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業大學航空學院

西北工業大學航空學院

西北工業大學航空學院是西北工業大學的二級學院。 學院源於1952年的組建華東航空學院飛機工程系。2003年,學校院系調整時,將西北工業大學民航工程學院併入飛機工程系成立了西北工業大學航空學院。 截至2016年5月,學院有教職工208名,設有5個系,設有2個本科專業;有12個碩士點,9個博士點,2個博士後流動站。

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

1933年,浙江大學航空工程教育成立。

1935年,交通大學航空門成立。南京大學(原中央大學)航空工程教育成立。

1952年,交通大學航空門、浙江大學航空工程教育和南京大學(原中央大學)航空工程教育合併組建華東航空學院飛機工程系。

1956年,西遷後的西安航空學院飛機工程系成立。

1957年,西北工業大學飛機工程系成立。

1970年,原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的空軍工程系整建制併入西北工業大學。

1994年,西北工業大學民航工程學院成立。

2003年,學校院系調整時,將西北工業大學民航工程學院併入飛機工程系成立了西北工業大學航空學院。

2008年,飛行技術、適航技術與管理兩個學科被評為國防特色學科。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截至2016年5月,學院有教職工208名,其中雙聘院士4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5人,長江學者特聘講座教授2人,千人計畫學者3人,青年千人1人,優青1人,青年長江1人,新世紀優秀人才7人,陝西省教學名師2人,博士生導師64人,教授59人,副教授60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達到87%以上。

教學名師:

類別姓名
外聘院士陳一堅、於起峰、唐長紅、鄧小剛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高正紅、李玉龍、宋筆鋒、蔡晉生、周洲、劉鋒(講座)、查戈成(講座)
“長江學者獎勵計畫”青年學者索濤
國家“千人計畫”學者趙涵、劉軼軍
“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宋筆鋒、周洲
全國優秀教師楊智春
陝西省教學名師葉正寅、趙美英
資料來源:

國家級教學團隊:

名稱負責人立項時間
飛機設計專業課程教學團隊高正紅、宋筆鋒2008年
資料來源:

院系設定

截至2016年5月,學院設有航空器設計工程系、綜合技術與控制工程系、流體力學系、航空結構工程系和民航工程系5個系,設有2個本科專業。

系設定
航空器設計工程系(一系)綜合技術與控制工程系(二系)流體力學系(三系)
航空結構工程系(四系)民航工程系(五系)---
資料來源:
專業科類學制/學位備註
飛行器設計與工程 理工類 本科四年制/工學學士 ---
飛行器環境與生命保障工程 理工類 本科四年制/工學學士 ---
資料來源:

教學建設

機構設定 機構設定

根據2017年3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工信部重點專業1個,陝西省名牌專業1個,國防特色專業1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畫首批試點專業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1門,陝西省精品課程6門。

工信部重點專業:飛行器設計與工程

陝西省名牌專業:飛行器設計與工程

國防特色專業:飛行器設計與工程

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畫首批試點專業:飛行器設計與工程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航空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飛行器設計與工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航空科技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國家級精品課程:飛行器結構設計

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流體力學

陝西省精品課程:流體力學、飛機結構力學、飛行器總體設計、飛行動力學、航空航天技術概論、通信導航與雷達

教學成果:

成果名稱等級完成人時間
創新研究生培養模式,造就航空領軍人才陝西省教學成果特等獎葉正寅等2013
弘揚“三實”優良傳統,創新航空科技英才培養體系 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宋筆鋒等 2009
陝西省教學成果特等獎 2007
構建創新實踐平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李小聰等 2005
加強航空專業建設,努力培養航空高素質人才 陝西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呂國志等 2003
面向21世紀航空飛行器設計專業教學改革實踐 陝西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呂國志等 2001
資料來源:

學科建設

截至2016年5月,學院有12個碩士點,9個博士點,2個博士後流動站;有國家重點學科2個,國家重點學科(培育學科)1個,國防特色學科2個,工信部重點學科1個。

博士後流動站:航空宇航科學技術、力學

二級學科博士點:固體力學、流體力學、航空器結構與適航技術、空氣動力學、載運工具運用工程、飛行器設計、航空航天安全工程、適航技術與管理、先進制造(工程博士)

碩士點:

一級學科、專業二級學科、專業
力學 固體力學
流體力學
航空器結構與適航技術
空氣動力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 材料學
信息與通信工程 通信與信息系統
交通運輸工程 載運工具運用工程
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 飛行器設計
人機與環境工程
航空航天安全工程
適航技術與管理
工程碩士 航空工程
資料來源:

國家重點學科:飛行器設計、固定力學

國家重點學科(培育學科):流體力學

國防特色學科:飛行技術、適航技術與管理

工信部重點學科:載運工具運用工程

學術科研

科研平台

根據2017年3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教育部長江學者創新團隊3個,國防科技創新團隊1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分部1個,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1個,國家重點學科實驗室2個,陝西省研究中心1個,陝西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2隔壁,陝西省技術工程實驗室1個,聯合實驗室3個,工業和信息化部協同創新中心1個。陝西省力學學會掛靠學院。

教育部長江學者創新團隊:

名稱負責人
“新概念航空飛行器原理研究”教育部長江學者創新團隊宋筆鋒
“飛行器綜合設計與空氣動力學”教育部長江學者創新團隊高正紅
“飛行器結構/材料衝擊動力學行為研究”教育部長江學者創新團隊李玉龍
資料來源:
重點科研平台一覽表 
類別名稱
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翼型葉柵空氣動力學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分部“無人機特種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空氣動力學分部
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飛行器結構力學與強度技術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
國家重點學科實驗室飛行器設計國家重點學科實驗室
固體力學國家重點學科實驗室
陝西省研究中心陝西省風機泵工程研究中心
陝西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航天動力技術協同創新中心
陝西通用飛機協同創新中心
陝西省技術工程實驗室陝西省試驗飛機設計與試驗技術工程實驗室
聯合實驗室江蘇鐵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與西北工業大學航空學院結構衝擊動力學聯合實驗室
西北工業大學—杜克大學光壓推進與太陽帆動力學中美聯合實驗室
西北工業大學LMS機械與可靠性科教聯合實驗室
工業和信息化部協同創新中心未來飛行器協同創新中心(協同創建)
資料來源:
研究所一覽表
空運空降空投技術研究中心結構動力學與控制研究所
機載系統適航與維護研究所腐蝕與防護研究所
航空結構完整性研究所飛行器結構精細設計研究所
先進結構與材料研究所非定常空氣動力學及套用研究所
計算力學與工程套用研究所---
資料來源:

科研成果

學術交流 學術交流

根據2017年3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2010年以來,學院承擔各類科研項目3000餘項,民機科研專項6項,國家自然基金107項,其中優青2項,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1項,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8項,發表SCI論文共475篇,授權專利331項,科研經費到款逐年增長總計6.9億,其中15年科研經費到款已突破億元。

2008年-2010年,學院科研項目到款總經費總計近2億元。發表論文被SCI索引125篇、EI索引618篇、CPCI索引139篇。承擔863項目4項、973課題1項。獲省部級獎7項。授權專利34項。授權計算機軟體著作權11項。

部分科研獲獎一覽表
負責人項目名稱獲獎等級
孫 秦 飛行器結構參數化建模及其多功能綜合快速最佳化設計技術套用 國防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史愛明 複雜外形非結構化動態格線流場分析和動態模擬技術及套用 國防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張偉偉 高效高精度氣動彈性分析系統 國防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劉道新 鈦合金表面典型失效行為及其控制技術研究 山西省科學技術二等獎(第二完成單位)
張彬乾 ×××平台總體布局設計技術 國防技術發明二等獎
姜洪開 飛行器機電系統早期故障識別技術 國防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王生楠 民機機身整體壁板結構綜合設計、分析與試驗技術研究 國防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第四完成單位)
資料來源:

