學科擁有萬元以上儀器設備合計122 台(件),儀器設備值合計1813.00萬元,30萬元以上大型精密儀器有:掃描電子顯微鏡、雷射粒度分布測定儀、圖像分析儀、X射線衍射儀、同步熱分析系統及X射線螢光光譜儀。其中粉體工程研究所投資17萬元建設了冷模實驗平台,投資400餘萬元建設了2個多功能熱模實驗平台,可進行高溫條件下流體動力學、傳熱及傳質、反應工程及自動化控制等多種綜合性科研項目
(3)主要研究方向
水泥工程理論與新技術
新型生態建築材料
新型功能耐火材料
耐磨複合材料
材料物理
研究方向
材料與礦資學院1999-2010年主要學科研究方向一覽表
學科領域主要研究方向
材料科學與工程
材料工程理論及新技術
固體廢棄物資源化(污泥、鋼渣、粉煤灰、煤矸石)
新型生態膠凝材料
高溫結構陶瓷及超高溫陶瓷的基礎理論和套用研究
高強高性能混凝土及建築節能
新型功能材料的基礎理論和套用研究
安全工程
礦山安全技術及工程
安全管理與風險預警
職業危害預防與控制
礦業工程
低品位複雜共生礦選冶基礎與新方法
難選礦物可選性研究
礦山安全回採理論及方法

博士後流動站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是以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材料與礦資學院、冶金工程學院和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部分研究所為依託,經國家博士後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於2003年批准設立的。
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依託的一級學科是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是由1956年西安建築科技大學並校初期的混凝土製品及其工藝和後期的水泥、耐火材料、煉鐵、煉鋼、軋鋼、有色金屬加工等專業發展而來。其中耐火材料、煉鐵、煉鋼、軋鋼、有色金屬加工專業是西北地區的專業教育和人才培養基地。1981年獲金屬壓力加工碩士學位授予權,1986年相繼獲建築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材料學碩士學位授予權,1993年獲材料加工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獲材料物理與化學碩士學位授予權。2000年獲材料學二級學科博士授予權,2004年獲準自主設定環境材料學博士點,2008年獲準自主設定建築材料二級學科博士點。
該學科在無機非金屬材料理論研究、新產品與新工藝開發、工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生態建築材料研發、微(納)米晶材料製備、金屬材料組織性能控制、鈦合金在新材料研究及金屬材料先進連線技術研究等方面均處在國際先進、國內一流水平。
該學科現有副高以上專業技術人員52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及教授級高級工程師22人,此外還聘有一大批國內外材料學科的專家學者為學院兼職教授。擁有材料學、材料物理與化學、環境材料、建築材料及材料加工工程等4個工學碩士點;擁有材料工程和材料學2個工程和高教碩士點;擁有材料學、環境材料、建築材料和材料加工工程4個博士點。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為省部級重點學科和陝西省“名牌專業”。
該學科擁有西部建築科技國家重點實驗室(籌建)、國家乾法水泥迴轉窯預熱預分解技術研究推廣中心、稀有金屬材料加工工程中心等三個國家級工程試驗中心;擁有教育部生態水泥工程中心、原冶金部黃金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陝西省納米材料與技術重點實驗室、陝西省新型乾法水泥工程研究中心、陝西省生態建築材料工程研究中心、陝西省生態水泥混凝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陝西省水泥新技術推廣中心、國家建材甲級設計院、陝西省建築工程材料質量檢測中心、陝西省黃金與資源重點實驗室、陝西省冶金技術工程技術中心等十一個省部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該流動站專業儀器設備先進、齊全,能滿足該學科不同研究方向的科研需要。
至今,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十一五”攻關計畫、“973”項目、國防軍工等23項國家級科研項目,以及眾多的省部科研項目。申報和授權國家發明專利60餘項,被三大檢索收錄高水平論文200餘篇,科研成果轉化直接經濟效益約20餘億元。
同時,萊鋼集團、陝西堯柏集團、陝西聲威集團、西安秦翔科技、北京東方建宇等企業在我院設立了工程研究中心。濮陽濮耐高溫材料股份公司、廣東奔郎超硬材料與製品公司在學院設立了獎學金。與德國亞琛工業大學、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挪威科技大學、等國外知名大學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擁有“材料與礦物標本陳列館”,是展示學校辦學特色的四個校辦展覽館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