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音樂史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基本信息

書 籍: 《西域音樂史》
作 者: 宋博年 著
出 版 社: 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6-9-1 字數: 500000
版 次: 1 頁數: 418
印刷時間: 2006-9-1 開本: 16開
印 次: 1

內容簡介

神奇、美麗、廣袤、富饒的新疆古稱“西域”。這裡有著高峻的山脈,清澈的湖泊,奔騰的河流,豐茂的森林、草原與牧場;更有著星羅棋布、不勝枚舉的風景名勝與文物古蹟。正是這些珍貴無比的自然與社會人文遺產才構成了博大精深的西域文化。
無論是古代西域,還是現在新疆,從來都是中國與西方諸國政治、經濟、文化、宗教、藝術交流的重要交通孔道;更是歷史上東西方各民族遷徙、角逐、交匯、融合的世界性文化薈萃之地。在這個被譽為世界人種、民族、語言、藝術“博物館”的巨大歷史空間中,眾多的古代與現代民族都在精心地打造著西域音樂藝術這塊名彪千古的文化品牌。
自公元前16世紀的遠古時期,於夏代西域先民就在獻演獨具特色的原始樂舞;歷經西漢張騫通西域,帶回“胡角橫吹”與《摩訶兜勒》,至隋唐時期宮廷盛行西域七、九、十部樂。神奇、美妙的西域音樂已風靡神州,深深地植根於中原大地;再至明清、民國年間,新疆各民族音樂歌舞與木卡姆套曲於天山南北、長城內外游龍走蛇,廣載盛譽,一次次激起國內外文人學者的好奇與驚喜。他們樂而不疲地試圖摸清西域音樂的歷史脈絡與藝術魅力。
本書所涉及的內容及範圍以狹義的西域為主。由於歷史上中亞、西亞一些地區,自西漢以來曾長期處於我國歷代中原王朝的有效統轄之下;考慮到這一歷史事實,本書在寫作過程中,也將其納入寫作範圍之內。
西域音樂遺產如今只能以出土文物、史書、文獻,以及古樂器形式存世,更多的則衍化於各民族民間歌者、樂手的心授口傳的歌聲與樂聲之中。故此,發掘、整理與研究的難度很大。作為綜合性學科的西域文化史學,在國內外從事這一領域的研究專家學者為數不多,成果也有限。繼而深入探研其分支學科的西域音樂文化之奧秘,無疑是對我們的一個重大學術挑戰。

圖書目錄

前言
緒論

第一章

遠古先秦時期音樂文化(公元前2250至公元前206年)
第一節 西域原始民族及原始文化的形成
第二節 神話及傳說中的西域樂舞
第三節 西域岩畫上的樂舞藝術
第四節 古代西域與中原音樂文化的交流

第二章

兩漢時期音樂文化(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
第一節 月氏、烏孫、匈奴諸族音樂
第二節 西域都護府與漢樂府
第三節 張騫通西域及摩訶兜勒
第四節 胡角橫吹與鼓吹鐃歌
第五節 箜篌、琵琶的演變與流行

第三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音樂文化(公元220-581年)
佛教音樂文化的東漸

第四章

隋唐五代時期音樂文化(公元581-960年)
第一節 隋唐諸樂部與胡樂
第二節 龜茲樂與蘇祗婆其人
第三節 五旦七調與印度樂律
第四節 唐代大曲與西域樂舞
第五節 隋唐五代的西域樂師
第六節 敦煌胡樂及宗教樂舞
第七節 回鶻汗國傳統音樂文化

第五章

宋元時期音樂文化(公元960-1368年)
第一節 柘枝隊與胡妲之演化
第二節 諸宮調、元曲與胡曲
第三節 西夏樂舞與西羌樂演變
第四節 阿拉伯音樂文化的東漸

第六章

明清時期民族音樂文化(公元l368-1911年)
第一節 明清時期新疆維吾爾族音樂
一、新疆維吾爾族歷史及音樂文化概述
二、新疆維吾爾族音樂
三、維吾爾族民族民間樂器的歷史演變
四、新疆維吾爾族音樂形態基本特點
第二節 明清時期新疆漢族音樂
一、新疆漢族音樂概述
第三節 明清時期新疆哈薩克族音樂
一、新疆哈薩克族歷史及音樂文化概述
二、法拉比對哈薩克族音樂的偉大貢獻
三、新疆哈薩克族音樂形態基本特點
第四節 明清時期新疆回族音樂
一、新疆回族音樂概述
第五節 明清時期新疆蒙古族音樂
一、新疆蒙古族歷史及音樂文化概述
二、新疆蒙古族音樂
三、新疆蒙古族音樂形態基本特點
第六節 明清時期新疆柯爾克孜族音樂
一、新疆柯爾克孜族歷史及音樂文化概述

第七章

近現代時期音樂文化(1911-1949年)

附錄

附錄一 西域音樂大事記略
附錄二 新疆石窟分布及西域樂器圖表
附錄三 木卡姆圖表
附錄四 新疆民族音樂術語釋義
附錄五 新疆民族音樂代表性譜例
參考文獻
後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