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北細毛羊

襄北細毛羊

襄北細毛羊是中國首個適應中南部地區養殖的綿羊,是以小尾寒羊為主,引進“前蘇聯美麗奴細毛羊”和“高加索細毛羊”,再次進行品種改良的優良性品種。最高峰時僅襄樊地區就高達40多萬隻。但是在上世紀80年代末,羊毛還不如棉花的價格高的情況下。在不到20年的時間內,數十萬隻羊如今剩下僅數百隻。2001年,湖北省畜牧局組織全省畜禽資源調查時,曾有專家認定它已絕種。

基本信息

概述

襄北細毛羊是中國首個適應中南部地區養殖的綿羊。上世紀80年代初期,僅培育出幾十隻,但經過10年左右的發展,最高峰時僅襄樊地區就高達40多萬隻。但是在不到20年的時間內,

襄北細毛羊襄北細毛羊
數十萬隻羊如今剩下僅數百隻。“最直接的原因,是上世紀80年代末,羊毛還不如棉花的價格高。

瀕臨滅絕已成為襄北細毛羊不可迴避的命運。這個處於絕種邊緣的物種到底還剩多少,目前尚無人能準確回答。而在2001年,湖北省畜牧局組織全省畜禽資源調查時,曾有專家認定它已絕種。

艱難誕生與曾經繁榮

襄北細毛羊(公)襄北細毛羊(公)

襄樊所養殖的羊,長期以小尾寒羊為主。從1956年起,原襄北農場開始引進新疆細毛羊,對本地羊品種進行改良,但效果不理想。從1958年開始,又引進了“前蘇聯美麗奴細毛羊”和“高加索細毛羊”,再次進行品種改良。到1975年,該雜交羊的優良性狀固定下來,並得到權威部門和相關專家認定,最終被定名為“襄北細毛羊”。

1981年,該品種作為湖北省農牧業11項重點科研成果之一,在全省示範推廣。後來,該品種被收入《襄樊市志》:“襄北細毛羊……具有個體大、毛密、肉質好、耐粗飼和適應強等優點,遺傳性比較穩定。”1996年,該品種又入選《世界優秀專利技術精選(中國卷)》。

襄北細毛羊是中國首個適應中南部地區養殖的綿羊,因為它品質優異,適應地方氣候,耐高溫高濕,耐粗飼料,很快就在湖北省農村大面積推廣。上世紀80年代初期僅培育出幾十隻,10年後

襄北細毛羊襄北細毛羊
,僅襄樊地區就有40多萬隻,而宜昌恩施等地還有大面積養殖。 那時候,襄北細毛羊被賣到了陝西河南遼寧山東等地,高峰時僅襄北農場養殖場就銷售12000多隻。

體貌概述 

體格較大,體質結實,骨骼健壯,頭頸結合恰當,胸寬深,背腰寬而平,體軀長而深肋骨弓張良好,結構勻稱,肢勢端正。公羊有螺旋形角,母羊無角或少數有小角,種公羊頸部有1-2個橫皺褶,母羊多數頸部皮膚寬鬆,有一個明顯的皺褶和一個橫皺褶。頭部毛著生至兩眼連線,四肢毛著生至漆關節和飛節,腹毛生長良好,毛被為閉合型,無毛嘴,毛色全白,屬同質細毛,油汗適中。

種公羊平均年產毛近8公斤,母羊6.68公斤。毛細度為64支紗,長度公羊為8厘米,母羊為7.5厘米,密度為5729根/厘米~2,淨毛率45-48%。肉用其屠宰率達46.19%,個別閹羊達50.13%。一年四季均可發情,旺季在9-10月。

產區與分布

主要產區為湖北襄北農場和襄陽棗陽光化南漳宜城谷城等縣。主要分布區為湖北保康均縣房縣、種祥、荊門京山潛江武漢市郊,以及河南的鄧縣新野唐河

品種評價

具有體型較大,產毛產肉較多,耐粗飼,適應性強等優點。但個體間仍有一定差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