褶緣蜉科

褶緣蜉科,是蜉蝣目的一個科,稚蟲英文俗稱(刺頭蜉)。穴居性種類。

基本信息

褶緣蜉科(Palingeniidae)是蜉蝣目的一個科,稚蟲英文俗稱Spinyheaded Burrowers(刺頭蜉)。穴居性種類。已知7屬33種,其中以禽基蜉屬Anagenesia Eaton最大,達16種, 桑嘎蜉屬Chankagenesia Buldovskii 已報導3種。Demoulin(1965)對本科作了全面總結,McCafferty & Edmunds (1976)對本科作了重新定義。與成蟲相比,本科的稚蟲研究十分不足。
本科科名來自希臘詞源,意為“新生”,指本科昆蟲一年一度的羽化婚飛。譯為“褶緣”指本科蜉蝣成蟲的翅大多柔弱,生活時一般皺縮在一起而不平整,尤其是翅緣。
稚蟲主要鑑別特徵:額明顯向前突出,前緣大多呈鋸齒狀;觸角基部突出;上顎明顯向前突出呈向上彎曲的上顎牙,側緣具明顯的鋸齒狀脊;下顎須與下唇須2節,端節明顯呈圓形;胸足為開掘足,前足的腿節與脛節明顯粗大,端部突出。鰓7對,第1對鰓小,單片膜質,2-7對鰓成對,緣部纓毛狀;3-7對腹部背板的側后角明顯突出呈葉狀,向背部擴展。3根尾絲。
成蟲主要鑑別特徵:前足不及體長的一半,各足的跗節不明顯長於腿節或脛節;中後足上的爪退化;前翅相鄰的一條凹縱脈與一條凸縱脈明顯接近而使翅面呈明顯的成對縱脈狀;CuA脈有時分叉;A1脈單根,只有很少幾根脈將A1脈連線到翅後緣;尾鋏3節以上;3根尾絲,中尾絲一般明顯短於尾須。
主要生活習性:穴居性,濾食性。
圖: 特異禽基蜉Anagenesia paradoxa Buldovskij稚蟲形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