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耆舊記

襄陽耆舊記

《襄陽耆舊記》作者習鑿齒,東晉時期的古籍。

襄陽耆舊記》(又名《襄陽記》)

襄陽耆舊記五卷(習鑿齒撰)。是研究襄陽古代人文的重要歷史文獻。
《唐志》作《耆舊傳》,《宋志》作《記》,《郡齋讀書後志》曰“記五卷。前載襄陽人物,中載山川城邑,後載牧守。觀其記錄叢雜,非傳體也,名當從《隋志》。”愚案《續漢·郡國志注》,蔡陽有松子亭,下有神陂,引《襄陽耆舊傳》;《文選·南都賦注》同引之,則稱《耆舊記》。劉昭生處梁代,其所見在《隋志》前,則知稱《傳》之名其來已久。《三國志注》多省文,稱《襄陽記》(《水經注》、《後漢書注》亦同省文),其載董恢教費褘對孫權語,臣松之案:《漢晉春秋》所載,不雲董恢所教,辭亦小異,二書俱出習氏,而不同若此。

三國部分人物卷
龐德公
龐德公,襄陽人。居峴山之南沔水上,未嘗入城府。躬耕田裡,夫妻相待如賓,休止則正巾端坐琴書自娛,睹其貌者肅如也。
荊州牧劉表,數延請,不能屈。乃自往候之,謂公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公笑曰:“鴻鵠巢於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棲;龜黿穴於深泉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趨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但各得其棲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因釋耕隴上,妻子耘於前。表指而問曰:先生苦居畎畝之間,而不肯當祿,然後世將何以遺子孫乎?”公曰:“世人皆遺之以危,今獨遺之以安。雖所遺不同,未為無所遺也。”表曰:“何謂?”公曰:“昔堯、舜舉海內授其臣,而無所執愛,委其子於草莽,而無矜色。丹朱、商均至愚下,得全首領以沒。禹、湯雖以四海為貴,遂以國私其親,使桀徙南巢、紂懸首周旗,而族受其獲。夫豈愚于丹朱、商均哉?其勢危故也。周公攝政天下,而殺其兄。向使周公兄弟食藜藿之羹,居蓬蒿之下,豈有若是之害哉!”表嘆息而去。
諸葛孔明每至公家,獨拜床下,德公殊不令止。司馬德操嘗造公,值公渡沔,祀先人墓。德操逕入其室上,呼德公妻子,使速作黍,“徐元直向言,有客當來就我與公談論。”其妻子皆羅列,拜於堂下,奔走供設。須臾,德公還,直入相就,不知何者是客也。
德操小德公十歲,以兄事之,呼作龐公也。故世人遂謂“公”是德公名,非也。
後遂攜其妻子登鹿門山,託言採藥,因不知所在。
《先賢傳》云:“鄉里舊語,目諸葛孔明為臥龍,龐士元為鳳雛,司馬德操為水鏡,皆德公之題也。”
其子倦民,亦有令名,娶諸葛孔明小姊,為魏黃門吏部郎,早卒。子煥,字世文,晉太康中為牂牁太守。去官還鄉里,居荊南白沙鄉。里人宗敬之,相語曰:“我家池裡龍來歸。”鄉里仰其德讓,少壯替代老者擔。
德公從子統。

龐統
字士元,少未有識者,惟德公重之,年十八,使謁德操。德操與語,自晝達夜,乃嘆息曰:“德公誠知人,此實盛德也。必南州冠冕。”由是顯名。
後先主訪世事於德操,德操曰:“入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由臥龍、鳳雛。”先主問為誰,曰:“諸葛孔明‘龐士元也。”先主後並用為軍師中郎將。
統每稱詠,多過其才,時人怪而問之。統曰:“方今天下大亂,雅道陵遲,善人少而惡人多。方欲興風俗,長道業,若不美其談,則名聲不足慕。今拔十失五,猶得其半,而可以崇長世教,使有志者自勵,不亦可乎?”
吳將周瑜卒,統送喪至吳,吳人多聞其名,陸績、顧邵、全琮皆往。統曰:“陸子可謂駑馬有逸足之力,顧子可謂弩牛能負重致遠也。”
初,先主領荊州,統以從事守耒陽令,在縣不治,免官。吳將魯肅遺先主書曰:“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先主大器之,以為治中從事。
勸先主入益州,先主向成都,所向輒中。於涪大會,曰:“今日之會可為樂矣。”。”統曰:“伐人之國而以為樂,非仁者所為。”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紂,前歌后舞,非仁者乎?”
進圍雒縣,統率眾攻城,為矢所中,卒,年三十六。
統弟林婦習。

