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政法大學勞動法診所

"1982年任教以來,從事經濟法學與勞動法學的教學與研究。 講師

診所簡介

西北政法大學勞動法診所是由國際勞工權益基金會(ILRF)資助,由西北政法大學創辦的學生社會實踐教學與勞動者法律服務機構。診所內部設有勞動法案例培訓部、勞動者權益糾紛代理部、網路及諮詢部三個部門。各部門按照預定計畫,各司其職,相互配合,最終將培訓、諮詢及代理有機地結合起來。勞動法診所現有專職教師10人,兼職教師若干名。截止2012年6月,西北政法大學勞動法診所諮詢案件1000多起,代理案件70餘起,參加公益普法10餘次,贏得社會的普遍好評,中國政府網、陝西日報、新浪網、經濟觀察報、華商報、西安日報、三秦都市報等多家媒體報導。

組織結構

勞動法案例培訓部(簡稱培訓部)

培訓部是勞動法診所下設的從事勞動法技能教學的內部機構。其教師由專職勞動法教師、勞動者律師、法官及勞動仲裁員組成。學生來源為我校法學專業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在校生。學生經過計畫選拔進入培訓班,按照教學計畫安排,完成68個學時的教學和考核,成績合格者,獲得4個選修課學分。
培訓部的教學活動實行案例教學。一課時一案例,課前分析,課中集中討論,採用辯論、模擬審判、大腦風暴等多種形式,將教學活動與代理部的代理活動相結合,使每位參加培訓的學生都有機會參與案件代理。
培訓部實行部長負責制,每學期實現預定計畫。

勞動者權益糾紛代理部(簡稱代理部)

代理部是勞動法診所下設的專門從事勞動者權益案件代理的內部機構。面向勞動者,服務勞動者。採用一般案件諮詢,典型案件和重大案件代理的方式。既達到服務勞動者的目的,又通過案件代理鍛鍊學生的實踐技能。代理部的工作主要有案件代理、案件指導、出庭代理和總結,由專職律師指導學生並一同出庭。
代理部的代理活動將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參與性,並指導學生的角色定位、證據收集和分析、代理技巧及法律文書寫作。
代理部實行部長負責制,按計畫完成預定任務。

網路諮詢部(即診所辦公室)

網路諮詢部即診所辦公室,是勞動法診所下設的專門協助培訓部(代理部)工作、進行學員管理和診所日常運作的內部機構。直接面對勞動者,搭建學員和老師交流的平台,是勞動法診所的視窗。網路諮詢部協助培訓部完成學員的招新、課程安排、課堂培訓和考核等具體工作;協助代理部完成代理案件的管理、代理手續的辦理和當事人交通補助的審核發放;
安排學員值班並開展當面諮詢和電話諮詢業務,負責網路的日常維護和網路諮詢;籌劃安排公益普法、模擬仲裁等重大活動。
網路諮詢部的工作是搭建勞動者與診所、教師和學員溝通平台,為勞動者提供免費、優質服務,發掘學員潛力、調動學員積極性。
網路諮詢部實行學員班長協助下的辦公室主任負責制。

宗旨目標

診所奉承“探究理念、創新方法、服務勞工、培養人才”的宗旨,通過案例研討教學、勞動者權益糾紛代理、勞動者諮詢等形式,實現服務勞動者,培養人才的目的。

教學模式

診所實行教師――律師――學生三位一體,諮詢――討論――代理相互融通的運作模式,即由西北政法大學專職勞動法教師、專家和專職勞工維權律師指導學生傾力為廣大勞工提供以下優質、免費的法律服務:
一、向勞工普及勞動法律知識;
二、以電話、網路、面談等形式,向勞工進行勞動爭議案件的諮詢;
三、接受勞工委託,擔任其勞動爭議仲裁、訴訟案件的代理人。診所接受勞動爭議代理案件的範圍為:
(一)因確認勞動關係發生的爭議;
(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契約發生的爭議;
(三)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障、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髮生的爭議;
(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四、對受託代理的疑難勞動爭議案件,組織專家論證。
診所在對勞工的勞動爭議情況進行審查後,如接受委託,則有權指定1-2名在校大學生作為勞工的代理人在律師的指導下出庭代理案件。如不接受委託,則僅向勞工提供一定的法律諮詢服務。
勞工在諮詢時,應當向診所提供其身份證明及與勞動爭議相關的證據原件備查,並提供身份證明和相關證據的複印件存檔。
診所面向勞工,服務勞工,不接受用人單位的法律諮詢,亦不接受用人單位的委託向其提供勞動爭議案件的代理服務。

