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四南大街

西四南大街

西四南大街,位於北京市西城區東南部,北至西四北大街,南起西單北大街。

簡介

(圖)西四南大街西四南大街

西四南大街,因與西安門大街垂直相交,呈“丁”字開,民國時稱丁字街。南段稱缸瓦市,稱缸瓦市大街。1965年統稱西四南大街。1981年又將天福大院併入。北端為西四商業區,南端地接西單商業區,故街內多商業店鋪。

萬松老人塔位於西四南大街。萬松老人即萬松行秀禪師,自稱萬松野老。金代河內(今黃河以北)人。出家於荊州,是金元間的佛教大師(屬佛教支派曹洞宗),同時深通儒家經典。著作有《從容錄》、《請益後錄》、《萬壽語錄》等。81歲圓寂於燕京西郊仰山的棲隱寺。

歷史遺蹟

(圖)西四南大街萬松老人塔

萬松老人塔

萬松老人塔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內西城區西四南大街41號。磚塔胡同因之得名。占地105平方米。南宋淳元年(1241)萬松老人圓寂後,修此墓塔。萬松老人塔為金元時代風格的密檐八角九層磚塔,高約一十五點九米,是北京城區僅存的一座磚塔。塔院東西長十四米,南北寬七米,面積為九十九點三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二十二點五平方米。萬松老人塔原為八角七級密檐式磚塔。清乾隆十八年加高至九級。民國十六年由葉恭綽等人重修,辟大門並書石門額“元萬松老人塔”。清塔內包著元塔。此塔玲瓏別致,與眾不同,是北京的一處街景。

西四牌樓

(圖)西四南大街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是西四的全稱,它與皇城以東的東四牌樓相對稱,是北京城兩個重要的交通要道和繁華商業街。牌樓又名牌坊,多建於陵墓、廟宇、祠堂、路口和園林中。我國古代園林規劃、建設上講究格局和氣勢。牌樓是城市的裝飾物。據史書記載,明永樂年代建設北京城時,就在東四、西四、東單、西單、東、西長安街等處建有牌樓。這種布局使北京城更加雄偉壯觀。城市牌樓對老百姓來說,是行路辨別方向的標誌。西四牌樓處是東、西、南、北相同的十字路,每個路口各建一座四柱三樓式描金、油漆彩畫、木結構的牌樓,檐下有如意斗拱。據《京師坊巷志稿》記載,南、北路口的牌樓上都書“大市街”,東路口牌樓上書“行仁”,西路口牌樓上書“履義”。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北平更名北京成為人民的首都。城市迅速發展,為了改善道路狹窄,交通受阻的現象,於1954年該地區展寬馬路時,將這四座牌樓拆除。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