龐林婦
龐林婦,同郡習禎妺。曹操之破荊州,林婦與林分隔,守養弱女十有餘年,後林隨黃權降魏,始復集聚。魏文聞而賢之,賜床帳、衣服,以顯其義節。

蔡瑁
蔡瑁,字德圭,襄陽人,性豪自喜。
少為魏武所親。劉琮之敗,武帝造其家,入瑁私室,呼見其妻、子,謂瑁曰:“德圭,故憶往昔共見梁孟星,孟星不見人時否?聞今在此,那的面目見卿耶!”是時,瑁家在蔡洲上,屋宇甚好,四牆皆以青石結角。婢妾數百人,別業四五十處。
漢末,諸蔡最盛。蔡諷,妹適太尉張溫;長女為黃承彥妻;小女為劉景升後婦,瑁之妹也。瓚,字茂圭,為郿相,琰,字文圭,為巴郡太守,瑁同堂也。永嘉末,其子猶富,宗族甚強,共保於洲上,為草賊王如所殺,一宗都盡,今無複姓蔡者。
瑁,劉表時為江夏、南郡、章陵太守,鎮南將軍軍師。遂為魏武從事中郎、司馬、長水校尉、漢陽亭侯。魏武雖以故舊待之,而為時人所賤,責其助劉琮,讒劉琦故也。
魏文作《典論》,以瑁成之,曰:“劉表長子曰琦,表始愛之,稱其類己。久之,為少子琮納後妻蔡氏之侄,遂愛琮而惡琦。瑁及外甥張允,並得幸於表,又睦於琮。琮有善,雖小必聞;有過,雖大必遮。蔡氏稱美於內,允、瑁誦德於外。愛憎由之,而琦益疏。乃出為江夏太守,監兵於外。瑁、允陰伺其過厥,隨而毀之。美無顯而不掩,厥無微而不露。於是忿怒之色日發,逍讓之言日至。而琮竟為嗣矣。故曰,‘容刃生於身疏,積愛出於近習’,豈謂是邪!泄柳、申詳,無人乎穆公之側,不能安其身。君臣則然,父子亦猶是乎!”
後表疾病,琦慈孝,還省疾。瑁、允恐其見表,父子相感,更有托後之意,謂曰:“將軍令君撫臨江夏,為國東藩,其任至重。今釋眾而來,必見譴怒。傷親之歡心以增其疾,非孝敬也。”遂遏於戶外,使不相見,琦流涕而去,士民聞而傷焉。表卒琮竟嗣立,以侯印與琦。琦怒而投之,偽辭赴喪,有討瑁、允之意。會王師已臨其郊,琮舉州請罪,琦遂奔於江南。

楊慮許汜
楊慮,字威方,襄陽人。少有德行,為沔南冠冕。州、郡禮重,諸公辟命,皆不能屈。年十七而夭。門徒數百人,宗其德范,號為“德行楊君”。
許汜是慮同里人,少師慮,為魏武從事中郎。與先主昔共坐論陳元龍者,其人也。
慮弟儀。

楊儀
楊儀,字威公。為蜀相諸葛亮長史,加綏軍將軍。
亮出軍,儀常規畫分部,籌度糧谷,不稽思慮,斯須便了。軍戎節度,取辦於儀。亮深惜儀之才幹,憑魏延之驍勇,故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廢也。
建興十二年,亮出屯谷口,卒於敵場。儀率全軍而還,又討誅魏延,自以為功勳至大,當代亮。而方拜中軍師,無所統領,從容而已。遂大怨怒,謂費禕曰:“往者吾若舉軍就魏氏,寧當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更及。”
禕表其言,坐徙。儀復上書誹謗,詞旨激切,遂下郡收儀,自殺。

繁仲皇
繁仲皇,襄陽人,為青州刺史。自爾以來,雖無名德重位,世世作書生門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