診所教師

專職教師

項目顧問 郭 捷
教授,西北政法大學副校長,西南政法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勞動法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社會法學研究會副會長,陝西省法學會社會法學研究會會長,教育部法學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高等法學教育研究會理事、西安市與鹹陽市中級人民法院法律諮詢專家委員會委員等職。
1982年任教以來,從事經濟法學與勞動法學的教學與研究。先後在《法學研究》、《法律科學》、《人文雜誌》等期刊發表專業學術論文20餘篇,法學教育研究論文10餘篇;主編、副主編、參編著作及教材有《勞動法學》、《勞動法概論》、《經濟契約法》、《契約法新論》、《經濟法學原理》等;主持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承擔並完成省部級科研課題4項。先後獲省政府優秀科研成果獎兩項,獲省政府優秀教學成果獎兩項。
負責人 謝德成
西北政法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西北政法大學社會法研究所所長,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教研室主任。中國法學會社會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陝西省法學會社會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陝西勞動保障廳、陝西省總工會法律顧問。
1986年畢業於西北政法學院,2001年獲得法律碩士學位。長期從事經濟法學與勞動法學的研究和教學,先後在CSSCI核心期刊及重要期刊上發表勞動法專業學術論文和法學教育研究論文30與篇,其中數篇被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全文轉載。主要參加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承擔並完成省部級科研課題3項。先後多次給省人大常委會、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工會、勞動仲裁委員會、法院系統講解和解讀勞動法,還多次參與大型勞動普法和維權活動。
培訓部部長 義海忠
副教授,西北政法大學培訓中心主任,研究生導師。1984年7月畢業於西北政法學院法律系。兼任西安市國土資源管理局特邀執法監察專員;國家銀河工程特聘教授;陝西省通信協會電信用戶委員會委員;中國商業法學研究會理事,併兼任該研究會房地產法與物業管理法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陝西省法學會經濟法研究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陝西省法學會金融法研究會常務理事;陝西省法學會仲裁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近幾年先後在各類期刊發表論文近二十篇,其中《資產管理公司在接受和處置房地產中應注意的相關法律問題爭議》獲得陝西省法學會2002年優秀學術論文二等獎;《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之我見》獲得陝西省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2002年科研成果一等獎。現主持省級課題兩項,參與國家級、省級與院級課題多項;作為主要參加者,完成的西安市科委《最佳化西安發展環境》的課題項目榮獲第四屆西安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主編教材一部,論文集一部。
代理部部長 劉陸
律師,大學文化程度,工業經濟師職稱,具有國家企業法律顧問執業資格,陝西省法學會社會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曾任企業辦公室主任,人力資源部經理,行政總監等職,陝西仁和萬國律師事務所律師,任中國銀行陝西省分行,光大銀行西安分行,西安�灞生態區管委會及西安多家企業法律顧問。理論功底紮實,擅長辦理各類民事商業經濟案件,特別是在公司企業法律實務和勞動法事務方面具有獨到的法律技巧與經驗。經典案例:朱永勝訴陝西國力足球俱樂部勞動仲裁案等。
教師 高 瑾
講師,西北政法大學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教研室教師,兼職律師,陝西省法學會社會法學研究會理事。1995年畢業於西北政法學院法學一系,獲學士學位。2004年畢業於西北政法學院經濟法專業,獲法學碩士學位,同年留校任教。主要研究方向:勞動與社會保障法,經濟法。主要論文有:《關於我國勞動契約制度有關問題的法律思考》、《淺析經濟法的調整對象》、《土地徵用的範圍及補償制度》等。理論功底紮實,實踐經驗豐富,在幾年的教學和實踐中形成了其獨特的方法。
教師 徐芳寧
副教授,西北政法大學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教研室教師,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專家特邀諮詢員,陝西省法學會社會法學研究會理事,曾任西安市雁塔法院人民法院助理法官。2001年畢業於西北政法學院,獲民商法專業法學碩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勞動法,社會保障法。從教以來,在《環球法律評論》、《法律科學》等心期刊發表專業學術論文數篇,參編教材兩部(一部為法務部統編教材),並參與國家及科研項目一項,院級科研項目兩項。特別是對診所式教育有其獨特的見解,在各類書刊雜誌上發表診所式法學教育類論文數篇。
教師 曹 燕
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法學博士,陝西省法學會社會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西北政法大學勞動和社會保障教研室教師。近年來承擔的科研項目有:國家社科基金資助一般項目《政府協調勞動關係的法律機制研究》(參加人)、教育部資助項目《社會法暨經濟法的一般原理》第二章執筆人(商務印書館2006年出版)、國務院委託項目《<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契約法草案>修改建議》之子課題《政府在勞動契約制度中的作用分析》的負責人。先後出版的文章有《社會本位的司法理念》(《政法論叢》2004年第5期)、《試論社會保障法律模式》(《雲南大學學報法學版》2004年第4期、《中國法學會經濟法研究會2003年年會綜述》(《中國法學》2004年第1期、《第五屆全國勞動法學理論研討會會議綜述》(《法律科學》2003年第1期、《樓花按揭法律性質探討》(《政法論叢》2000年第4期)。
教師 梁高峰
副教授,博士在讀,碩士研究生導師,陝西省法學會社會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兼常務理事,西安市總工會集體協商指導員。
自任教以來,主要從事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學、比較勞動法、勞動關係與人力資源管理等本科與研究生課程的教學工作。主要研究領域為社會法學、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學、弱勢群體權益保護、農村法律援助等。近年來在《社會科學家》、《西北法律評論》、《中國司法》、《甘肅理論學刊》、《青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當代陝西》、《社科縱橫》、《法制與經濟》等發表學術論文近20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一項,主持並完成西安市規劃基金課題(省級)一項,主持並完成陝西省財政廳依法理財項目一項。
教師 張 琳
講師,法學博士,陝西省法學會社會法學研究會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學、經濟法學等。近年來先後在《陝西省行政管理幹部學院學報》、《西安財經學院學報》(社科版)等刊物上公開發表論文數篇,參編叢書一部。
教師 穆隨心
副教授,陝西師範大學法學系副主任,法學博士,陝西省法學會社會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主要從事勞動法學的教學、研究工作。近三年來,在CSSCI賀信期刊及重要期刊上發表勞動法專業學術論文和法學教育研究論文十多篇,參編有法務部統編教材《勞動法》等教材2部,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

