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大學博物館

西北民族大學博物館創建於2000年9月,是該校立足西北,面向校內外濃縮展示西北少數民族優秀文化遺產和民俗文化的重要視窗,是該校教學科研的重要輔助參與部門。

基本情況

西北民族大學博物館創建於2000年9月,是我校立足西北,面向校內外濃縮展示西北少數民族優秀文化遺產和民俗文化的重要視窗,是我校教學科研的重要輔助參與部門。西北民族大學博物館的基本職能是本著廣聞博納、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搶救、保護西北少數民族歷史文物和民俗實物;進行陳列和研究;面向國內外開展民族文化的弘揚和交流。西北民族大學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1500餘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4件,二級文物25件,三級文物88件。館藏的“阿巴斯王朝銀制印章”、“清道光、同治年刊刻《天方性理》”、“公元1258年波斯文手寫體教法經”、“ 清光緒景泰藍馬鐙、馬鞍”等均具有很高的藝術鑑賞和學術研究價值。開館至今,已成功接待國內外來賓3.5萬餘人次,全國人大常委圖道多吉,國家民委副主任牟本理等領導曾親臨參觀指導。2001年我館成功接待外交部組織的40個國家駐華武官團,得到外賓的高度評價。同年,與北京民族文化宮合作,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成功舉辦為期三個月的“中國伊斯蘭文化藝術展”,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親臨參觀。隨著我國博物館事業的蓬勃發展,西北民族大學博物館將抓住機遇,開拓進取,為把我校博物館建設成為西北少數民族有形和無形文化遺產展覽、交流和研究中心而不懈努力。

機構人員

館長

趙學東 黨員 教授

辦公崗位

陳柳 主任

文物徵集與研究崗位

馬健 黨員 館員 中國博物館協會會員

保管崗位

周尚娟 團員 助理館員 中國博物館協會會員

陳列崗位

索黛 副研究館員 中國博物館協會會員

博物館大事記

2001年大事記
1.西北民族學院博物館正式開館
2.整章建制,《西北民院博物館管理暫行辦法》、《博物館參觀接待工作暫行辦 法》等6項管理規章制度出台。 
 3.博物館現有254件展品的拍照、質地辨別、初步斷代、尺寸度量及文字說明工 作完成。
 4.7月28日至9月28日我校博物館與北京民族文化宮聯合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成功舉辦“六個世紀以來中國伊斯蘭藝術”展覽。 
5.博物館先後接待外國駐華武官團、新生入學教育、民族團結進步月等活動來賓 3000餘人次。 6.博物館完成了向甘肅省文物局的登記備案工作,並同時向國家民委文宣司等抄 報,將我校博物館今後的工作納入到國家博物館管理的正常渠道。 
2002年大事記

1.博物館完成了722件藏品和硬體設備的基礎檔案編制工作,整理編制了《館藏展品清冊》、《館藏展品照片、底片資料分類清冊》、《展品購置明細表》、《博物館硬體設備登記表》。 
2.7月根據甘肅省文物局的統一部署,完成了博物館基本單位的登記和館藏文物的鑑定定級。經省文物局專家鑑定,我校博物館現有國家一級文物4件;二級文物24件;三級文物88件;一般文物101件,三級以上文物占到館藏文物總數的53%。 
3.圍繞學校更名和申博工作,積極籌措,先後接待了國家民委、國務院學位辦、教育 部、中央電視台、全國雙語研討會的領導和專家380多人;接待進行學術交流的瑞士、 蒙古、英國、法國、克羅埃西亞等國賓客40餘人。接待常規性參觀和新生教育、民族 團結進步月專題參觀人數總計2300餘人次。 4.西北民族學院博物館更名為西北民族大學博物館。 
5.博物館第一期網頁製作完成。 
6.博物館簡介印製完成,《校刊》編髮一期博物館專版。

