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麥蝽

西北麥蝽

西北麥蝽,是動物界、節肢動物門的一種動物。 別名麥蝽象,為昆蟲綱半翅目蝽科的一種。分布北起黑龍江、內蒙古、新疆,南至山西、陝西、甘肅、青海。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西北麥蝽

學名 Aelia sibirica Reuter

寄主 麥類、水稻等禾本科植物。

為害特點

成、若蟲刺吸寄主葉片汁液,受害麥苗出現枯心或葉面上出現白斑,後扭曲成辮子狀,出現白穗和秕粒。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9—11mm,黃褐色,具黑白縱條紋,頭向下傾,前端尖且分裂。小盾片特發達似舌狀,長度超過腹背中央。卵饅頭形,紅褐色。若蟲體大部乃至全體黑色,複眼紅色,腹節之間為黃色。(圖左)

生活習性

寧夏年生2—3代,以成蟲在芨芨草基部越冬。翌年4月下旬開始活動,5月初遷進麥田為害麥苗,5月上旬在麥苗下部葉尖或地表的枯枝殘葉上產卵,11—12粒排成單列,5月中旬孵化成若蟲繼續為害,小麥成熟時成蟲又飛回越冬雜草上,進入10月間開始潛伏越冬。

防治方法

(1)在越冬蟲恢復活動以前,清除麥田附近的英英草深埋或燒毀,以減少蟲源。

(2)必要時,用2.5%敵百蟲粉1kg,拌細砂20kg,撒入草叢。

(3)在成蟲為害高峰期,向麥苗或芨芨草上噴撒2.5%敵百蟲粉,每667m2用1.5—2kg。10天后再噴1次,消滅初孵若蟲。(4)必要時可噴灑2.5%保得乳油2500倍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