兼職教師

萬以嫻
北京大學國際經濟法法學碩士,智慧財產權法法學博士,中國法學會社會法學研究會理事,中國勞動法學研究會理事,北京權亞律師事務所資深顧問。
王全興
湖南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經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社會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勞動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人力資源研究會副會長
李坤剛
安徽大學法學院教授
楊 勇
陝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仲裁處副處長,陝西省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首席仲裁員。
張玉林
陝西省總工會法律援助部副主任、公職律師
劉志願
陝西省西安市中級法院民庭法官

交流合作

勞動法診所教師先後多次參加校內外大型學術會議和交流活動,其中包括:陝西省法學會社會法學年會、診所教育十周年研討會、經濟法學院與渭南市中院聯合舉辦勞動契約疑難案例研討會等。
診所獨特的教學模式、先進的教學理念、不斷探索的教學實踐和顯著的教學成果,吸引了眾多國內外專家學者以及兄弟院校的教授老師前來參觀訪問。從勞動法診所成立至今,先後有華人神探李昌鈺博士來診所參觀、國際勞工基金會官員到診所考察、美國堪薩斯州福特海斯州立大學代表團來訪參觀和國內其他兄弟院校的教授學者來訪參觀等。勞動法診所斐然的教學成果和良好的社會反響得到了眾多參觀來訪者的高度評價。

諮詢方式

1.當面諮詢;
2.電話諮詢;
3.網路諮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