2003年大事記
1.根據“非典”疫情形勢,進行博物館展廳和周邊環境的衛生清理及消毒工作。
2.接待前來我校訪問和學術交流的國家民委、青海省民委、內蒙古人大及英國、法國、 新加坡、台灣地區來賓100餘人。接待常規性參觀和新生教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 月”專題參觀總計1450人次。 3.成功組織第八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月書畫筆會”和“西北少數民族歷史文物展”。 4.整章建制,《西北民族大學博物館藏品徵集工作暫行辦法》、《博物館值班室工作 規定》、《博物館鑰匙管理暫行辦法》等制度出台。 5.完成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委託中國高校博物館專業委員會承辦的博物館及相關機構 基本情況的調查資料上報工作。 6.向甘肅省文物局報送了我校館藏一級文物檔案建設及保護項目規劃、經費預算報告。 7.與西北師大博物館開展館際交流合作。 8.以現場觀摩方式為我校歷史系、蒙語系學生安排考古、民俗學實踐課程。 9.徵集了一批新石器時期彩陶、清代至民國名人字畫,豐富了館藏。 
2004年大事記
1.接待校內外參觀來賓4000餘人次,其中接待國家民委計財司、民委幹部考評組、北 京民族文化宮、西藏自治區人大、西藏博物館、寧夏自治區文物局、固原博物館、寧 夏大學等單位來賓 273 人次;美國、法國、蒙古、韓國、挪威、加拿大、中國台灣 等地來賓 61人次。
2.5月籌備參加了在蘭州東方紅廣場舉行的主題為“博物館與無形遺產”國際博物館日 大型宣傳活動,並在我校組織開展了博物館日主題徵文活動。 
 3.舉辦“西北少數民族歷史文物展”和“共鑄輝煌”金秋書畫筆會。
 4.修飾製作了博物館新網頁。 
5.《西北民族大學博物館管理規章彙編》印製完成。 6.按照國家《博物館藏品管理辦法》對藏品檔案建設的基本要求,編制完成了西北民 族大學博物館藏品資料庫,對1400餘件藏品進行了數據採集、錄入和圖片拍攝處理, 為民委系統民族文物管理軟體的使用奠定了前期準備工作。 7.甘肅省文物工作會議在平涼召開,省文物局正式行文將我校博物館納入行業博物館 管理。 8.赴寧夏固原,陝西西安、寶雞,甘肅天水、禮縣、蘭州等地開展藏品徵集活動,征 集到新石器時期、秦漢至民國具有鮮明時代特徵和民族文化內涵的歷史文物68件。 9.赴寧夏銀川實地考察,與寧夏“中華回鄉文化風情園”達成了在2005年5月參加中 國回族文物展覽的意向,完成了23件參展文物的基礎性資料。 10.與北京民族文化宮合作共同倡導籌建中國博物館學會民族博物館專業委員會,並開 始前期工作。 11.參加了國家民委舉辦的民族文物培訓班,向國家民委主辦部門反映了我校博物館發 展的現狀和發展面臨的問題,並與國內40家民族博物館的領導進行了研討。
2005年大事記
1.博物館深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
2.發揮博物館民族文化宣傳展示視窗職能,接待國內上級領導、專家學者等來賓205人, 接待美國、日本、韓國、沙烏地阿拉伯、馬來西亞、蒙古、法國、瑞士、澳大利亞、加 拿大等國來賓149人,接待校內師生 533人次,並作好歷史文化學院、蒙古語言文化 傳播學院、語言文化傳播學院研究生、本科生的教學科研實習基地功能,先後舉辦觀 摩課堂5次。 
 3.組織“5·18國際博物館日”和“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月”專題展覽活動。
 4.進一步健全博物館藏品資料庫建設和國家民委文物管理系統信息錄入和規範管理工作 ,館藏所有文物均已納入系統管理範疇。 
5.博物館新網頁製作完成。 6.赴寧夏西海固、吳忠、同心、銀川和甘肅甘南、隴南、蘭州開展了四次大的文物徵集 工作,徵集文物 127件。 7.組織寧夏中國回族歷史文化展和2006年在北京舉辦的“全國民族博物館珍藏展”,組 織41件文物參展。 8.參加國家民委舉辦的民族學與民族博物館發展學術研討會和全國高校博物館專業委員 會會議,並與北京民族文化宮共同倡導成立中國博物館學會民族博物館專業委員會。
2006年大事記
1.發揮博物館民族文化宣傳展示視窗職能,接待校內外觀眾2360人次。其中:上級領 導、專家學者133人;英國、日本、美國、法國、加拿大、馬來西亞、蒙古、澳大利 亞等國來賓47人;校內師生2180人次。 2.組織“5·18國際博物館日”和“文化遺產日”大型校外宣傳活動,並配合學校“民族 團結進步教育月”,開展“西北少數民族歷史文物專題展覽”和書畫筆會活動。 3.甘肅省電視台、校電視台等新聞媒體對我校博物館在民族文化遺產搶救保護方面的工 作予以充分關注,拍攝播放了《回眸》和《民族寶藏-西北民族大學博物館》專題宣 傳片。 4.根據2006年《西北民族大學校長辦公會議紀要》(第13期)關於博物館館址的批示 精神,博物館整合國內民族博物館信息資料,實地考察了甘肅省博物館、平涼博物館 、甘肅省錢幣博物館等新建館,修訂編寫了《西北民族大學民族博物館新館藝術陳列 大綱》、《西北民族大學博物館基本陳列設計及製作項目招標檔案》等博物館建設規 劃報告,組織校內外專家對《西北民族大學民族博物館新館藝術陳列大綱》進行充分 論證,基本完成了博物館新館建設前期籌備工作。 5.赴甘肅、青海等民族地區開展文物徵集工作,徵集文物 56件。 6. 按照國家民委要求,加強博物館藏品資料庫建設,館藏文物均已納入民委文物管理 系統。 7.2月,被吸收成為中國博物館學會團體會員、14名博物館文物徵集鑑定組成員被吸收 為中國博物館學會會員。3月,博物館被中國民族博物館專業委員會吸納為常委單位。 8.西北民族大學文物保護和收藏協會成立。

館藏精品

珍貴文物
民族服飾
宗教文化
民族書畫
生產生活用具
陶瓷精品
青銅風韻
黑瓷藝術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