學術資源

•學術期刊

航空工程進展 航空工程進展

《航空工程進展》(Advances in Aeronaut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由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主管,中國航空學會和西北工業大學主辦的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學術期刊,是《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萬方––數位化期刊群》、《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網路出版數據總庫》及CNKI系列資料庫全文收錄期刊。

•博物館群

西安航空館 西安航空館

西安航空館是中國航空學會批准的全國三家航空館之一,該館對內稱為“飛行器設計專業教學實驗室”,對外稱為“西安航空館”。館內收藏有中國自主研製的商用客機ARJ21-700的首架靜力試驗機,殲十飛機疲勞試驗機;轟六、殲八、殲七、初教六、殲六、米格15、直五等一些中國早期研製和生產的飛機;西北工業大學早期研製的“延安一號”飛機和系列無人機。此外還有其他各式飛機的殘段或殘骸如: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架幹線客機“運十”機身段,美國U-2高空偵察機殘骸、RF101戰術偵察機殘骸等,及二戰著名戰鬥機——日本的零式飛機和英國的‘蚊”式飛機殘骸。館內藏有世界各國飛機模型百餘架、各類炸彈、飛彈、神州五號模型、飛行員抗荷服等。

文化傳統

•院徽

院徽 院徽

釋義:西工大航空學院院徽以天藍色為基調,以“航空”一詞首字母“A”的草體英文、寫意的超高速飛行器組成盤鏇上升的起飛圖案,寓指全院師生志存高遠、銳意進取,為祖國航空事業努力奮鬥,直觀的體現出西工大航空學院的形象與內涵。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院長楊智春
黨委書記張義庭
黨委副書記林楠
副院長李棟、李斌、王海濤、王鵬
資料來源:

知名校友

根據2017年3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先後培養出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院士10名,美國科學院或工程院院士及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3名,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8名。

姓名備註
張慶偉中共中央委員、河北省省長、原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全國十大傑出青年。
楊偉中國某型戰機總設計師。
唐長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某大型飛機總設計師。
尹澤勇中國工程院院士、某型發動機總設計師。
於起峰中國科學院院士、光測實驗力學專家。
鄧小剛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防科技大學副校長。
陳勇中國新一代支線飛機ARJ21-700總設計師。
王中權曾任貴州貴航飛機設計研究所所長。
白松柏中航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
李玉海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副總經理。
華俊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副總工程師,中國航空研究院副院長。
葛森中國空空飛彈研究院院長。
傅長安中國飛機強度研究所黨委書記。
屈展西安石油大學校長。
汪亞衛中航工業公司防務事業部總經理。
劉行偉空軍裝備研究院裝備總體論證研究所總工程師。
郭博智中國商飛公司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院長。
李鋒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十一院院長。
李守澤中航工業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院長。
馬明生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總體技術部主任,總裝氣動預研辦主任。
陳迎春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大型客機C919常務副總設計師。
田廣來中航工業西安航空制動科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王海峰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總設計師。
沙長安曾任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院長。現任中航工業某型號辦主任。
趙越讓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適航管理部部長。
李廣興陝西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吳介軍陝西省考試管理中心黨委書記。
宋承志中航工業洪都集團黨委書記。
羅乖林 空軍裝備研究院航空裝備研究所總工程師。
鄭 強中航直升機公司分黨組書記。
王廣亞中航工業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李松中航工業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黨委書記兼副所長。
李先哲哈爾濱航空工業(集團)公司飛機總設計師。
徐文堅貴州貴航飛機設計研究所所長。
劉鑫中航出版傳媒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總編輯和黨總支書記
孫俠生中國飛機結構強度研究所所長。
李春燕曾任江西省信息產業廳廳長、江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黨組書記。現任江西省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主任。
劉選民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院長。
唐志共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總工程師。
資料來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