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中枏父鬲

西周中枏父鬲

西周中枏父鬲是西周年間的同期,現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高14厘米,口徑19.5厘米。造型別致,寬寬的口沿向外周折出,頸處收束。圓腹的下部均勻地配置三條牛蹄狀的足,而且每條足的外側都鑄出縱向的凸棱即考古學家所稱的扉棱。每條棱兩側,是淺浮雕式的怒目圓睜的獸面,而扉棱恰位於兩目中間,形同高鼻。這種獸面,就是商周青銅器上最為流行的饕餮紋。饕餮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貪吃的惡獸,後世多以饕餮喻指貪婪之徒。

年代: 西周 中父鬲
規格: 高14厘米 口徑19.5厘米
收藏地: 陝西歷史博物館
質地類型: 銅器
體現出神秘的氣息
青銅鬲出現於商代前期。這件青銅鬲造型別致,寬寬的口沿向外周折出,頸處收束。圓腹的下部均勻地配置三條牛蹄狀的足,而且每條足的外側都鑄出縱向的凸棱即考古學家所稱的扉棱。每條棱兩側,是淺浮雕式的怒目圓睜的獸面,而扉棱恰位於兩目中間,形同高鼻。這種獸面,就是商周青銅器上最為流行的饕餮紋。饕餮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貪吃的惡獸,後世多以饕餮喻指貪婪之徒。
無論其口沿部位剛勁的折線,還是其腹部粗眉高鼻的饕餮和三條雄健的蹄足,我們都能從中體會出一股雄性的剛毅之氣。這種大氣的作派和古樸的作風所體現的神秘氣息,正是商周青銅器的魅力所在。鬲在商周時期是烹煮食品的器具,本身兼具了今日的灶和鍋的功能。但青銅鬲當時還是重要的禮器,作為國家重要活動的象徵而存在。這件鬲的口沿及內腹壁上就鑄出了一篇短文,記載了其主人中枏父的一些生平事跡,雖然只有三十八字,卻是已發現的銅鬲銘文中最長的,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揭開多年之謎

值得注意的是,形制、銘文與之完全相同的銅鬲,傳世的還有另外的兩件,分別收藏在上海博物館和陝西省西安市文管會。許多年來,學者們對這三件銅鬲的出土地點一直苦思不解。直到1962年12月在陝西省永壽縣出土了一件中枏父匕,謎底才被揭開。匕相當於今天的勺,是撈取熟食的工具。原來永壽縣曾有一批青銅器被盜掘,後流散至民間而為各地收藏者收購。現存上海、西安等地的這批珍寶,實際上原來都屬於中枏父這位西周恭王時期的貴族。這個局面大概是中枏父所始料不及的,不然的話,他也不會在銅鬲上赫然鑄出"子子孫孫永寶用"的話了。歷史和中枏父開了個玩笑,也給我們留下了有趣的話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